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离散度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心室复极不均一程度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及警告性定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进行探讨。1监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2~14年的患者196例,其中94例有左室肥厚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天左室肥厚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病程5.15年;对照组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4.91年。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邹尔斌 《临床荟萃》1999,14(13):618-618
QTd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时间差异。本文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临床排除继发病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者,无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史,化验电解质正常,ECG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做UCG检查,选择有LVH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52.12±9.10)岁;无LVH者33例,  相似文献   

3.
QT间期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反映各部位心肌复极的离散程度.在心肌局部缺血或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时,均可导致QTd变化.本文通过77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对照,对心电图运动试验时QTd、QTc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与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离散度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 QT间期的差值 ,近年研究发现 ,QTd可反映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性 ,不少学者报导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尤其伴室性心律失常者 QTd增加明显。临床观察 ,QTd增加的确与室性心律出现相关。本文观察我院 AMI组与对照组两组 QTd情况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 1998- 0 6~ 2 0 0 1- 0 6入院 AMI42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4.3岁。无心房纤颤或扑动 ,无传导阻滞 ,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 48例 ,无心血管疾病 ,性别、年龄与 A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对QTd、QTc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QT离散度。结果:无LVH组、无LVH伴缺血性ST-T改变组。LVH组QTd、QTcd比较差异显著;无LVH组与对照组QTd、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室肥厚、心肌缺血使QTd、QTcd增大,表明QTd在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评价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PE)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消退及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合并LVH患者45例应用PE治疗2年中,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LVH消退及心电图复极离散(QT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期内,血压显著下降(P<0.01),LVH呈进行性消退(P<0.01),QTd明显缩短(P<0.01).结论 应用PE治疗高血压合并LVH全程观察期内,显著稳定降压的同时,可以使LVH消退,QTd缩短,心肌复极电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程度,而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之差表示,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近年来对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3],本文分析对照了338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艳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1-782
QT离散度 (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的变异程度 ,而 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 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 QT间期(QTmax)与最短 QT间期 (QTmin)之差表示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 QTcd=QTcmax- QTcmin。近年来对 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 3] ,本文分析对照了 338例患者的心电图 ,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近 5年的住院患者中 ,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监…  相似文献   

9.
胡继新 《临床医学》2005,25(12):56-57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压四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室晚电位。结果舒张压<85mmHg组心室晚电位及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率均高于舒张压≥85mmHg组(P>0.05),差异显著。两组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舒张压不易降的过低,否则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会趋于频繁。  相似文献   

10.
王蔓莉  李丽华  赵红  闫杰  李玉荣 《临床荟萃》2007,22(21):1529-153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按下列剂量和方法口服胺碘酮600 mg/d,7天后改服400 mg/d,逐渐减量至200 mg/d维持。重点观察Q T间期、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QTc)、QTc离散度(QTcd)、T波顶点(Tp)至T波终点(Te)的宽度(TpTe)、T波形态等变化情况。结果76例有效,有效率82.60%。治疗后有效和无效组QT、QTc、TpT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Td、QTcd均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46±18)ms vs(48±23)ms;(56±20)ms vs(59±57)ms(P<0.01)。85例ST-T形态正常者,在治疗过程中79例出现心室复极波形态改变。结论胺碘酮导致心室复极波形态改变,考虑为该药影响心室肌复极的延迟及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佘赫大  朱源生 《临床荟萃》1996,11(6):260-260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情况,其反映心室复极状况,可作为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目前已用于预示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笔者通过20例院内发生室颤病例发作前5天内常规心电图的观察探讨QT离散度预测室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证实,QT离散度(QTd)可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室性心律紊乱的指标,对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LVH 时QTd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Q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时QTd发生显著变化,本文通过对68例伴有明显QTd增加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引用药物治疗,观察其QTd的变化,探讨药物对心室重塑、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改善心肌复极的电生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生理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QT离散度(QTd),即心肌最早复极与最晚复极的时间差值,近年来被认为是代表心肌复极不同步的良好指标。已经发现,QTd增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应急诱发心肌缺血等多种心脏疾病,且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溶栓治疗能明显减轻梗塞后心肌复极的离散度。本文旨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患者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彭如冰  朱铁兵 《临床荟萃》2002,17(8):451-451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极非同步性的一项指标.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增大.我们选择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观察术前和术后相关血管恢复有效灌注后QT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力衰竭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QT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的不稳定性,其价值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作者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Td进行了测定,观察QTd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其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A)密切相关,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1]。QTc离散度(QTcd)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离散程度,现已证实QTc离散度(QTcd)延长可以增加VA和猝死的危险性[2]。旨在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美托洛尔治疗8周前后QTcd的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38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LVH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35~62岁,平均(50.1±9.8)岁,每个患者在2周以上时间内经3次测量坐位舒张压在95~114mmHg(1mmHg=0.133kPa),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无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4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试验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均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对比血压水平、心脏彩超指标。结果:对照组血压水平(SBP120.24±6.25mmHg、DBP76.07±4.12mmHg)较试验组(SBP152.21±5.39mmHg、DBP91.11±4.21mmHg)低,P<0.05。对照组心脏彩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价值较好,且可准确评估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URDICK运动平板仪,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按Bruce方法进行。HP5500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厚度≥12mm表示有左室肥厚。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共诱发出60例心律失常(40.0%),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15.3%),室性心律失常37例(24.7%),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心室肥厚组68例,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25例(36.8%),室上性心律失常13例(19.1%),无心室肥厚组82例,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12例(14.6%),室上性心律失常10例(12.2%)。两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肥厚组中,有3例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无心室肥厚组中,有1例前降支病变50%狭窄。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中发生心律失常比较常见,心律失常可能与心室肥厚有关,合并冠心病者更易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QTd,QT dispersion)又称QT间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即心电图标准同步十二导联中QT最大值(QTmax)与QT最小值(QTmin)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复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性,可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的不一致的程度或心室肌不应期差异的程度,临床上试图用这个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