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在建立 VMC 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VMC 小鼠血清 TNF-α的变化,同时我们用 TNF-α单克隆抗体(mAb)和重组 TNF-α(rTNF-α)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小鼠死亡率和心肌病变。结果 VMC 小鼠血清 TNF-α水平明显升高,VMC 心肌炎细胞浸润、坏死与 TNF-α的水平有关。TNF-α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增加,心肌炎细胞浸润增加,心肌坏死加重;而 TNF-α mAb 干预组小鼠死亡率明显减低,TNF-α mAb 能减轻 VMC 的炎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结论 TNF-α参与了VMC 的免疫反应和发病机制。这对于 VMC 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TAT3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tditis,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VMC小鼠模型,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急性VMC组15只,急性VMC+RPM干预鼠20只,分别采用DMEM和STAT3特异性抑剂RPM0.4mg/kg每日腹腔注射,12 d后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及存活率,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组织病毒滴度,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含量.结果:与急性VMC鼠相比,急性VMC+RPM干预鼠一般情况明显加重,心肌组织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加重,并且血清中IFN-γ和TNF-α含量均增加,但心肌组织病毒滴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STAT3活化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对心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其活化,小鼠对CVB3的易感性明显增加;STAT3活化虽不能干扰心肌组织中病毒复制,但却可通过抑制IFN-γ、TNF-α的过度表达而对心肌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在VMC小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本实验用ELISA方法检测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3、5、7、9、15、35天血清TNF-α的变化,并分析了TNF-α与VMC发病的可能关系。结果实验发现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3~35天各时点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表达高峰在接种病毒后7天(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结果提示小鼠VMC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VMC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陈元美  王少敏  吴士尧 《上海医学》2005,28(4):291-293,i001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小鼠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Fas 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VMC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VMC小鼠模型。在接种病毒后第7、14和28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心肌中TNF-α和Fas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的差别。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MC小鼠TNF-α和Fas mRNA表达明显增加。TNF-α mRNA表达高峰在接种后第7天,14d后仍有大量表达,28d后表达明显减少;Fas mRNA在接种第7天后明显增加,14d后达到高峰,28d后仍有一定量表达。结论VMC小鼠心肌中TNF-α和Fas mRNA表达明显增加。TNF-α参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Fas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心肌病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_3)病毒建立急性VMC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5mg·kg~(-1)·d~(-1)治疗组(5mg组)、20mg·kg~(-1)·d~(-1)治疗组(20mg组)及40mg·kg~(-1)·d~(-1)治疗组(40mg组)。用药14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病理改变和死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中TNF-α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的心脏病变积分、心肌TNF-αmRNA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84±0.62)分、0.139±0.029和(147.4±13.3)ng/L,5mg组分别为(2.48±0.55)分、0.124±0.026和(139.0±20.2)ng/L,20mg组分别为(1.56±0.58)分、0.057±0.012和(113.0±11.8)ng/L,40mg组分别为(1.61±0.62)分、0.051±0.012和(101.3±13.8)ng/L,20mg和40m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均<0.01),5mg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间小鼠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急性VMC小鼠心肌炎症和心肌病变程度,其机制部分与减少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ICAM-1和TNF-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 lar adhesion molecu 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和心肌病理变化。方法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柯萨奇B3病毒感染组,测定不同时期血清TNF-α和ICAM-1的水平和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感染组7 d和14 d ICAM-1及TNF-α的水平和心肌病理变化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CAM-1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CAM-1与TNF-α在不同时期水平变化表明它们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N端2-8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型MCP-1(mMCP-1)干预和抗-MCP-1抗体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的影响作用。方法: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随机分组处理: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抗体干预组、羊IgG对照组、mMCP-1干预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心肌注射的方式在心肌转移抗体或mMCP-1真核表达质粒pVMm。观察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HW/BW)、血清CK-MB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结果:经20μg、40μg和6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不同pVMm干预剂量对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的影响作用不同,40μg或6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20μg pVMm干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抗-MCP-1抗体干预和mMCP-1干预小鼠相比,HW/BW、血清CK-MB水平和PS未见明显差异。结论:mMCP-1和抗-MCP-1抗体均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损伤,mMCP-1可替代抗-MCP-1抗体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抑制芳基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对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3,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损伤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AhR抑制剂组(AhR inhibitor)、模型组(VMC)、VMC+AhR抑制剂组(VMC+AhR inhibitor),每组15只。VMC组和VMC+AhR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CVB3建立心肌炎模型后,AhR抑制剂组和VMC+AhR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AhR抑制剂CH223191(10mg/kg)。10d后,通过高分辨率Vevo2100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小鼠心脏超声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l(cardiac troponin l,cTn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TNF-α、IL-6与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萍  毕玫荣  管长丽 《医学综述》2006,12(17):1054-1055
本文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关系,并着重探讨了TNF-α和IL-6在VMC预后中的作用。研究显示,VMC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TNF-α和IL-6对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检测TNF-α和IL-6水平对判断VM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TNF-α,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TNF-α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呈正相关,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与CK-MB、LDH1无相关性。结论:血清TNF吨与VMC的心肌损害过程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TNF-α检测可作为判断VM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阻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缓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B3型柯萨奇病毒 (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随机分 3组 :VMC组 (A组 )、抗体阻断组 (B组 )、羊IgG对照组 (C组 ) ,并设未感染生理盐水对照组 (D组 )。比较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 (HW/BW )、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 (PS)、心肌组织病毒载量、血清CK MB水平和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表面CCR2 ,趋化试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CP 1的趋化性。结果 与A组相比 ,B组血清CK MB水平降低 (P <0 .0 1)、PS减少 (P <0 .0 5 ) ,但是HW /BW和CVB3载量未呈明显改变 (P>0 .0 5 ) ;B组小鼠心肌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减少 ,下降 2 2 %~ 5 6 % ,平均下降 39% ;与D组相比 ,B组CK MB、PS、HW /BW和CVB3载量均明显升高。而与A组相比 ,C组CVB3载量、血清CK MB水平、HW/BW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均未呈明显改变。同时发现 ,A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为 70 .2 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的细胞占 33.76 % ;B组小鼠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下降 ,为 4 4 .37%。体外经MCP 1趋化的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2 细胞占 86 .5 5 % ,而未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CD28 mA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只BALB/c小鼠分为CD28 mAb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 )为10-6/mL的柯萨奇B3病毒0.15?mL,正常对照组接种0.15?mL?的Eagle氏液。CD28 mAb组、IgG组接种病毒后6、72?h分别接种CD28 mAb(0.1?mg/kg)和IgG(0.1mg/kg)。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结果CD28单克隆抗体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结论CD28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VMC小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慢性期Th细胞分化的部分调控机制,并观察清心Ⅱ号对这一环节的干预作用。方法:根据预实验20%~40%的死亡率,选用雄性4周龄,体质量12~15 g的BALB/c小鼠100只。正常对照组20只,剩余80只每只在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分别以1∶2000、1∶1000和1∶500的含柯萨奇B3病毒(coxB3)的生理盐水0.1 ml进行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模型后,将存活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清心Ⅱ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0只/组。从第42天起,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清心Ⅱ号水溶液灌胃,疗程45 d。疗程结束后采集血清、脾细胞和心肌标本。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IL-4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分化。结果:在VMC慢性期,光镜观察正常对照组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心肌病变明显,心肌细胞排列杂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大量钙化灶;治疗组心肌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期小鼠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FN-γ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FN-γ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小鼠Th1细胞应答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应答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的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清心Ⅱ号干预后Th2细胞应答受到抑制,Th1/Th2比例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在VMC小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本实验用ELISA方法检测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3、5、7、9、15、35天血清TNF-α的变化,并分析了TNF-α与VMC发病的可能关系。结果:实验发现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3-35天各时点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表达高峰在接种病毒后7天(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结果提示小鼠VMC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VM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多发病,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受到重视.在国内,有关小儿VMC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经及其与磷酸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之间的关系报道很少.为探讨TNF-α在小儿VMC中的变化及意义,本文作者对34例VMC患儿及38例正常儿童血清TNF-α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高浓度VitC及辅酶Q10联合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液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年龄、病程将临床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25例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17、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剂量高浓度VitC及辅酶Q10联合治疗可降低IL-17和TNF-α的水平,并影响IL-18的表达,可干预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和发展。血清IL-17、IL-18和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干预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中TL1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甙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液0.1 mL,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1 mL灌胃7d;高剂量对照组10只,9%黄芪甲甙0.1 mL灌胃7d;余80只小鼠以腹腔无菌注射0.1 mL内含1×10250%组织感染率(TCID50)柯萨奇病毒B3 (Coxsachievirus B3,CVB3)的Eagle's培养液制作VMC模型.VM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和1%,3%,9%黄芪甲甙[分别为0.07,0.2,0.6 g/(kg.d)]0.1 mL灌胃7d(每组20只).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心肌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无小鼠死亡,心肌炎对照组有大量小鼠死亡,死亡率为45%(9/20),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30%(6/20),25%(5/20),10%(2/20),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较心肌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低、中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与心肌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对照组心肌未见任何病理改变,然而两组心肌中均有一定量的TL1A mRNA及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对照组TL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小鼠经不同剂量黄芪甲甙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在高剂量干预组显著下降(P<0.01),而低、中剂量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TL1A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黄芪甲甙治疗VMC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降低TL1A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CVB3感染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模型,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VB3感染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感染后5d,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01)。TNF-α与细胞凋亡之间有关联性(r=0.8276,P<0.05)。结论:在CVB3感染中心肌细胞凋亡与TNF-α明显升高有关,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对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方法 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常规组)及常规疗法+胸腺肽组(胸腺肽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炎性细胞因子IL-18和TNF-α,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健康儿童比较。结果胸腺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VMC患儿治疗前急性期TNF-α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8恢复较慢;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和IL-1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VMC患儿,能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惠儿血清细胞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和黄芪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评价其疗效.选取1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发作期心肌交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井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将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疗效(97.5%)优于对照组(81.4%,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