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芳  王新峦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8,39(9):1281-1285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中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考察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作为活性追踪指标,运用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朝鲜淫羊藿的水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吡喃鼠李糖基)-3,5′-二甲氧基-3′:7,4′:8-二环氧新木脂素-4,9-二醇(Ⅰ)、柏木苷A(Ⅱ)、( )-环合橄榄树脂素(Ⅲ)、( )-南烛木树脂酚(Ⅳ)、( )-异落叶松树脂醇(Ⅴ)。检测了化合物Ⅰ~Ⅴ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柏木苷C;化合物Ⅱ、Ⅳ、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Ⅴ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呈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化合物Ⅰ只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脱水淫羊藿素(Ⅰ)、去甲脱水淫羊藿素(Ⅱ)、朝藿定B(Ⅲ)、朝藿定C(Ⅳ)、双藿苷B(Ⅴ)和双藿苷A(Ⅵ)。结论:万山淫羊藿的主要成分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宋丽娜  陈光  喻长远 《中草药》2009,40(10):1525-1528
目的 对四川淫羊藿Epimedium sutchue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四川淫羊藿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D、川藿苷B(sutchuenoside B,Ⅱ)、大豆苷元(daidzein,Ⅲ)、宝藿苷-Ⅰ(baohuoside-Ⅱ,Ⅳ)、kaempferide 3-rhamnoside(Ⅴ)、淫羊藿苷(icariin,Ⅵ)、an-hydroicari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Ⅶ)、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utchue-noside A和B,俗名为川藿苷A和B,化合物Ⅲ、Ⅴ、Ⅶ、Ⅶ~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云  张寒娟  贺海花  朱振华 《中草药》2009,40(7):1026-1030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a-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 ,淫羊藿苷(icariin ,Ⅱ) ,朝藿定B(epimedinB ,Ⅲ) ,朝藿定C(epimedinC ,Ⅳ) ,肌醇(inositol,Ⅴ)结论:其中Ⅰ,Ⅲ,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7.
偏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偏斜淫羊藿(Epimediumtrunc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偏斜淫羊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偏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Ⅰ),金丝桃苷(Ⅱ),淫羊藿苷-C(Ⅲ),齐墩果酸(Ⅳ),宝藿苷-Ⅲ(Ⅴ),宝藿苷-Ⅴ(Ⅵ),淫羊藿苷-A(Ⅶ)和山奈素-3-双鼠李糖苷(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郑训海  孔令义 《中草药》2002,33(11):964-96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控制淫羊藿药材质量,对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总黄酮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结果:分别为宝藿苷-Ⅰ(Ⅰ)、淫羊藿次苷-Ⅰ(Ⅱ)、epimedosideC(Ⅲ)、淫羊藿定B(Ⅳ)、淫羊藿苷(Ⅴ)、金丝桃苷(Ⅵ)、hexandrasideE(Ⅶ)、脱水淫羊藿素(Ⅷ)、麦芽酚(Ⅸ)、去脱水淫羊藿素(Ⅹ)、肌醇(Ⅺ)、epimedoicarisosideA(Ⅶ)和(+)-cycloolivil(Ⅷ)。结论:化合物Ⅶ、Ⅺ、Ⅷ为首次从朝鲜淫羊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拣Ⅶ为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冰  沈彤  刘东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40-742
目的 研究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 Stearm)。根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硅胶制备薄层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I),淫羊藿苷(Ⅱ),淫羊藿次苷C(Ⅲ),icariesionl-4‘-β-D-glucopyranoside(IV),朝藿定C(V)。结论 化合物I-V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Stear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thalictoside(Ⅰ),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l-icarisidⅡ(Ⅱ)],箭藿苷A[sagitatosideA(Ⅲ)],大花淫羊藿苷B[ikarisosideB(Ⅳ)]?结论:化合物Ⅰ为苯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Ⅱ,Ⅲ,Ⅳ为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