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燕丹  刘元生 《广西医学》2007,29(2):216-21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chymal stem cell,BM—MSC)。也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又可称为贴壁细胞或者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基质细胞(MSC)或间充质干细胞或间充质祖细胞(MPC)。许多研究发现,BM—MSC在骨髓移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在骨髓微环境中支持造血;另一方面,对移植免疫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在某些方面减轻移植物抗宿主效应。  相似文献   

2.
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移植术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5例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与15例未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造血免疫重建、骨髓植入水平、骨髓恢复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077×10^7/kg,移植过程顺利,血象恢复白细胞〉0.5×10^7/L平均13.07d,血小板〉20×10^9/L平均13.6d,较对照组血象恢复快(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严重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之间aGVHD、肺部及病毒感染、1年复发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如何提高1年总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和气道重塑。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参与介导哮喘的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MS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详尽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MSC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SC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梁军  孙凌云 《浙江医学》2017,39(21):1836-184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脏器包括心血管系统、关节和肾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影响SLE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本课题组前期已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多方面对MSC移植进行了研究,已初步证实了MSC移植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部分阐明了其相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间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免疫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肌腱)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近年来由于MSC具有体外高度扩增、多向分化潜能并支持造血及调节免疫特性,其免疫调节及免疫治疗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为干细胞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存在于体内多处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优势,可通过直接接触、分泌可溶性因子作用于体内免疫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还可趋向定位于炎症部位发挥抗炎作用。因此,MSC在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应用MSC治疗急性肾损伤、免疫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等肾脏疾病已有大量研究。本文着重综述MSC在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禹亚彬  储建  章世海 《医学综述》2011,17(17):2594-2596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具有免疫调节优势,并且没有伦理学和免疫排斥问题,也不会导致肿瘤产生。MSC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神经、肝脏、心肌等多种组织,同样它也可以成为胰岛β细胞理想的来源。MSC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间接触、葡萄糖浓度、pH、细胞因子、基因等。  相似文献   

8.
李国才  钦伦秀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92-129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1966年Friedenstein和Petrakova[1]率先从骨髓的骨形成祖细胞中筛选出来,被认为是一种非造血细胞亚群,并称之为MSC或问充质祖细胞.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支持造血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生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并通过细胞-细胞接触的机制,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至关重要.现正尝试将MSC用于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潜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bl/c小鼠经60Co射线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建立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15天后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检测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量变化,观察模型小鼠骨髓病理改变;茜素红和油红O分别检测模型小鼠MSC钙结节数和脂肪细胞形成率。[结果]再障模型小鼠CFU-F数明显减少;骨髓病理切片显示,造血组织减少,并脂肪化;再障小鼠MSC钙结节数量减少,脂肪细胞分化率显著增加。[结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SC成骨潜能减弱,成脂潜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芳  李戈  黄建鸣 《四川医学》2009,30(5):755-75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nal stem cells,MSC)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增生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造血微环境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和免疫功能紊乱。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将对MSC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再障的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干细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人类有可能在体外培养某些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组织细胞以供临床所需.以此为目的 的干细胞工程学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器官和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取材方便,对供体无害,培养简便,多能分化,不存在免疫排斥及组织配型的问题,成为时下众多组织工程首选的种子细胞.MSC在骨髓中含量极少,单纯分离之后进行移植,效果受到抑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传代,使MSC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再进行移植有望提高疗效.然而大多数的临床实验还处于小范围的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的严格随机双盲实验和精密的疗效评估手段,因此干细胞的治疗效果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SC)也称多潜能MSC,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关键的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细胞来源。当机体发生炎症损伤时,外源性MSC迁移到受损组织并参与修复,在这个过程中,MSC与炎症微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细胞分子作用机制逐渐被人们了解。根据炎性细胞因子不同的类型和水平,MSC在炎症部位可以表现出免疫抑制或增强的能力,即MSC的可塑性调节。MSC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等特征,有可能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潜能基质细胞,目前人和多种动物来源的MSC均已被成功分离鉴定然而由于小鼠骨髓MSC的分离相对人和其他物种更为困难,关于小鼠骨髓MSC的克隆分析结果也相对有限且结果不尽一致。为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小鼠MSC的体外分离方法,并对MSC克隆形成单位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 取C57BL/6小鼠,冲洗股骨骨髓腔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低密度接种培养,并通过有限稀释克隆挑选获得三种形态生长特点不同的克隆形成单位(CFU)。采用流式分析技术对三种类型的CFU进行表型分析,并用油红O和茜素红分别进行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鉴定。【结果】 低密度培养并结合克隆化培养分离技术成功获得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到偏圆形(MSC1)长梭形(MSC2)以及纺锤形多边形(MSC3)三种贴壁形态细胞类型;免疫表型分析显示,三种细胞均强表达Sca-1,不表达CD11bCD45,部分表达CD90.2;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实,MSC1仅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MSC2仅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MSC3则具有成骨、成脂双向分化能力。【结论】 低密度培养并结合克隆化培养分离技术可成功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MSC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其中可能含有多能MSC或单一分化方向的前体细胞等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5.
骨髓基质细胞(BMSC)是骨髓细胞中除去造血干细胞(非黏附细胞)之外的黏附细胞部分,也称为塑料黏附细胞、克隆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在体内和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因此联合MSC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增强移植效果,最近研究结果证实联合MSC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和造血恢复。既往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病理改变,包括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改变。但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MSC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此外,MSC的来源有限,而且异基因MSC存在归巢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哈小琴 《医学综述》2014,(14):2519-252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骨髓MSC可以抑制骨髓MSC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此外,MSC对缺氧反应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HIF-1修饰的MSC将改善干细胞移植时的缺点,降低凋亡、促进增殖,提高细胞黏附能力,促进血管生成.同时,MSC可以成为HGE和HIF-1理想的细胞表达载体,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谱系分化潜能。MSC移植已成为减轻多种组织器官损伤的新兴手段。MSC主要是通过其旁分泌的外泌体(MSC-derived exosomes,MSC-Exos)发挥器官保护作用。MSC-Exos具有与MSC相同的生物学效应,但是具有比MSC免疫原性更低、  相似文献   

19.
张迪 《安徽医学》2010,31(12):1538-154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作为一种人体干细胞来源,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其中,骨髓MSC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UD-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MSC是否可促进,HSC植入及造血恢复、对GVHD的影响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