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45例确诊的SLE患者被纳入研究,分为贫血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白细胞减少组、对照组(无血液系统改变的SLE)四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学及免疫学检查,部分患者行骨髓检查。结果 113例(77.9%)SLE患者有血液学异常,贫血88例(60.7%),贫血的主要类型有慢性疾病性贫血(ACD)37例(42.0%)、缺铁性贫血(IDA)29例(33.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5例(17.0%)、其他7例(8.0%);白细胞减少46例(31.7%),〈3.0×109/L14例;血小板减少57例(39.3%);无血液学异常32例(22.1%)。SLE并发AIHA的肾损伤发生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对照组高(P〈0.05);AIHA组dsDNA、Anu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的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C3明显降低(P〈0.05)。42例患者行骨髓检查,36例增生活跃,6例增生低下;5例有骨髓细胞形态异常。结论 SLE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多见,以贫血最为常见,其可能不仅与ACL等抗体诱导的外周成熟红细胞破坏有关,还与铁代谢紊乱导致的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功能异常有关;AIHA可能是SLE出现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疾病活动的评判指标;血小板减少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骨髓造血细胞受累亦可能是SLE并发血细胞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贫血的类型,并探讨其易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贫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239例SLE患者中并发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分析,并与无贫血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9例SLE患者中有127例(53.1%)发生贫血,对127例中89例资料完整患者的贫血类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疾病性贫血(ACD)有35例(39.3%),缺铁性贫血(IDA)有32例(36.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有21例(23.6%),其他类型贫血9例(10.1%).同时有上述2种或2种以上类型贫血者7例(7.9%).贫血程度以AIHA最为严重,其次为IDA,ACD则多为轻度贫血.AIHA和ACD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主,分别占90.5%和85.7%,而IDA则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占87.5%.与34例无贫血的SLE患者对照,并发AIHA的患者关节炎、浆膜炎的发生率更高(P均〈0.05),肾脏损害程度更重(P〈0.05),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P〈0.05),SLE病情活动指数(DAI)积分较无贫血组明显增高(P〈0.05),而ACD和IDA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者明显多于无贫血组患者(P〈0.05),合并血小板减少和ANA滴度在AIHA、ACD和IDA患者均显著高于无贫血的SLE患者(P均〈0.05).结论 SLE并发的贫血以ACD和IDA常见,其次为AIHA,且多见于活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在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并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均高于无贫血患者,提示SLE中不同血细胞损害可能存在部分共同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巨幼细胞贫血(macrocytic anemia,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多数有贫血所致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以及出血、黄疸等伴发症状,部分严重患者也可见全血细胞减低。两者的红细胞形态均为大细胞性贫血,但这两种病在治疗、预后方面差异明显。2003年至2005年,我科确诊MA、MDS-RA患者共58例,现分析其在红细胞形态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3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SLE临床资料,并对其外周血和骨髓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260例(70.3%)患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231例(88.9%),白细胞减少129例(49.6%),血小板减少113例(43.5%)。69例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7例(10.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55例(79.7%)增生活跃,7例00.2%)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22例。42例进行溶血检查,3例Coombs试验阳性,Ham试验均阴性。159例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60例(37.7%)阳性。少数患者合并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血液系统是SLE的常见受罹部位,以贫血最为常见,在少数患者可并发血液病,抗心磷脂抗体与血细胞减少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治疗上采取SLE相关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之间的差异。方法比较30例SLE患者(SLE组)、30例RA患者(RA组)与3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并发AITD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SLE组、RA组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Hb、WBC、Plt、C3、C4、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与RA组并发AI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组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桥甲炎)明显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患者WBC、Plt、C3、C4、ESR、CRP水平低于RA组(P<0.05),两组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RA组Hb与TT3、FT3水平有正相关趋势(r=0.485,r=0.409,均P<0.01),与TSH负相关(r=-0.428,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与TSH呈正相关(r=0.537,P<0.01;r=0.427,P<0.05)。结论 SLE和RA均易并发AITD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AITD者要注意筛查是否并发RA或SLE。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与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萍  殷少军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3):409-410,413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免疫学变化。方法:将297例老年肺部感染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并发症、治疗与转归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以发热、纳差、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合并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的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及慢性病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做以上三种贫血患者标本的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以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测定。对已明确诊断的84例地贫组,76例IDA组以及62例慢性病贫血组进行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和RET)测定以及铁代谢指标SF、SI结果的比较。结果 IDA组与地贫组比较,地贫组和IDA组的红细胞参数MCV、MCH均明显减低,而RET则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地贫组MCV减低较IDA组明显,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ET在两者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IDA组SF减低,而地贫组SF增高,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比较,慢性病贫血组的MCV和MCH无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慢性病贫血组的RET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MCV降低而慢性病贫血组MCV正常,IDA组SF降低而慢性病贫血组SF增高,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MCV降低诊断IDA和地贫的敏感性分别为92.1%和97.6%;而SF降低诊断IDA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可达到100.0%。结论 MCV结合SF检测,可作为IDA与地贫及慢性病贫血鉴别诊断的简便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BM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多数BMN患者存在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骨髓显示骨髓中组织和基质大片坏死。原发病以恶性疾病为主。[结论]BMN是一个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尤其是骨髓检查是目前诊断骨髓坏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狼疮肾炎(LN)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 方法:选取65例SLE患者,其中35例并发肾炎为LN组,30例未并发肾炎为SLE无肾炎组,以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相关血清学免疫指标。 结果:LN患者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C3水平明显低于SLE无肾炎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5),IgG、IgM、24 h尿蛋白定量、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及健康人对照组。 结论:L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补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1.
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3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8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338例贫血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的269例,占79.6%。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患者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立营  陈朴  彭宇生  王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42-2743,2745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和铁染色等不同角度对500例贫血患者进行病因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00例贫血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者占88.4%(442/500),其中,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6.0%(230/500),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2.4%(212/500)。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主要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然而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也占很大比例,也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血液学异常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SLERHD)患者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特点,探讨鉴别诊断的依据,采用SPSS/PC软件对92例SLERH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者67例(72.8%),以皮肤粘膜紫癜为主要表现者39例(42.4%),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者17例(18.5%),白细胞减少56例(60.9%),血小板减少54例(58.7%),全血细胞减少者41例(44.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良好,其中活跃者57例(61.9%),明显活跃者35例(38.1%);粒/红(G/E)多数正常,>3者59例(64.1%),<3者33例(35.9%),17例溶血性贫血者Coombs试验均为阳性,G/E<1;巨核细胞增多者80例(86.9%),正常者11例(11.9%),<7个/片者1例(1.1%),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P)积分均为阴性。结论:虽然SLERH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属于增生性贫血,Ret,G/E和骨髓粒、红、巨核三系细胞数增多或正常,NAP阴性,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无病态造血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多种自身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巨核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SLE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指标和骨髓检查结果对176例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比分析。结果176例SLE患者中有64例(36.4%)伴发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轻度减少48例(75%),重度减少16例(25%)。与32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对照,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浆膜炎发生率高,肾脏损害程度较重,狼疮病情活动程度更高,补体C3水平在血小板减少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P〈0.05)。SLE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较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明显减少(P=0.001),但其中幼稚巨核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增多(P=0.019),而产板巨核细胞计数较血小板正常组患者明显减少(P=0.000)。结论SLE伴发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活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分化中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产板型巨核细胞则明显减少,提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障碍与SLE伴发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P E Stander 《Postgraduate medicine》1989,85(2):85-90, 92, 96
Anemia is common in the elderly, but it is not a normal manifestation of aging and should be evaluated as it would be in a younger person. History tak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ssessment of red cell morphology, and simple laboratory evaluations (ie, reticulocyte count, iron studies, vitamin levels, sometimes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usually elucidate the cause. Hypoproliferation of red cell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nemia in the elderly, caused more often by chronic disease or iron deficiency and less often by vitamin deficiencies or bone marrow infiltration. Anemia with an elevated reticulocyte count, seen less often in the elderly, suggests acute blood loss or hemolysis. In some patients, the cause is not obvious, and anemia is likely due to increased sensitivity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to multiple insults and decreased homeostatic reserve. Transfusions should be used judiciousl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nemia who are likely to benefit from increased oxygen delivery after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异常改变及其临床特点,对58例SLE患者血液学资料及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58例中血像异常者50例(86.2%),以各系细胞减少为主,贫血41例(70.7%),血小板减少34例(58.7%),白细胞减少37例(63.8%),二系以上异常41例(70.7%),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者12例(20.7%),其中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7例(12.1%)。在58例中30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23例(76.7%),增生低下者7例(23,3%),患者表现为增生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骨髓像。38例行肝、脾B超检查,查明脾肿大25例(65.8%);25例行抗人球蛋白试验,3例阳性(12.0%);22例血小板减少者行血小板抗体测定,16例抗体增高(72.7%);给予26例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患者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血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包括6例骨髓增生低下者。结论:血液系统是SLE易并发损害的器官,相关血液学异常较常见,其特点是血液学改变多样性,缺乏特异性,以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常见,在骨髓像方面主要表现为增生活跃。对SLE患者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会导致骨髓抑制,反而会使大部分患者外周血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淋巴瘤骨髓上清、血浆中的表达与意义及贫血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对血液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无骨髓浸润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30例(淋巴瘤组)、良性贫血患者8例(贫血组)及正常体检者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浆、骨髓VEGF水平在淋巴瘤Ⅰ~Ⅳ期及贫血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贫血组与淋巴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瘤仅IV期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及贫血组(P均<0.05),但骨髓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骨髓VEGF表达水平在淋巴瘤组(r=0.07813,P>0.05)、贫血组(r=0.08910,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无论骨髓或血浆VEGF表达水平均可作为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但Ⅰ~Ⅲ期需注意有无贫血因素的影响,Ⅳ期血浆表达水平未发现贫血因素的影响。骨髓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的分期无指导意义。血浆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分期有无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骨髓、血浆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贫血对血浆、骨髓VEGF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4例难治性贫血和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外周血涂片、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虽然两者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均有异常增生,但难治性贫血的细胞病态改变在数量上超过巨幼细胞性贫血(MA),巨幼细胞贫血的细胞巨幼变程度和数量大于难治性贫血。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MA形态学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征,需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