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放射免疫及ELISA法检测PHGF治疗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Ⅲ,LN水平的动态改变,探讨PHGF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各纤维化指标均较正常高(P<0.001),且肝硬化高于慢性活动型肝炎;PHGF治疗6~8周HA,PCⅢ,C-Ⅲ,LN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一般治疗后6~8周,慢性活动型肝炎LN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硬化PCⅢ,C-Ⅲ,LN较明显下降(P<0.1),治疗结束后PHGF治疗组较一般治疗组各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PCⅢ下降较早。提示:PHGF通过减少肝脏炎症反应及细胞坏死,抑制成纤维细胞,贮脂细胞增殖,达到抗纤维化作用,为临床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崇广 《广州医药》2001,32(4):38-39
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肝组织进展为纤维化乃至肝硬化。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病人23例,旨在探讨拉米夫定在治疗慢乙肝病人并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升高的疗效,从而反映拉米夫定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①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2)HBsAg(+)、HBeAg(+)和(或)HBV-DNA (+),且 HA、PCⅢ、Ⅳ·C. LN升高;其中HA升高 23例(168…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5例各种肝病病人,235例非肝病病人及4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部分肝功能变化。结果表明CAH,LC患者血清PCⅢ、HA、LN水平均显著高于NC、NL、CPH及AH患者;而NL,CPH与NC比较无差异,三项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无明显相关。此外血清LN与门脉压力程度有相关性。提示PCⅢ,HA、LN血清学测定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Ⅳ-C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含量动态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肝炎18例,慢性肝炎74例(轻度27例,中度31例,重度16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分别检测HA,LN,PCⅢ,CⅣ含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血清中HA,L,PCⅢ,C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HA随肝组织病变程度加深而呈梯度上升,各型肝炎活动期明显高于恢复期,LN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时,血清值明显高于正常(P〈0.01),PCⅢ、CⅣ自慢性直炎中度发展为重度及肝  相似文献   

6.
王进  张国元 《重庆医学》1999,28(3):173-174
目的 探讨多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用放免法和速率散经浊法测定26例正常人和73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结果HA、PCⅢ、Ⅳ-C随肝纤维化程度而增高(P〈0.01 ̄0.05),慢活肝、肝硬化均较正常组和慢纤肝显著增高(P〈0.01 ̄0.05),HA、PCⅢ在急性肝炎是即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红花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红花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红花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纤维指标HA、LN、IV-C、PCⅢ明显下降。结论:HGF联合红花对慢活肝疗效好,有明显的抗纤维的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因素,并预测IFN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AG-9600型PCR定量仪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CVRNA水平和抗HCV-IgM水平。结果;5例患者对IFN产生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6例无应答,治疗前血清抗HCV-IgM水平完全应答组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及无应答组(P〈0.05);血清HCVRNA水平完全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40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联合检测。方法:用免疫法分组联合检测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层粘素(LN),β2-微球蛋白(β2-MG)和铁蛋白(Fe)值。结果:CG和β2-MG在L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和LN在CAH,LC和HC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和LN在CAH,LC和HC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F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A)、前Ⅲ型胶原(PC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放射免疫法探测血清HA、PCⅢ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PCⅢ和TNFQ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A在肝硬变组含量最高(851.8±301.6ug/L),PCⅢ和TNFα在慢性重症肝炎组含量最高(806.1±288.3ug/L)、(738.2±216.8ug/L)。血清TNFα与HA、PCⅢ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和 PCⅢ升高是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加肝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 项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纤维化病程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 R I A 法对肝硬化肝癌组(82 例) 、慢性病毒性肝炎组(165 例) 和正常对照组(93 例) 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 T G Fα) 、甘胆酸( C G) 、透明质酸( H A) 、Ⅲ型前胶原( PⅢ P) 、Ⅳ型胶原( CⅣ) 和层连蛋白( L N) 含量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t 检验。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6 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6) ,而与肝炎组比较, C G 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5) , T G Fα、 H A、 PⅢ P、 CⅣ和 L N含量明显升高( P< 0 .006) 。结论: C G 对于肝炎和肝硬化肝癌的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但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T G Fα、 H A、 PⅢ P、 CⅣ和 L N 检测对两种肝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定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组织SOD、LPO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相关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肝组织SOD、LPO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予以秋水仙碱、肝心宁灌胃治疗,观察对肝组织匀浆SOD(超氧化物歧化酶)、LPO(过氧化脂质)、血清HA(透明质酸)、LN(板层素)、PC-Ⅲ(Ⅲ型前胶原)、C-Ⅳ(Ⅳ型胶原)的影响,并分别做SOD、LPO与HA、LN、PC-Ⅲ、C-Ⅳ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肝组织SOD含量与ALT、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血清胶原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本文检测了70例急性肝炎(AH),6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8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0例肝硬化(LC)和39例正常人的血清,Ⅰ、Ⅲ、Ⅳ胶原含量,并对全部患者进行肝活检和肝组织切片的HE染色并分级,同时与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比较。结果显示:CAH和LC组血清,型胶原,HA及LN含量显著高于CPH,AH和正常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0.001);血清PCⅢ、Ⅳ-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P〉0.05);血清HA、Ⅳ-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在G4时最高,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测定6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慢活肝(CAH)、代偿及失代偿肝硬化(LC)、慢重肝(CSH)的血清HA及L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慢迁肝(CPH),代偿及失代偿LC的HA水平显著高于CAH;急肝(AH)患者LN全部正常,HA部分轻度升高,大多数CPH患者LN、HA正常;代偿及失代偿LC、CSH患者的HA水平>300ng/ml及1000ng/ml者显著多于CAH患者;LN水平>170ng/ml的CAH、代偿及失代偿LC和CSH患者显著多于CPH患者。提示:测定血清HA、LN水平对判定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意义重大,HA>300ng/ml、LN>170ng/ml有助于鉴别CAH及CPH;HA>1000ng/ml时有助于鉴别CAH及LC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酶SP法和凝集素亲和组化技术对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进行细胞外基质和凝集素受体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FN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2)LN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3)PNA染色:FGC85=MGC80-3>SGC-7901>MKN28。(4)PHA染色无差异。提示FN,LN及PNA受体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 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 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 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IV-C水 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血清HA、PCⅢ、LN、IV-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 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40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联合检测。方法:用放免法分组联合检测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层粘素(LN)、β2微球蛋白(β2MG)和铁蛋白(Fe)值。结果:CG和β2MG在L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和LN在CAH、LC和HC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和LN在CAH、LC和HC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Fe在HCC组比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法对肝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