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EC109细胞接种至添加1XB27的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 1:1,无血清),于poly-Hema包被的培养皿或低黏附培养板中培养,获取细胞球。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连续传代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其分化前后干性相关转录因子和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变化,以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其体内成瘤能力。结果培养5d能获得EC109细胞的细胞球。细胞球细胞高表达Oct4等干性相关转录因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潜能。裸鼠体内1×104个细胞球细胞能启动肿瘤形成,而单层培养细胞则需要1×105个细胞,且同数量级的细胞球细胞较单层培养细胞所形成的肿瘤体积大。结论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能从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获得细胞球,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ESCCAL_1在食管鳞癌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人磷酸化激酶阵列试剂盒检测ESCCAL_1敲减前后EC9706细胞中相关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对各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值定量分析。结果 KD组与NC组中FAK、JNK1、Src、AMPKα1等蛋白激酶的相对磷酸化水平比值分别为2.76∶1、2.20∶1、2.15∶1、2.01∶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ESCCAL_1可能通过调节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调控EC9706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人食管鳞癌TE-1细胞株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电离辐射(0,2,4,8 Gy)处理TE-1细胞,定量PCR检测Snail 1、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il 1、Slug、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合Notch通路抑制剂DAPT,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电离辐射(4 Gy)后TE-1细胞中Notch 1/NICD/Hes 1通路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电离辐射处理后TE-1细胞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 1、Slug、AP-1明显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波形蛋白、MMP-9的表达显著增多,且4Gy处理水平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电离辐射上调了TE-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电离辐射通过上调Notch 1/NICD/Hes 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促使EMT相关蛋白的上调(P<0.01)。结论:电离辐射通过人食管鳞癌TE-1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诱导EMT及迁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1(zinc finger E-box-binding protein 1,ZEB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 选择人ESCC细胞系EC9706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ZEB1 shRNA对EC9706细胞进行转染,敲除ZEB1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检测转染后细胞ZEB1 mRNA表达水平;ZEB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p-ERK1/2, 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敲除ZEB1的EC9706细胞系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抑制了ESCC的侵袭转移能力(P<0.05)。ZEB1表达水平降低减少了ERK1/2激活水平,促进E-cadherin表达,抑制N-cadherin表达(P<0.05)。 结论 下调ZEB1表达抑制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ERK1/2激活抑制及调控E-cadherin、N-cadherin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晓鲲  杨亚东  杨桂红  唐书谦  伍津津 《重庆医学》2013,(29):3465-3467,3471
目的建立人皮肤鳞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分离高侵袭性细胞亚群,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成功建立人皮肤鳞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消化分离得到高侵袭性鳞癌细胞亚群,比较肉桂醛和干扰素作用后对不同侵袭特性细胞亚群的增殖抑制效果,同时比较不同侵袭特性细胞亚群在裸鼠中成瘤效果的不同。结果不同浓度的肉桂醛和干扰素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侵袭特性的皮肤鳞癌细胞亚群之间的增殖抑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种不同侵袭特性的细胞亚群的成瘤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人皮肤鳞癌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同时运用此种三维培养模型能够筛选得到侵袭特性更强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微小RNA分子miR-214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人源miR-214序列合成双链模拟物.通过脂质体转染将miR-214模拟物分子导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转染无关miRNA模拟物作为对照.采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成熟miR-214分子水平,以Matrigel包被的Transwell实验测定侵袭细胞率,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adherin阳性细胞率.结果 Eca109细胞转染miR-214模拟物48 h后,其成熟miR-21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同时,miR-214转染组的E-cadherin表达水平及E-cadherin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miR-214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方式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转染CCL20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至食管鳞癌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或实时定量PCR实验评估过表达和干扰效果.采用Transwell和CCK8实验检测CCL20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为非手术ES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策略。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62例非手术治疗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Cox回归分析生存影响因素。 结果 362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25.2%,16.2%,中位生存时间为17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KPS评分、TNM分期、治疗方式与非手术ESCC患者预后有关(P<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范围BMI(HR=0.74, 95%CI:0.56~0.98)、KSP评分<70分(HR=2.62, 95%CI:1.63~4.23)、TNM Ⅲ/Ⅳ期(HR=1.34,95%CI:1.00~1.81)、同期放化疗(HR=0.64, 95%CI:0.43~0.96)是非手术ESC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 结论 BMI、KPS评分、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非手术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期放化疗能有效改善非手术ESCC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化(EMT)对自然杀伤(N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MT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从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 EMT化和非EMT化食管鳞癌细胞株;收集10例正常人外周血,负性分选NK细胞;根据共培养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分为RPMI 1640正常培养基刺激-NK组(NC组)、EC9706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EC9706组)与KYSE150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KYSE150组),将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加入NK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10 ng/mL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处理KYSE150细胞株7 d诱导EMT化后,收集KYSE150 EMT和KYSE150上清液,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72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CD107a脱颗粒能力、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NK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2株EMT化和4株非EMT化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从中各选出一株(EC9706和KYSE150)用于后续实验;NK细胞负性筛选达到90%以上的纯度,T细胞<1%。不同的食管鳞癌细胞上清液刺激后,3组NK细胞表面活化型、抑制型受体,效应分子结果显示:与NC组和KYSE150组比较,EC9706组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颗粒酶释放均降低(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和穿孔素释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YSE150上清刺激比较,KYSE150 EMT上清刺激后,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穿孔素释放均降低;CD107a脱颗粒作用、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均减弱,NK细胞Ki67增殖指数下降(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颗粒酶释放及NK细胞凋亡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鳞癌细胞EMT化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活化、减少NK细胞杀伤效应分子的分泌来降低NK细胞杀伤效应,从机体免疫监视中逃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杉醇诱导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研究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免疫组化测定bcl-2、p53、p21在紫杉醇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紫杉醇作用于Eea109细胞后,可见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解聚以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峰前有一明显的凋亡峰。免疫组化显示,bcl-2、p53在紫杉醇处理前后无变化,而p21表达增加。结论:紫杉醇可能通过p21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13例人食管鳞癌。自肿瘤、增生细胞及正常粘膜部位分别取样品26个、26个及13个。食管的正常粘膜、增生细胞及瘤细胞之间的表面差别非常明显。食管癌细胞在扫描电镜上的表面特征为失去正常的微嵴和细胞间嵴,形成畸形的微绒毛及细胞突起,具有很多微凹,小圆形癌细胞间无紧密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基因及其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的表达,并分析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47例有淋巴结转移、3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非转移组与转移组 E-cadherin蛋白表达分别为20/20(100%)、29/30(96.67%)和44/47(93.6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组的高表达率22/47(46.8%)低于非转移组18/30(6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Vimentin蛋白在对照组、非转移组、转移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20(0)、11/30(36.67%)、37/47(78.7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 r=-0.377)。qRT-PCR检测显示非转移组和转移组中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基因的表达在转移组(0.43±0.23)与非转移组(0.51±0.54)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转移组 Vimentin表达(4.05±1.88)明显高于非转移组(2.70±1.7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cad-herin和Vimentin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复发及评估临床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以下简称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经内镜诊断的食管鳞癌大多处于进展期,预后不良,故提高食管鳞癌的早诊率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近年来,内镜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涌现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共聚焦显微内镜等多种诊断方法。为了帮助内镜医师更好地认识早期食管鳞癌的内镜下诊断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青蒿琥酯抗食管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用药两个疗程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出瘤组织,分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CDC25A蛋白的表达,一份用于RT-PCR检测瘤组织中CDC25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方法检测结果CDC25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rt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体质量小于对照组,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在G0~G1期高,S期明显减少(P<0.05),而且CDC25AmRNA及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rt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CDC25A在Art抗食管癌作用中起一定作用,使食管癌组织中CDC25A下降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G1期,从而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一例龚常成,杨期斌郧阳医学院临床学院,东风汽车公司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十堰442000)患者,男,39岁,司机。因头晕精神差右侧肢体轻瘫三年于1992年4月28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清,吐词略不清,口角向左歪斜,皱额对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对82例人食管鳞状上皮和鳞癌标本进行6种凝集素标记观察。结果表明,食管非癌上皮和鳞癌中6种凝集素的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异,非癌上皮的凝集素受体主要分布在胞膜上,而从异型增生开始到高分化鳞癌至低分化鳞癌,所结合的凝集素受体的分布逐渐从胞膜移至胞浆和核膜上,凝集素结合的阳性率随细胞分化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升高,表明慢性炎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粘膜癌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食道鳞癌标本进行凋亡相关基因P53、Fas、Bcl 2和Bax表达的检测,同时采用TUNEL方法原位探测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①52例食道鳞癌标本中,P53、Fas、Bcl 2、Bax和细胞凋亡的阳性率分别是61.5%、61.5%、69.2%、98.1%和28.8%。②18例对照标本中相应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00%、38.9%、100%和61.1%。③比较2组标本,肿瘤组P53和Bcl 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P<0.05),肿瘤组Fas与TUNEL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P<0.05)。④以上4种蛋白与细胞凋亡存在与否无独立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在食道癌变中,不仅存在细胞凋亡功能的减低,同时伴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凋亡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多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