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枝花 《现代保健》2011,(35):133-134
目的 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便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动态心电图临床表现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表现非常复杂,心律失常表现明显,其中又以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为最,ST-T改变明显.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5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46-2947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57例,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与其它辅助检查对诊断的价值。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异常率占100%,提示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次之,传导阻滞比成人少见。结论:心电图变化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许多典型改变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根据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病儿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12岁;随机分为2组。 2.治疗方法 2组病人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等常规  相似文献   

4.
倪陈  杜信 《工企医刊》1996,9(4):7-9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表现。我们自1988年元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55例,总结时按1394年5月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重新审定,有心律失常表现的共  相似文献   

5.
83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期间住院的83例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低电压次之,传导阻滞比成人少见。治疗除传导阻滞外其余效果很好。结论小儿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有许多特征性改变对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许雪辉  尚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99-320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6例经过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心律失常较常见,动态心律图更易发现心电变化。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95例,占89.62%,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较常见。并常合并有心电图ST-T段改变。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2.60%,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96.0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更确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期发现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49例痊愈,1例转为慢性,无死亡病例. 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重症可致死亡,应及时治疗,加强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知识普及,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慢性,甚至转为扩张型心肌病。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单味黄芪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各种病毒活动猖獗,而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罹患病毒性感冒。多数病毒性感冒服些药,多喝水,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有的病毒性感冒若治疗不及时,加上对患儿护理不当,病毒侵犯心肌,就有可能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炎症为主的一种病毒性心脏疾病,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尤其新生儿得了这种病,病死率极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我院儿科自1994年到1997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频发室性早搏患儿20余人,年龄在5~15岁,系用宁心宝胶囊加心律平口服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住院患儿,符合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拟定的《小儿心肌炎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所有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而致的心脏炎性病变,多伴有心包心内膜炎性改变,属祖国医学心悸怔仲范畴.我们于1996年3月-2002年3月辨证治疗2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三个话题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授朴英爱话题之一:感冒是祸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除引起感冒的流感、副流感病毒外,还可以是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等,但“感冒是祸首”。临床上,由于感冒引起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春季儿科的常见病,其中以柯萨奇B族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居多。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41例临床诊治和预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110001)吴伟,张乾忠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医院儿科钟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小儿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本文对我科近二十年收治的141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目前,其治疗尚无特效药物。2004年2月-2007年12月,采用环磷腺苷葡胺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瑛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639-164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小儿的健康发育危害很大,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其治疗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01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对4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与心先安(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CAMP)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根据1999年9月昆明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6例,男20例,女26例。<3岁12例,~6岁16例,~12岁13例,~14岁5例,年龄最小21个月。冬春季发病27例,夏秋季发病19例。临床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肌磷酸激酶MB(CK-MB)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及公开发表的cTnⅠ与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的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符合标准的6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组与对照组cTnⅠ、CK-MB阳性率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与对照组在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病毒新心肌炎(VMC)组的血清cTnⅠ与CK-MB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cTn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优于CK-MB,CK-MB联合cTnⅠ可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患者可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喘息、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纳差等不适,为了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63例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对照,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芪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诊断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卧床休息、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免疫调节、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汤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而后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其他心电图改变类型虽然高于常规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更能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症的诊断结果,使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