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白细胞黏附分子(CAMs)表达与银屑病关系,及藻酸双酯钠(PSS)对其影响。③方法 采用DXC-300A型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ELISA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变化。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白细胞流变特性、细胞粘附分子和补体激活状态的变化。(2)方法 采用DXC-300A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72例冠心病病人和63例健康人为形能力(LD),白细胞黏附率(LAR)、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可溶性体化片段浓度的变化。(3)结果 冠心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LFI)、LAR、sICAM-1和sC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7例AMI病人发病第1,4,7天以及38例健康人、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白细胞CD15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MA-1)的变化。③结果 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sVCAM-1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②方法检测了6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哮喘发作时和缓解后白细胞变形能力(LD)和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的变化,并与42例健康人作比较。③结果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白细胞滤过指数(LFI)和白细胞粘附率(L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缓解期,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1416~4.065,P均<0.001)。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LFI与LAR呈正相关(r=0.636,0.585,P均<0.001)。④结论LD降低和LAF增高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且与病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流变性一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6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哮喘发作时和缓解后白细胞变形能力(LD)和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的变化,并与42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白细胞滤过指数(LFI)和白细胞粘附率(L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缓解期,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LFI与LAR呈正相关。结论LD降低和LAF增高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③结果 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增高 ,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6 .32~ 12 .6 6 ,q =5 .4 0~7.76 ,P <0 .0 1)。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1和sVCAM 1均呈正相关 (r =0 .72 6 ,0 .5 86 ,P <0 .0 1)。④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CHD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2 0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普伐他汀治疗 8周 ,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及病人血脂变化。③结果 治疗 8周后 ,高脂血症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5 95~ 4 .912 ,P <0 .0 5 ,0 .0 1) ;并且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r =0 .5 88~ 0 .72 1,P <0 .0 1)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r=0 .5 96~ 0 .75 3,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 =- 0 .4 6 2~ - 0 .6 12 ,P <0 .0 5 ,0 .0 1)。④结论 普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10 8例高血压病人和 48例健康人血浆OX LDL、sICAM 1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高血压病人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3 60、12 .85 1,P <0 .0 0 1) ,且Ⅰ、Ⅱ、Ⅲ期高血压病人OX LDL、sICAM 1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 (F =19.75、2 2 .3 0 ,q =10 .62 5~ 14.3 3 1,P <0 .0 0 1) ,高血压病人OX LDL与sICAM 1含量呈正相关 (r=0 .668,P <0 .0 0 1)。④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69例AMI病人及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血清OX-LDL、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与3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O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00.15~3981.19,q=6.82~51.87,P<0.01),且A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OMI组,差异有显著性(q=13.20~31.07,P<0.01)。发病第4天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t=3.39~24.20,P<0.01)。AMI病人OX-LDL与sICAM-1、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29、0.840,P<0.01)。结论细胞黏附分子和OX-LDL参与了AMI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而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有"炎症瀑布"、"二次打击"、"白细胞过度激活"、"胰腺微循环障碍"等学说,这些学说的建立,都与白细胞血管外迁移和聚集密切相关.而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依赖于炎症部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膜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表达与肺心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68例肺心病病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46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粘附率(LAR)的变化。③结果肺心病病人白细胞LAF,CD18表达及sICAM-1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902,21.482,31.923,P均<0.001),且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增高更明显(t=4.578,8.264,17.806,P均<0.001)。肺心病病人白细胞LAF与CD18表达及sICAM-1浓度呈正相关(r=0.672,0.803,P均<0.001)。④结论LAF增高和CAMs表达增加参与了肺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人细胞黏附分子变化及与危险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人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 ,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及与危险分级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6 0例高血压病人 (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各 15例 )和 2 0例正常人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③结果高血压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3.6 5 9~7.5 96 ,P <0 .0 1) ;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随高血压分级增高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2 9.86~ 77.76 ,q =2 .98~ 2 0 .2 8,P <0 .0 5、0 .0 1)。高血压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1和sVCAM 1均呈正相关 (r=0 .915、0 .932 ,P <0 .0 1)。④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高血压发病及危险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WJY-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和DXC-300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检测了8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以探讨其在ICV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ICVD病人白细胞粘附率(LAR)和白细胞滤过指数(F)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且随着病情加重、梗塞面积的扩大及预后不良,LAR和IF的增高逐渐明显。提示LAF增高和LD降低与ICVD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规律.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 h、6 h、12 h、1 d、2 d、3 d、7 d和14 d时间点神经细胞NCAM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NCAM mRNA于再灌注2 h时在皮质出现,12 h时达高峰,14 d降至基础水平;纹状体NCAM mRNA于2 h时出现,1 d后达高峰,14 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基因表达持续增加,提示其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