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MRI在肝门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病理诊断的肝门区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MRI检查,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MRI检查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的准确性为94.29%,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的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82.86%.结论 MRI检查对肝门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显著,定位与定性准确性均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31例患行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门区胆管癌。结果:31例中21例达Ro根治切除。住院死亡率9.7%(3/3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0/31)。结论: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门区胆管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2例肝门区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2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Siemens Somaton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8mm,层距8mm。其中7例作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癌中肝总管癌5例,肝管分叉部癌7例;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门区肿块5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本病的CT表现特点是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加上肝门区小肿块,CT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永 《中外医疗》2010,29(18):173-174
目的探讨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3例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病人的16个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11例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其中6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均环形增强,门静脉期13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均呈向心性增强,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门区肝胆管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门区胆管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2例肝门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2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GE Bright speed 多排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5㎜,层距5㎜.其中7例作了增强薄层扫描,层厚3㎜,层距3㎜.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癌中肝总管癌5例,肝管分叉部癌7例;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门区肿块5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本病的CT表现特点是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肝门区小肿块,肿块增强扫描延时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CT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cr及E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门区胆管癌CT和ERCP表现。结果:36例均表现胆系梗阻征象,肝门区软组织肿块34例,2例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合并肝叶萎缩及肝脏比例失调4例,合并癌栓3例。结论:CT和ERCP可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报告一期手术切除肝门区肝癌1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胆瘘和大出血各1例,术后生存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已超过5年。表明肝门区肝癌的手术难度及风险虽然很大,但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重视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改进,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肝癌切除术的胆道并发症是指术中健侧肝管的损伤性狭窄和术后胆瘘的发生,国外报道其发生率约为5.4%~6.4%^[1-3]。1995~2005年本医疗组共实施肝癌切除术746例,共发生了28例胆道并发症(3.8%),其中位于第一肝门区肝癌共有11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25例(22.30%),提示第一肝门区的大肝癌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相关因素^[3]。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6例肝门区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6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GEProSpeedII全身螺旋CT,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延迟扫描。结果16例肝门区胆管癌中浸润型10例。巨块型4例,管内型2例。肿瘤外的CT表现: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3例有胆系结石,1例可见肝门及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具有"慢进慢出"即延时强化特征。结论CT薄层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与MRI对肝门区胆管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19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CT显示肝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0例,门静脉受累4例,淋巴结肿大5例,相应MRI显示分别为17例,2例,6例,7例。结论CT与MRI均是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大小、范围、胆管壁浸润程度、门静脉受累以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分级;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采用CT及MRI对肿瘤情况进行观察,术后3个月定期进行观察,对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1个月后经MRI及CT诊断显示肿瘤均消失,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漏、损伤、肝功能衰竭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病灶完全坏死52例,占86.7%;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死亡患者。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邢宁  杨立 《当代医学》2009,15(26):62-64
目的探讨CT与MRI在预测肝门区胆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判断病灶的可切除性的价值。结果CT与MRI预测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和90.5%,93.5%和93.3%,66.7%和83.3%,90.6%和93.3%,75%和83.3%。结论CT与MRI均是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方法,但MRI在预测肝门胆管癌手术可切除性方面比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林 《当代医学》2016,(23):8-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MRCP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分型和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情况。结果 MRCP检查法术前分型准确率为85.42%,显著高于CT检查法的7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法术前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为83.33%,显著高于CT检查法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可有效提高肝门区胆管癌术前鉴别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以及对肿瘤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82例肝门区中晚期肝癌,肿瘤分布在肝脏的Ⅳ,V,Ⅷ和Ⅰ段,87%的病人合并有肝硬变。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7例,阻断第一肝门切肝术75例。手术经腹完成,不开胸,用框架式拉钩。术中一次性门脉化疗,或断面无水酒精注射。肝断面游离大网膜覆盖,膈下双套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37%和22%。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肝门部胆管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可早期侵犯肝门区的血管、神经、淋巴和邻近组织,故切除率较低,预后差。但逐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本病的切除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总结我院1997年12月~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将本病分为结节型和浸润型进行观察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结节型 2 8例 ( 84.8% ) ,浸润型5例 ( 15 .2 % )。 75 % ( 2 1/2 8)的结节型病变于门脉期 ( 10例 )和延迟期 (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7.9% ( 19/2 8) ;80 % ( 4例 )的浸润型病变于动脉期显示最清楚 ,仅有 1例有延迟强化表现。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胆管癌其CT表现不同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在腹部急症中是较常见.本文总结了5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CT图像,对个部位梗阻的CT征象和产生的疾病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梗阻的原因可按4个部位来分析.(1)肝门区;(2)胰头区;壶腹周围区.每个部位的CT征象都有所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完全相同.在肝门区常见的疾病主要有5个.胆管癌、胆囊癌、近肝门区肝癌,其它部位癌症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和胆道结石;在胰上段常见的疾病是胆管癌;在胰头区主要的疾病有3个.胰头癌、胆管结石和胆管癌;壶腹周围区常见疾病是壶腹周围癌.CT对各部位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且无痛苦、无损伤、诊断迅速,病人也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8.
肝门区巨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羽宏  胡先贵 《广东医学》1997,18(9):644-645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肿块伴疼痛4年余住院,无黄疽史。1992年10月在某医院行B超、gy检查,诊断为腹膜后肿块,大小9.5cm×6.0cm×5.0cm,遂到某肿瘤医院手术发现肿块位于肝门区胰头后方、10cm×8cm×5cm大小,质硬固定,与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粘连致密无法切除,切取活检报告为副神经节瘤,术后疼痛曾一度好转,l年后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住院CF检查见腹主动脉右侧与肝内缘之间有13cmx10cmx9cm的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包膜完整,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肿块所在平面腔静脉显示不清,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肾NT…  相似文献   

19.
患儿 ,女 ,10个月。自幼经常发热 ,体温多在38℃左右 ,来我院后查体 :意识清 ,精神不振 ,咽部充血 ,心肺正常 ,腹软 ,肝肋下 3.0cm ,质地不光滑 ,触及双肾 ,囊样感。做肝、肾CT所示 :①肝脏体积增大 ,肝左、右叶肝内胆管扩张 ,并可见多发低密度囊肿 ,边缘清晰 ,直径 4~ 8mm ,肝门区未见肿物 ;脾大且厚 ,为 6cm。②双肾轮廓增大 ,边缘呈花边状 ,双肾实质广泛低密度 ,CT值 2 0Hu ,其内可见多个间隔影 ,双肾盂扩张积水 ,肾门区结构正常。胸部平片正常。超声心动图未见心脏异常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人。结论 :多囊肝 ,肝内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20.
肝门胆管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肝门胆管癌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CP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及肝门区肿块,大部分肝门肿块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逐渐强化.MRCP定位诊断率为100.0%;16例肿瘤经手术切除,其中12例为中、高分化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配合MRCP成像对肝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