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情况 ,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方法 :对 14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的 9项硬组织指标进行对比 ,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硬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9项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SN距增加 1.41mm ,有效上颌骨长度增加 2 .92mm ,有效下颌骨长度增加 4.3 1mm ,上颌突距减小 1.5 8mm ,下颌突距减小 1.94mm ,上切牙突距减小 4.3 4mm ,下切牙突距减小 3 .3 2mm ,上前面高增加 2 .5 1mm ,下前面高增加 3 .94mm。结论 :矫治前后硬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不同 ,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拔牙矫治是矫正双颌前突的一种常用方法。作者研究了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下颌骨的位置变化 ,为预测矫治后效果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 14名双颌前突的青少年患者 ,年龄 12~ 16岁 相似文献
3.
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的硬软组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硬软组织的变化在男女之间,生长期与非生长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按标准选用16名非生长期的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人均拔除了四个第一双尖牙,均用标准的Edgewise矫治器矫治,平均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治疗。矫治前后在正中和唇松弛位的状态下拍摄X线头影测量测位片。采用15项测量值来评价颌骨和面侧貌的变化。其结果为:上前牙平均内收5.36mm.下前牙平均内收3.71mm,而上下颌基骨无明显的改变。软组织上唇突度减小2.38mm,下唇突度减小2.22mm,上下唇的长度有明显的增加。上颌硬软组织的变化比率为44.4%,下颌的比率为59.8%。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方法 对34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8项侧面部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结果 18项软组织指标中5项角度指标的改变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13项线距测量指标中的上唇厚度、下唇厚度、鼻凸度均增大,而鼻底厚度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改变不同。结论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凸度减小,男性与女性上唇、下唇的变化不同,患者的鼻、唇、颏关系得到改善,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的改变。方法对34例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1项颅颌面结构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颅颌面结构的变化。结果8项角度指标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3项线距测量指标S-N、S-ANS和S-Gn在男性组和女性组矫治前后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S-N平均增大2.02mm,S-ANS平均增大3.31mm,S-Gn平均增大5.73mm。女性组S-N平均增大2.03mm,S-ANS平均增大2.82mm,S-Gn平均增大4.83mm。结论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颌骨、下颌骨及前颅底的生长方向在治疗前后无变化,但3者的生长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15例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平面导板完成不拔牙矫治。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改变。结果上前牙舌倾得以纠正,Spee曲线整平,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SNB角增大,下前牙压低,下后牙升高,下颌骨长度增加。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在上颌前牙舌倾纠正后,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使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得以改善。配合使用平导打开咬合,可以有效地纠正前牙深覆[牙合],整平Spee曲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2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用方丝弓矫正器矫正后牙颌面的硬组织变化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其结果是矫治后反的解除主要是下前牙的代偿性舌倾,其中下前牙凸度减少了2.39mm,上前牙倾斜度减少8.55°.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同时矫治后患者的前后面高分别增加了4.9mm和2.13mm,患者下颌平面角增加1.83°,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提示矫治后患者下颌骨的生长为向下向后顺时针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比例。方法选择拟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20例,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矫治后上唇与上切牙内收比例为0.71∶1,下唇与下切牙的内收比例为0.28∶1;切牙的唇倾度减小,SND角增大(t=3.62,P〈0.01);下颌平面角(t=2.14,P〈0.05)、平面角(t=2.37,P〈0.05)减小;上唇厚度(t=1.35,P〉0.05)、下唇厚度(t=1.45,P〉0.05)无变化;鼻点到H线的距离(t=9.85,P〈0.01)、鼻唇沟到H线的距离(t=3.62,P〈0.01)和颏唇沟到H线的距离(t=3.91,P〈0.01)均减少。结论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侧貌的改善是由于在上、下唇内收的同时下颌骨仍具有向前生长的潜力,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以及上唇内收比例比下唇大1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角型双颌前突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软硬组织矢状及垂直向的影响。方法对18例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关系无明显变化;②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③上下磨牙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得到较好控制,牙合平面角无明显改变;④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上唇长度加长,下唇长度减小。颏厚度增加1.70mm,颏唇沟加深1.13 mm。结论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侧貌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传统支抗下双颌前突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软组织的变化及与硬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满足纳入标准的29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应用Nance弓增加支抗的女性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手工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项目35项,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软组织测量项目显示,经过正畸治疗患者的上、下唇突度、软组织A点及B点的突度减小,颏唇沟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唇基底厚度减小,上唇突厚度增大,下唇突厚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唇长度、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在正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唇突度变化( ΔU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项目为ΔU1-SL(r=0.469,P<0.01);与下唇突度变化(△L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为ΔSNA(r=0.436,P<0.05)、ΔU1 -SL(r=0.374,P<.05)、△L1-SL(r=0.478,P<0.01);上、下唇突度变化正相关.鼻唇角的变化与ΔU1-SL(r=-0.534,P<0.01)、△UL-E(r=-0.394,P<0.05)负相关,与△A’-SL(r=0.478,P<0.05)、ΔULL(r=0.474,P<0.05)及ΔA’-A(r=0.423,P<0.05)正相关.颏唇沟深度(B’-E)与下切牙的内收(ΔL1-SL)及下唇突度变化(ΔLL-SL)正相关.上唇突度减小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为1∶0.6(以审美平面评价)或1∶0.62(以蝶鞍点垂线评价).下唇突度减小与下切牙内收关系是1∶1.13;而下唇变化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则是1∶(0.83±0.21)(LL-SL/U1-SL).结论 传统支抗控制下拔除四个双尖牙后双颌前突成人侧貌改善显著.面下部软硬组织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2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矫治安氏Ⅱ2类青少年不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31例10~13岁安氏Ⅱ2病例,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面导板完成不拔牙矫治。分析所有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软硬组织项目。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上前牙舌倾得以纠正,SNB角增大,ANB角减小,提示下颌骨长度增加,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和Z角增加,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结论安氏Ⅱ2青少年病例,在上前牙舌倾纠正后,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生长,配合使用斜面导板,使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得以改善,相应软组织侧貌美观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不同支抗形式拔牙矫治青少年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病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使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平均时间10.4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牙颌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磨牙平均前移量分别为3.03 mm、2.93 mm、1.18 mm;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三组支抗控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代表软组织侧貌的指标Ls-E、Li-E、Cm-Sn-Ls、Pg'B'-FH、A'L s-FH、Z角均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横向支抗控制较好,三维支抗控制优于单纯使用横腭杆组或Nance弓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对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抗形式. 相似文献
13.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前后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患者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矫治方法,为拔牙组;25例采取非拔牙矫治,为非拔牙组。观察2组矫治前、后牙弓前后部宽度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2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大,且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组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并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4.
患者薛某,女,13岁.主诉:要求排齐牙齿,减小前牙突度,改善侧貌.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一、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唇部略前突,下颌略后缩,Ⅰ类骨面型.放松状态下上下唇能闭合,无开唇露齿,无明显露龈微笑面容,上下齿槽座欠丰满(正侧面像见插页). 相似文献
15.
患者薛某 ,女 ,13岁。主诉 :要求排齐牙齿 ,减小前牙突度 ,改善侧貌。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 ,全身健康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一、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 ,侧面观唇部略前突 ,下颌略后缩 ,I类骨面型。放松状态下上下唇能闭合 ,无开唇露齿 ,无明显露龈微笑面容 ,上下齿槽座欠丰满 (正侧面像见插页 )。恒牙 ,磨牙为中性略偏远中关系 ,尖牙为轻度远中关系。前牙覆 2mm ,覆盖 1- 3mm ,后牙覆盖正常。上中线正 ,下中线左偏 2 5mm。上下牙弓拥挤I度 ,拥挤主要位于牙弓的前部。上中切牙外翻 ,下颌左侧尖牙外翻且远中倾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青少年拔牙矫治时颅面部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为青少年恒牙He,安氏Ⅰ类患者,25例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治疗,25例无需拔牙治疗,用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共收集到完整病例43例,拔牙20例,非拔牙23例,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组都存在一定的颅面部骨骼的生长,但两者矫治前后改变无明显差别。拔牙矫治明显改变了前牙位置。结论 青少年拔牙矫治期间对颅面部骨骼的改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5例双颌前突拔牙病例,应用活动翼矫治技术进行矫治。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前牙平均内收5.82mm、直立16.87°,下前牙平均内收4.61mm、直立10.99°;上颌磨牙未伸长,下颌磨牙伸长1.33mm,下颌骨未发生顺时针旋转;上下磨牙分别前移2.35mm和2.07mm;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1.95mm和3.68mm,下唇长度减小0.83mm。结论:双颌前突患者应用活动翼矫治技术矫治后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Damon矫治技术对牙列拥挤病例进行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15例中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15例重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讨论牙弓宽度改变特点。结果:采用Damon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拔牙与非拔牙病例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拔牙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非拔牙组上、下颌前磨牙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非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与拥挤存在部位以及拥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评价口内联合支抗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双颌前突病例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上颌采用由Nance弓、横腭弓及第二磨牙带环组成的口内联合支抗系统增强支抗,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上颌磨牙平均前移1.26mm,上下切牙突度和轴倾度明显减小。②.磨牙平均伸长0.89mm,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及前下面高与全面高的比值无显著性变化。③.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结论:口内联合支抗系统在矢状向、垂直向上支抗控制较好,可为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提供较强的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人牙周病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牙槽骨的高度,比较其变化,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患者12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一磨牙远中各个牙槽骨的高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各牙间牙槽骨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除上下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增高之外,矫治后较矫治前各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在矫治中定期做牙周检查及牙周治疗,严格控制菌斑。同时严格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统一正确的刷牙方法下进行矫治。正畸矫治中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使有垂直骨吸收的牙槽骨高度有所恢复,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矫治采用TOMY0.018固定矫正器,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在同一正畸医师指导下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