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Graves 与ABO血型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妮  余劲明 《广西医学》2000,22(1):43-44
目的:探讨Graves病(GD)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我院汉族GD患者215例ABO血型分布并进行疾病与血型的关联分析。结果:GD患者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发病相对危险率(RR),O型RR>2,其他血型均RR<1;A/O、B/O、AB/O均RR<1(P<0.01~0.0001)。结论:GD的发生可能与ABO血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调查临沂市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及汉族GD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分析比较A型、B型、AB型、O型在不同人群中的构成比差异,比较各种血型患GD的相对危险度(OR)。用玻片凝集法检测ABO血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病人的FT3、FT4、TSH、TPOAb、TSHR-Ab。结果临沂市汉族人群ABO血型的分布特点为:B型(30.64%)>A型(30.02%)>O型(28.88%)>AB型(10.46%);临沂市汉族GD患者的血型分布特点与其存在显著差异(P<0.0001)。患GD的OR为:AB型(1.95)(P<0.001)>O型(1.44)(P<0.001)>B型(1.1)>A型(1.0)。结论就血型而言,临沂市汉族人AB血型和O血型者发生GD的风险高,AB型较O型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人群血清HBsAg阳性与 ABO血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血清HBsAg与ABO血型分布之关系。方法 采用卡方(x^2)检验方法与Woolf统计方法对578例HBsAg阳性携带者血清的ABO血型分布及男女性别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男性携带者血型呈O>B>A>AB型分布,女性携带者呈O>A>B>AB型分布。A、B、O和AB血型人相对危险率分别为1.1531、1.0458、0.9238和0.7365。结论:血清HBsAg阳性携带者与ABO血型间存在一定关系且与性别有关,尤以A型血女性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大,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对 1831例子宫肌瘤的ABO血型分布进行相对危险性 (RR)及 χ2 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与对照组ABO血型分布一致 ,均为B >O >A >AB ,且P均 >0 .0 5。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子宫肌瘤与ABO血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方法分别对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726人)、水族(163人)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的个体采用玻片快速凝集法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群体ABO血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布依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B>A>AB ,基因频率均为r>q>p (r=0.6769、q=0.1767、P=0.1464),民族指数小于1(0.842);水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 A>B> AB ,基因频率为r> p> q(r=0.5226、q=0.1040、P=0.1647),民族指数大于1(1.529)。结论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的ABO血型分布与贵州省其他地区同一民族群体的分布规律一致。遗传距离分析提示ABO 血型分布存地区性和民族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发生与遗传性血液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河南南阳部分医院1993-1999年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群的ABO血型系统分布及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用Berstein方法估计ABO血型系统遗传基因频率及其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型以O型居多,O>A>B>AB,各种血型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均接近1且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基本一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田敏  牛建华  习羽  吴子超  杨婕  代豹 《吉林医学》2022,(7):1906-1909
目的:探讨石河子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生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后病理报告为PTC的患者ABO血型,与同期入院非恶性肿瘤的1 375例患者ABO血型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各ABO血型发生PTC的相对危险度。结果:PTC组患者血型分布特点是O(34.2%)>B(33.0%)>A(24.1%)>AB(8.7%),与对照组血型构成比相比,PTC组的A型血低于对照组(31.6%),O型血高于对照组(29.1%)(P均<0.05);PTC组的B型血和AB型血和对照组(B型29.7%,AB型9.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血型患者患PTC的相对危险度低于其他血型者(P<0.05,OR=0.737,95%CI=0.570~0.953)。结论:石河子地区PTC发病与ABO血型有关,A型血人群患PTC的风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20万献血者ABO、Rh血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统计200 150名无偿献血者(排除重复献血影响,即重复献血者只计算1次)ABO、Rh血型,对其血型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A型为31.95%,B型为23.78%,O型为35.89%,AB型为8.38%.Rh(D)阴性血型占0.36%,其中O>A>B>AB;表型分布情况:ccdee为46.99%,Ccdee为38.46%,Ccdee为6.71%,ccdEe为5.03%,CcdEe为2.10%,ccdEE为0.42%,CCdEe为0.28%.结论 重庆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0.2%~0.5%的特点.Rh(D)阴性中,各表型分布极不平衡,以ccdee多见.  相似文献   

9.
水城彝族白族ABO血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水城彝族、白族群体ABO血型分布特征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快速凝结法,检测110 9人(彝族515人、白族594人)ABO血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贵州水城彝族ABO血型分布特征为A>O>B>AB, p、q和r分别为0.279 9、0.213 4和0.506 7;白族为O>A>B>AB,p、q和r分别为0.239 0、0.130 5和0.630 5.结论:不同民族间ABO血型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某医高专学生ABO血型分布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检测ABO血型。结果: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学生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土家族为A=O〉B〉AB,5个民族A、B、O基因频率分布特点为r〉p〉q。结论:五个民族学生均有较高的O型频率,具有南方人ABO血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BO 血型病人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
用,以及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环氧化酶-1( cyclo-oxygen-ase-1,COX-1) 基因位点rs1330344 的基因型在ABO 血
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80 例心肌缺血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需口服阿司匹林病人,根据ABO 血型分为4 组( n
= 20) ,分别为A 血型组( A 组) ,B 血型组( B 组) ,O 血型组( O 组) 和AB 血型组( AB 组) 。比较病人口服阿司匹
林前( T1) 以及服药1wk 后( T2) 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及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 TEGMA)
的变化。采用PCR 法测定COX-1 基因位点rs1330344 基因型。结果: T2 与T1 比较,O 组PLT、MPV、TEGMA
均减小( p<0.05) ; AB 组TEG-MA 增大( p<0.05) 。与A 组及O 组比较,AB 组TEG-MA 服药前后差值降低( p
<0.05) 。ABO 血型COX-1 基因位点rs1330344 基因型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ABO 血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抗血小板作用存在差异,其抗血小板作用在O 血型病人最显著,在AB 血型
病人中最差。且其抗血小板差异可能与COX-1 基因位点rs1330344 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与ABO血型间的相关性,为骨关节结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10月住院的骨关节结核病人433例进行系统的ABO血型分布分析,以同期体检中心5 878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分析ABO血型与骨关节结核的相关性及相对危险度。结果①健康人群ABO血型分布为:A型25. 5%(1499/5 878)、B型34. 7%(2 042/5 878)、O型29. 9%(1 751/5 878)、AB型10. 0%(586/5 878),各血型分布比例顺序为B> O> A> AB; 433例骨关节结核病人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22. 2%(96/433)、B型31. 0%(134/433)、O型34. 9%(151/433)、AB型12. 0%(52/433),各血型分布比例顺序为O> B> A> AB,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6 <0. 05);②相对危险度分析:O型血的相对危险度最高,AB型血的相对危险度次之,A型、B型血的相对危险度最低。结论骨关节结核病人中O型血比例及相对危险度均高于健康人群,O型血是骨关节结核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血型及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及RH(D)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筛查出的RH阴性标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以排除Du型.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 28.18%,B 26.37%,O 38.91%,AB 6.54%,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比率为0.26%.结论 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阴性(D)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阴性占0.2%~0.5%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韶关地区ABO,Rh,MN,P血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洪清  元霞  刘凯波  汤永毅  郑静敏 《广东医学》2007,28(12):2010-2011
目的 掌握韶关地区人群的ABO,Rh,MN,P血型的分布规律,为献血者招募及科学合理库存血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U型96孔微量板对献血者血样进行ABO正反定型及Rh,MN,P血型检测,结果 可疑者用试管法确认.结果 ABO血型基因频率r>P>q,表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D)阴性占0.16%;A2亚型在AB型的检出率高于在A型的检出率;MN血型的基因频率m>n,表型分布特征为MN>M>N;P血型的基因频率p2>p1,表型分布特征为P2>P1.结论 本地区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所占比例最多,且A型多于B型、A2亚型检出率高,Rh(D)阴性率低;应加大O型、A型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及相应增加其库存量,特别是要加强Rh(D)阴性献血者的档案管理和Rh(D)阴性血液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地区汉族献血员ABO血型分布和基因频率分布以及Rh(D)血型分布.方法:对13 189名汉族无偿献血员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结果:鄂尔多斯地区汉族献血员的血型分布为O型4 527人,B型4 264人,A型3 227人,AB型1 171人.其基因频率分别为r=0.5837,P=0.1834,q=0.2329.Rh(D)阴性48人,占0.36%.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汉族献血员的血型分D布特点为O>B>A>AB,这对建立血源队伍,满足临床用血及应急供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瑶族人群的ABO血型的分布情况及瑶族族源。方法:对同一县内的4个瑶族聚居乡镇随机抽样500人,采用无名指尖取血目测双凹玻片凝集法。结果:被调查的500名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居民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144人,占28.74%;B型129人,占25.86%;O型201人,占40.23%;AB型26人,占5.17%;由此可计算出A、B、O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0.1879,q=0.1703,r=0.64l8;瑶族的民族指数为1.0926。结论: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居民的ABO血型频率分布为O>A>B>AB,符合长江流域血型分布的特点,这一结论可作为瑶族先民历史上居于长江流域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对18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ABO血型分布统计,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①患者A、B、AB型所占比例与正常人近似(P>0.05),而O型比例(41.11%)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与血型物质的作用有关。②男性患者(141例)的A、B、AB型血型所占比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而O型所占比例(43.26%)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女性患者ABO血型分布与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ABO血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ABO血型系统的关系.方法 对366例汉族DVT病人的血型记录进行归类,并将ABO血型的分布情况与普通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型血占26.23%,B型血占44.54%,O型血占16.12%,AB型血占13.11%.经统计学u检验,B型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01),O型血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A型血的检出率低于正常人群(P<0.05),而AB型血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ABO血型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南汉族大学生群体ABO血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大学生群体的ABO血型分布状况。方法应用红细胞凝集法测定ABO血型,并统计分析ABO血型的表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河南汉族大学生ABO血型频率B型为34.32%,O型为28.73%,A型为28.39%,AB型为8.56%,等位基因频率r(O)为54.67%,p(A)为20.74%,q(B)为24.59%。男女生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汉族大学生ABO血型分布特征B型>O型>A型>AB型,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程书权 《医学研究通讯》2002,31(6):13-17,42
目的 分析不同ABO血型的各型肝病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改变状况,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探讨和治疗学与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扩散和APAAP桥联酶标等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NC)500例、乙肝标志物阳性的各型肝病562例,其中急性肝炎(ASC)140例,慢性肝炎(CH)192例,肝炎后肝硬化(LC)160例,原发性肝癌(PHC)70例,分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补体C3(C3)、总补体(CH50)、循环免疫复合物(CIC)、E-玫瑰花环形成率(E-RFC)及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人群ABO血型分布态势为A>O>B>AB,ASC组为B>O>A>AB,CH组为O>B>A>AB,LC组为B>O>AB>A,PHC组为AB>B>O>A,各肝病组与NC组相比,体液免疫指标改变明显,自ASC至PHC,IgE递增显著,IgD、IgG次之,PHC组C3、CIC明显升高,ERF-C明显降低。AB血型的肝病IgG、IgE、C3、CIC明显升高,E-RFC显著降低,AB血型的LC和PHC患者CD4、CD4/CD8明显降低,与其他各血型组和N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HBV感染者中,AB血型者易于发生LC和PHC,这一血型的肝病患者易于出现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和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按ABO血型检测以上指标,对判断预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