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徐海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4):41-4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弥可保、维生素B1肌肉注射,、强的松口服;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者之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43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27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有效率81.67%。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面瘫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面瘫急性期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属中医学"口眼歪斜"范畴,又称"贝尔氏麻痹".笔者于2001年3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翠霞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932-2932
探讨以透穴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毫针以颊车透地仓,头维透鱼腰,下关透入中,合谷透后溪,为主穴随症加减。结果:52例治愈48例,显效4例,无效0例。结论:透穴疗法能使针刺刺激增强,感应易于传导,激发经气,促使气血的运行,有利于受损面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庄仁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4):58-58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古代医学家称之为"口眼喎斜",近代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面瘫".它的起病突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当部分的患者在疲劳后吹风或受凉而发病.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经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侵扰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驰缓不收而发面瘫.笔者近年来在治疗面瘫的过程中,采用分期针刺治疗的方法,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9岁,平均为56.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个月。诊断标准依据《疗养技术常规》来判定[1]。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患者取仰卧位,针刺翳风、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人中、承浆、合谷、太冲等穴位。发病初期,神经炎症外在发展阶段,针法… 相似文献
6.
面瘫 ,学称面神经麻痹 ,为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 ;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意外、畸型和颅内肿瘤所致 ,周围性面瘫则因面部受凉或风吹引起 ,也可因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炎症引起〔1〕。本文只针对周围性面瘫而言。临床上治疗面瘫的方法很多 ,其中针灸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的针灸疗法大多数采用的是局部取穴 ,配以手足阳明经远端取穴疗法。我们则应用经络辩证循经取穴疗法 ,治疗面瘫 5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其诊断要点 A 有面部受凉史 ,耳部近旁炎症及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耳鸣、听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疾病。在近10年中用针刺加特定电磁波 (以下简称T.D.P)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予报道以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0例病人全部为门诊诊治的患者 ,治疗前均已排除脑血管意外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 ,男性18例、女性32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69岁 ;病位右侧21例 ,左侧29例 ;病程最短2天 ,最长5个月。对照组40例 ,男17例、女23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66岁 ;病位右侧27例 ,左侧13例 ;病程最短5天 ,最长4个月。两组内容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P>… 相似文献
8.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其发病突然,起病急剧,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则会留下后遗症,针刺为本病首选,多以局部针刺为主,远部针刺为辅。 相似文献
9.
方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4):56-57
一般资料230例资料来自门诊,其中4例为复发:男13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8岁,以20-40岁为最多;春季发病102例。夏季30例,秋季38例,冬季60例;病程最短为1d.最长1年.以4-30d为最多,2个月以上10例,均系经治不愈而入我科治疗;工人74例,农民42例,干部70例,学生30例。其它14例;右侧患瘫128例,左侧10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7%,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透穴针刺加背腧拔罐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不同时期的面瘫分别采用针刺治疗A组160例和氦氖激光、TDP(特定电磁波)合超短波治疗B组160例。结果 :二组总有效率相近 ,分别为97.5%和92.5 %(P>0.05)。而痊愈率分别为70.0 %和55.6 % ,A组优于B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9次和12.2次(P<0.01)。结论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4.
15.
李翠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5(11):92-92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中常见病之一,简称面瘫。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各有差异。临床上笔者采用针灸为主,配合面、头部按摩治疗面瘫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邵蕾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1):1550-1551
针刺治疗主要为局部取穴,亦有其他取穴法。根据中医分型选取穴位辩证施针。(1)营卫不调,风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用平补平泻手法。(2)气血虚弱,寒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用补法。(3)风热郁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为主,兼配厥阴经穴,用泻法。(4)气滞血瘀型,取手阳明经穴,兼手足太阳,少阳,足厥阴经穴,用泻法。均取患侧穴位,主穴为阳白、鱼腰、四白、颧骼、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合谷、配穴选翳风、太阳、风池、太冲等。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分期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不同时期的面瘫分别采用针刺治疗A组160例和氦氖激光、TDP合超短波治疗B组160例。结果:二组总有效率相近,分别为97.5%和92.5%。而痊愈率分别为70.0%和55.6%,A组优于B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9次和12.2次。结论: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是指发病病因不明,且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面瘫。本病起病急骤,多缺乏自觉症状,典型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临床可见:患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蹙额、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噘嘴、吹哨均不能或不全等症状。本病以男性青壮年发病率为高,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笔者跟随周震副主任医师在临床见1例此类患者,以针刺配合中医药辨治,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5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且初次得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①糖尿病组(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56.8±11.2)岁;有糖尿病史1~11年[2],平均(7.9±2.6)年25例。既往无糖尿病史10例。②无糖尿病组(B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5~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20.
外敷姜泥加针刺治疗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敷姜泥加针刺治疗面瘫的体会55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黎丽萍贵州省人民医院周以琴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一般以周围性而瘫较为多见。属祖国医学“口”“口僻”中风范畴。中医将其分为外风型,风寒型,风热型,本文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