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2.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黄疸术前行PTCD对提高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8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术前PTCD术组(n=46)和直接手术组(n=39);术前PTCD组观测入院时和行PTCD置管后第3、7天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PTCD组行PTCD置管后肝功能改善,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ALT、AST、TB指标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TC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直接手术组(P<0.05)。结论 PTCD可作为阻塞性黄疸术前的常规应用,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耐受性,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对4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进行减黄,检测手术前后肝功能、心脏功能指标及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同时检测引流前后BNP水平变化。观察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心肌损害的作用。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黄疸均减退,平均血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ST、ALT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心电图异常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中心静脉压及心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感染及严重胆瘘。结论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在减黄、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是针对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进行术前减黄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更加安全、直观、创伤小、费用低.我科于2005~2008年彩超引导下行PTCD 32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施行兼有内引流及外引流效果的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做的32例该类PTC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32例,其中30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施行兼具内/外引流效果的胆道引流术,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 PTCD)是一种传统的胆汁外引流法 ,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 2 0 0 0年 2~ 7月 ,我院普外科在 PTCD基础上 ,对 6例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实施 PTCD管 -鼻胃管胆汁内引流术 ,以改善全身症状 ,为解决梗阻或最终的手术治疗做准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例病人 ,男 2例、女 4例 ,年龄 56~ 73岁。胆总管癌 3例 ,壶腹部周围癌 1例 ,胰头癌 2例。病程最长 5个月 ,最短 2个月。 6例病人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均表现肝功能异常 (详见表 1 )。术前未作特殊检查和治疗。1 .2 方法PTC…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3例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然后再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通过PEG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同时回输外引流胆汁入胃肠道,此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对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不能耐受内引流手术或行胆道金属内支撑失败的患者,行PTCD联合PEG治疗。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5、73、88岁。PTCD采用B超引导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05例阻塞性黄疸进行PTCD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胆道感染、胆漏、导管堵塞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置人等。结论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方法,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TCD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35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术后每日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时间长、ALP水平过高是PTC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引流良好是PTCD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要实施PTCD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管理对预防及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早期的实施手术及良好的术后引流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黄疸外科治疗面临二个难题:①长期而严重的阻塞,特别是肿瘤时,在黄疸期手术特别危险,并发症多,常被迫需行2期手术,对病人负担很大;②在恶性肿瘤病人,剖腹后甚至连姑息性的胆肠吻合术已不能做。此时,施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表达及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明确梗阻后行PTCD。设正常组、梗阻性黄疸组(PTCD组),测定血清Cys C、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 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TBIL、Cys 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TCD组术前、术后均高于正常组(P0.001);PTCD组术前、PTCD组术后、正常组间CRE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ys C与CREA、TBIL均呈正相关性(r=0.320、0.265,P均0.001)。治疗后Cys C和TBI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TCD组术前Cys C的异常率为58.33%(42/72),CREA的异常率为11.11%(8/72);PTCD组术后Cys C的异常率为19.44%(14/72),CREA的异常率为8.33%(6/72);正常组Cys C、CREA的异常率为0。结论 Cys C既可反应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毒性,也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并发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波49例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sIL-2R的水平。结果 阻塞性黄疸病人的sIL-2R水平显著升高,恶性阻塞性黄疸组的sIL-2R明显高于良性阻塞性黄疽组(P<0.01)。恶性阻塞性黄疸组,有转移病灶者的sIL-2R高于无转移病灶者(P<0.01),血清sIL-2R水平变化受黄疸持续时间和黄疸程度影啊,术前sIL-2R≥800u/m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检测sIL-2R水平可作为阻塞性黄疸病人的免疫状态、病程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并可作为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一种间接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姑息性减黄手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271例,随机分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95例、PTCD组92例、ERBD组84例,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7、14天的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1)术后第7、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的C3、C4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3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IgG、IgA、IgM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PTCD、ERB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内毒素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ERBD、PT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TCD、ERBD两组,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能够手术治疗者首先选用手术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PTCD或ERBD缓解梗阻,改善免疫功能,进而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981年5月至1985年5月,我院使用带塑料套管9号长针,在 X 线下对103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和引流(PTC 及PTCD),为诊断、术前准备及姑息性治疗措施;对胆道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引流,胆道冲洗,注入抗菌素作术前准备。本文103例PTCD 中发现并发症16例,其中气胸、导管部分折断各1例,导管脱出4例,高热、腹痛伴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各5例。5例高热中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因此,术前要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50%,其死亡率高达25~80%.发生肾功能损害的黄疽病人,其外围循环中常并存细菌内毒素,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细胞膜,此内毒素来源于肠道.阻塞性黄疸时从肠道内吸收的内毒素剧增,可能与小肠内胆盐的缺乏有关.本文旨在研究黄疽与非黄疸病人小肠内菌群与门脉、体循环内毒素血症的关系,以及胆盐在预防内毒素吸收的作用.作者将病例分成3组,阻塞性黄疸组与非阻塞性黄疸组(对照)各25例,另外8例阻塞性黄疽病人术前口服去氧胆酸钠,每8小时500mg,共48小时.手术前后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测24小时尿肌酸酐清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源性黄疸术前行直接胆道造影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2年收治的110例因胰腺疾病导致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直接胆道造影发生急性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PTCD检查42例,ERCP 59例,行两种检查者9例。总急性胆道并发症10例(9.09%),PTCD组急性胆道并发症7例(13.73%),急性胆管炎4例,胆道出血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死亡1例。ERCP组急性胆道并发症3例。结论:胰源性黄疸行直接胆道造影检查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但合理的选择适应证,严格操作规范,对术后病人严密观察,积极的保守治疗可避免和治愈并发症。直接胆道造影和胆道引流应是胰源性黄疸术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2um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