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建亭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58-159
目的观察匿沙比利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胜。方法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1次/Sh口服,于喂奶前30min喂入,疗程4~6d,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联合暖箱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10±42)mL/kg,腹胀消失时间(2.66±0.94)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2.30±2.74)d,胃潴留量为(1.60±0.61)mL,体重增加(1.12±0.5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联合暖箱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5-8)μg/(kg·d),疗程为14d,1次/d,口服,于晨起空腹喂奶前1h喂入,同时配合眼罩遮光。结果治疗组应用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20±40)mL/kg,腹胀消失时间(2.86±0.93)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1.80±2.74)d,胃潴留量为(1.59±0.57)mL,体重增加(1.21±O.56)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甲状腺素口服或鼻饲联合眼罩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7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防治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方法:2004~2005年住院早产儿107例(未给药组),未给予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2006~2008年住院早产儿260例(给药组),入院后即给予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给药组、未给药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分别为65例、38例,发病率分别为24.07%、35.51%;喂养不耐受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1.17±3.87)d、(12.92±3.91)d,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分别为(9.05±3.26)d、(11.76±6.28)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沙必利及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6.
姜洁  杨晓琴 《甘肃医药》2012,(5):376-37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微量输液泵维持5小时缓慢滴注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7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g·kg-1·d-1,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喂养3 d后.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呕吐持续时间分别为(3.28±2.30)、(4.86±2.60)d(P<0.05);腹胀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26)、(4.97±2.48)d(P<0.05);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分别为(13.20±4.36)、(16.15±4.08)d(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37±2.34)、(14.58±2.23)d(P<0.05).2组日均大便次数无明显差异,均未见肝功能损害以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 d vs (6.33±1.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 d vs (10.18±1.81) 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 d vs (18.35±2.59) 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 d vs (30.83±2.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敏菁 《广西医学》2005,27(10):1553-1554
目的了解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单纯鼻胃管喂养(N-NNS)组。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结果NNS组喂养不耐受明显少于N-NNS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2.36±4.29)、(15.50±4.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管喂养间期给予NNS,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抚触疗法、小剂量红霉素等综合措施.两组分别按要求随机抽取60例,男女各30例.结果 干预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胃泌素浓度、静脉持续时间分别为(2.2±0.9)小时、(13.9±3.7)天、(301.5±98.2)ng/L和(12.8±4.7)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开奶时间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奶量为(81.3±30.6)ml,高于对照组(70.4±21.7) ml(P<0.05);干预组奶残留量为(1.3±0.6)ml,对照组为(4.2±1.3)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和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为(22.9±7.0)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达立通颗粒鼻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元  陈晓梅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16-1817
目的探索达立通颗粒鼻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鼻(口)饲管喂养,治疗组36例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达立通颗粒,1g/kg,2~3次/d,于喂奶前40min喂入;对照组36例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小剂量的红霉素5mg.kg-1.d-1静滴,1次/d,均治疗6~7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每天奶量、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达立通颗粒鼻(口)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叶丽华  唐海燕 《海南医学》2014,(15):2299-2301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抚触在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增进母婴交流互动的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两组早产儿均进行常规的保暖、维持体温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早产儿配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婴接触及护士抚触,观察两组早产儿的疗效、各项喂养指标状况及母婴交流互动水平(NCAFS)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7.5%,呕吐时间为(1.9±0.6) d和(2.6±0.8) d,胃潴留时间为(2.1±0.7) d和(2.8±1.0) d、每日奶量增加为(3.6±1.3) ml/(kg&#183;d)和(2.7±1.2) ml/(kg·d),平均增加体重为(17.9±2.4) g/(kg·d)和(11.5±1.7) g/(kg·d),大便次数为(1.4±0.5)次和(1.1±0.3)次,NCAFS评分下的母亲总分为(35.6±6.8)分和(30.7±4.9)分,婴儿总分为(10.4±3.5)分和(7.8±2.9)分,以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抚触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状况,增进母婴的互动水平,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处理;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瑞博思在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 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早期胃肠喂养的基础上给予普瑞博思治疗,于喂奶前2 0 - 30分钟鼻饲普瑞博思混悬液0 .2ml (kg·次) ,1次 8小时,疗程3- 7天。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增长良好) ,拔除胃管的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疗效比较χ2 =6 .5 78,P <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普瑞博思在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中对喂养不耐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症采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9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1d后胃残余量(GVR)较出生时减少了约1/2[(31.78±36.29)%vs(75.31±54.23)%],3d后GRV[(9.09±17.98)%]降至10%以下,治疗组GR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在不耐受缓解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小剂量红霉素静点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2003年3月住院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标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新生儿均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点3-5mg/kg.d,治疗时间3-7d。临床观察每日进奶量、胃潴留、腹胀、体重、大小便情况。结果静点小剂量红霉素后与对照组比较喂奶量增加(12±42ml/kg.d,80±28ml/kgd)、胃潴留减少(2.15±0.86ml/次,6.75±3.14ml/次)、腹胀消失(2.0±1.5d,4.1±1.8d)、体重增加(0.64±0.41kg,0.32±0.25kg)、喂养的耐受时间(1.8±1.2d,3.50±1.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静点结合调整胃肠功能药的使用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应用静脉营养,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儿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国祝  詹淑贞  林伟豪   《中国医学工程》2011,(7):79+84-79,8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冶疗基础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43.78%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熟的策略。方法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再按早开始(<3 d)和晚开始(≥3 d)胃肠喂养分成2组,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喂养耐受和不耐受2组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日龄、达80 kcal/(kg.d)日龄、体质量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喂养组和晚喂养组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达80 kcal/(kg.d)日龄、经胃肠达80 kcal/(kg.d)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和住院天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在出生3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赵月霞 《海南医学》2006,17(7):88-89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同样胃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的条件下,观察组同时静脉点滴红霉素3-5mg/kg/d.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且应用是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