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文致来 《现代医学》2013,(4):248-25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液体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5例60岁以上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治疗组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分别为(3.3±1.1)、(9.5±2.8)、(4.4±1.3)分,对照组分别为(3.9±1.3)、(10.8±2.5)、(5.2±1.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23.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27.5±4.0)d]明显比治疗组[(22.3±3.2)d]长(P<0.01);对照组、治疗组住院费用分别为(43 562.3±185.7)、(44 109.7±134.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改善和稳定SAP患者的微循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联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CRRT组(B组)、联合组(C组).在确诊SAP后48 h内实施CRR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情况.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C组的存活率优于其他两组,病死率低于另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IL 22、IL 1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L-22、IL-18、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相同时间点(P<0.05),而C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APACHEⅡ评分较另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RRT联合大黄治疗能更好清除SAP患者IL-22、IL 1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使SAP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AP患者46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PN加EN组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后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间在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可靠、有效、可行的,并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郑文博 《中外医疗》2016,(24):82-84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ICU重症病人营养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40例需要经胃肠道营养支持的ICU重症病人,根据病情、不同置管适应症将患者平均分为4组:A1组采用鼻饲泵间断24 h泵入,A2组采用鼻饲泵持续24 h泵入;B1组采用的是鼻饲泵间断24 h泵入,B2组采用的是鼻饲泵持续24 h泵入。结果 A1组、A2组、B1组、B2组ICU重症病人置管喂养后血清总蛋白值分别为(54.97±5.30)、(53.77±5.33)、(56.10±4.53)、(54.27±4.76)g/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0.53±3.48)分、(20.17±3.35)分、(20.10±2.82)分、(19.13±1.83)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 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泵入在患者营养方面疗效要优于持续泵入方式,通过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ICU重症病人病情均处于好转中,无显著差异,输注方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未发现关联性,在临床中,必须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4月我院42名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在其他治疗方式一致的情况下,采取两种不同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种营养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14 d时,EN APACHEⅡ评分为(4.05±1.92)分,PN为(5.32±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4 d时EN组白细胞为(7.27±3.03)×109/L,PN为(9.56±3.7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21 d时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白细胞恢复时间EN组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EN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均低于PN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安全有效,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SAP患者67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n=30)和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PN+EN)组(n=37),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2周的营养支持,PN+EN组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水平较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PN组(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显著低于TPN组(P<0.01).结论 PN+EN支持对SAP治疗疗效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7.
    
余秀文  杨润芝 《安徽医学》2013,34(3):285-287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2)、B组(n=36)。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 d时IL-15、IL-18水平。以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0 d时A、B组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8、IL-15在A、B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明显;A、B组之间IL-18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L-15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8、IL-15与治疗7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IL-18的表达,大黄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8.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营养支持治疗策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5例SAP患者资料,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外营养;在给予营养后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总蛋白、清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分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EN在SAP治疗中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文忠  高峰  张丽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3):176-178,19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0.
张理水  王宏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22-4024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使用中药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对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管喂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n=27)、A组(肠内营养组,n=30)和B组(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组,n=31)。B组术后第2天开始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八珍汤100 ml;A、B组患者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至脱离管喂;对照组术后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三组患者在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管喂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总费用的情况。结果 A、B两组住院天数〔(18±4)d、(17±3)d〕较对照组(20±5)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肠内营养管喂天数(14±2)d较A组(11±2)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营养支持费用〔(5 064±362)元、(4 725±311)元〕较对照组(5 639±613)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住院药品费用比例〔(51±7)%、(42±7)%〕较对照组(61±6)%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住院总费用〔(42 071±5 600)、(33 904±5 758)元〕较对照组(47 984±7 004)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中药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情况;同时可以减少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管喂天数,降低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总费用,有着积极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26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21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无一例因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使用而使血尿淀粉酶升高。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EN+PN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博 《安徽医学》2014,(2):209-2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1 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91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930例)。比较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显著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4.4%(P < 0.01);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恢复时间为(9.6±3.3)d,显著短于全肠外营养组的(24.2±4.5)d(P < 0.01)。结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经鼻空肠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25例(TPN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23例(EN组)。观察两组治疗期间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疾病恢复及并发症出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1周后,EN组和TPN组c一反应蛋白水平、ApacheU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N组和TPN组治疗第2天和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N组出现感染7例,腹泻6例,四肢血栓1例。EN组出现感染1例,腹泻1例。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安全、可靠、有效,能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艮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 方法 95例食管癌患者被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4例和肠外营养组41例,肠内营养组在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在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前和术后观察2组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观察2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观察2组出现的不耐受病例,并分析患者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术后(t=1.778、1.696、1.823,P均<0.05)。肠内营养组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在(2.4±0.6)d开始输入肠内营养液,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4.6±0.9)d。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肠内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31.5%(17/54),肠外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24.4%(10/41);2组的不耐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肠内营养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术中出血量、不同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不同首次输入量的患者不耐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耐受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21-122,12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术后恢复与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食管癌并可行根治性切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营养支持,无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患者,两组WT、IBW百分比、MAMC、握力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TSF、CHI、尿氮等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肠外营养,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鸣  胡常林  陈阳美 《重庆医学》2004,33(9):1368-1369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量为40~70ml,GCS评分<7分的急性脑出血50例随机分为A组( 肠内和肠外贯序营养方法),B组(肠外营养).从起病48h后开始给予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的住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意识状态(GCS评分)、运动功能(FMA)和运动能力(MBI)的变化.结果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在病死率和意识程度改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单纯肠外营养.结论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是根据机体代谢变化采用的阶段性合理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