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5 6岁,因双下肢行走困难1年,嗜睡1天入院。于15年前患过乙肝,10年前发现脾大,确诊为肝硬化,因反复呕血3次,于同年行脾切除、门静脉分流术,术后出现2次肝昏迷,经保肝降氨治疗好转。1年前出现双下肢行走困难,逐渐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2.
肝性脊髓病并大脑苍白球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因患乙型肝炎16年,反复腹胀8年,加重1 d入院。既往入院已确诊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此次住院期间反复发生肝性脑病,并于住院4月后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僵硬、自觉腓肠肌疼痛、行走障碍,行走时呈剪刀样步态,每于肝性脑病发作后,其双下肢僵硬程度略有加重。查体: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 ),胸背部可见蜘蛛痣,双侧胸腔积液征,腹膨隆,腹壁浅表  相似文献   

3.
某患者,男,30岁,已婚,农民。主因乏力、腹胀、纳差1年余,双下肢活动受限2月于1995年2月13日入院。患者1987年曾患“乙肝”,经住院治疗症状消失,尔后一直从事体力劳动,食欲佳。近1年来出现乏力、腹胀、纳差症状,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1994年11月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双下肢浮肿伴肌肉酸痛,活动乏力,僵硬感,渐发展至活动完全受限。症状以站立位为重,平卧位减轻。双上肢活动正常,无肢体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患者下肢浮肿消退,但双下肢活动障碍无变化。入院查体:神志清,被动体位,慢性肝病面容。皮肤未见黄染,双侧颈部及前胸部未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伴发脊髓病二例报告白玉书,赵忠信(河北省迁西县医院内科064300)例1、男性,35岁,患者于1987年1月起,经常乏力,腹胀,食欲减退,尿少,同年10月发生肝昏迷1次,诊断为:肝硬化伴腹水,1990年12月30日,因双下肢沉重乏力,僵硬,走路...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突出表现为双下肢痛觉消失的病例甚少。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工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因周身乏力、面色苍白3个月,近两天病情加重,双下肢痛觉消失伴发热,1997年3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9C,脉搏96次/分,血压15.9/if.9kPa,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6.
脊髓裂头蚴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体脊化裂头蝴病十分罕见.我们最近在本院附属医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孙XX,女,47岁,山东荣成市人,农民,住院号387097。因双下肢麻木1年,于1997年9月10日入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呈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出现行路不稳,并进行性加重,以右下肢为甚。体检:头、胸、腹部、四肢未见皮下结节,脊柱无畸形,右侧TS、6的皮肤感染明显减退。T7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IV~V级,右下肢肌力IV级,双膝健跳反射亢进,右腹阵挛(+),踝阵挛(+),双侧巴氏(+)。MRI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T3~6),怀疑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7.
1 病例简介 患者1,男,52岁,6年前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1个月前出现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为著,行走困难,抬足无力,四肢感觉无异常于2005年9月20日来我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脾大,肝区轻度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阳性。颅脑MRI:双侧基底核区对称性异常信号,考虑为变性改变。HBsAg(+),抗-HBe(+),抗-HBc(+)。入院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肝性脊髓病(HM)。予保肝、利尿、降氨、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1个月后出院。四肢无力症状无明显缓解。亦无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8.
<正>肝性脊髓病(HM)是一种肝硬化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通常以双下肢对称性缓慢进行性的痉挛性截瘫为表现[1]。虽发病率不高,但常致残,危害巨大。肝性脊髓病通常与明显的肝功能衰竭以及外科或自发性系统性门静脉分流有关,与肝硬化和肝性脑病也联系紧密[2]。HM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陈志惠等[3]认为其与毒性物质增多、营养物质缺乏、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损伤有关。现代医学治疗HM,常以降血氨、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基础保肝降酶为主要措施,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存在不足[4]。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反复乏力,纳差、腹胀5年,双下肢痉挛性截瘫6个月入院。5年前发现肝硬变,次年上消化道出血行脾脏摘除术,术后多次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半年前双下肢沉重感、肌肉僵硬、运动不灵活、走路自觉费力、双下肢肌肉发抖,逐渐进展至走路不稳,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表现为痉挛步态,剪刀走形,须架双拐。查体: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阳性,肝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腱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随访12年的中年男性诊断为肝硬化病人出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大量腹水,病程中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发现,手术确诊。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又发生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及ph染色体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1.
<正>伴有门静脉高压的慢性肝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水,在临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少患者须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来降低门静脉压力。TIPSS治疗术是通过在肝实质内置入支架建立肝-门静脉通路,形成侧侧门体静脉短路,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该手术疗效肯定,但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肝性脑病和支架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临床发病过程、综合治疗方法,以期做到对该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 15例典型渐进性痉挛性截瘫,2例伴有感觉障碍,9例血氨均升高,5例行脊髓核磁检查未见异常,2例内科治疗双下肢肌力稍好转(12.5%),肝移植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性脊髓病得到控制。结论 HM以双下肢渐进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差,尽早预防,综合治疗延缓病情发展,肝移植为HM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3.
孟欣颖  杨宏丽 《山东医药》2003,43(34):69-69
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双下肢僵硬、乏力、行走困难3个月人院。有慢性乙肝病史20年,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无肝性脑病史。查体:T36.8℃、P70次/min、R16次/min,BP11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痉挛性步态,皮肤黏膜无黄染,肝掌、蜘蛛痣阳性;头、颈、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质韧,无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为1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胃镜与结肠镜检查,复习资料发现内镜下符合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者有132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收治的1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因呕血,便血,大便潜血阳性,腹泻,便秘,解粘液便,腹痛等症状而入院。其中,男79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病程最长者约14年,最短者为半年。二、检查结果:196例患者作胃镜,结肠镜检查发现有132例呈门静脉高压性结肠…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脊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与药物治疗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HM患者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营养神经治疗有效2例(22.2%),肝移植患者仅1例,但肌力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结论早期营养神经治疗有一定疗效,肝移植为HM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6.
肝性脊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性脊髓病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对称性脱髓鞘,以慢性、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表现。该病预后不良,亦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早期肝移植可望治愈肝性脊髓病。  相似文献   

17.
浆细胞病的肾损害——轻链沉积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浆细胞病的肾损害——轻链沉积病陈惠萍曾彩虹尹广关键词轻链沉积病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图法分类号R692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缘于1995年5月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蛋白2+~3+,尿红细胞少许,测血压26...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1岁。腹胀、纳差、反复意识障碍、双下肢进行性僵硬、不能行走。B超诊断为肝硬变、腹水。于1994-04-18入院。1986年曾患肝炎,1989年诊断肝硬变并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查体:神志清楚,巩膜皮肤无黄染。颈、胸部可见蜘蛛痣,肝掌( )。心脏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 )。神经系统:颅神经(-)、眼底(-)、K-F环(-)双下肢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M)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肝性脊髓病检索2001年~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病例993例。结果共检测到993例,其中治愈21例(2.11%),好转288例(29.0%),无效222例(22.36%),加重35例(3.53%),死亡165例(16.61%),未说明262例(26.39%)。结论 HM的病因前三位分别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进展性双下肢运动痉挛性截瘫为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无特效的方法,以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改善肝功能,疗效不佳,肝移植为肝性脊髓病的最佳选择;本病进展缓慢,多数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呕血、黑便、神志不清9月、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1月于2006年6月29日入院。2005年10月出现呕血、黑便,经我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于10月15日行脾切除及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但于2005年10月底出现行为异常、昏迷,诊断为肝性脑病,于我科经护肝、抗肝昏迷治疗,2天后好转,但反复发作,共10余次,间隔时间1~3月不等,共住院4次。2006年5月底开始出现下肢无力,逐渐加重,以致不能行走,无其它伴随症状.未出现明显的神志改变,再次入住我科。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饮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