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AS)在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大量存在 ,其重要功能已经逐渐受到重视。纤维胶质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是AS的特异性标志蛋白。麻醉药物作用于机体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现从AS的形态、分类和功能 ,GFAP的特性 ,麻醉药物对AS及GFAP的表达的影响的特点、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物失血性休克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变化与麻醉诱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产生量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建立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4h后,实验组施以异氟醚麻醉预处理诱导;对照组施以单纯静脉麻醉,同时回输各自静脉血再灌注并以等渗盐水维持血压,麻醉时间为4h,检测两组及正常组各观察点血清中CGRP值及GFAP的表达水平,GFAP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施麻醉后,实验组血清中CGR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h后对照组GFAP的表达水平开始高于实验组(P<0·01),而实验组GFAP的表达水平在麻醉1h后就不再升高,对照组却呈进行性增高趋势。结论本实验表明麻醉预处理诱导可通过提高血清中CGRP浓度而达到对脑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目的,吸入麻醉诱导预处理优于单纯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哌替啶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注射不同剂量哌替啶2 4h后及以8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心脏灌注、取脑。GFAP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定齿状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体视学参数。结果 ①小剂量哌替啶对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其GFAP表达无影响,大剂量(>8mg/kg)时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P <0 0 5 ) ,单位体积内GFAP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平均细胞面积有所减小。②大剂量(8mg/kg)哌哌替啶给药1d后GFAP的水平增加,GFAP阳性细胞开始增生和分化,给药3d后GFAP的水平继续增加,伴细胞数目增加、体积肥大、侧枝增多,给药7d后GFAP的水平增加达到最高峰,细胞数目进一步增加、体积更肥大、侧枝更丰富,给药14d后GFAP的水平又恢复到正常水平,细胞数目,大小,形态也恢复到给药前正常水平。结论 单次注射哌替啶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哌替啶对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其GFAP表达几乎无影响,大剂量时呈时间依赖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脑损伤过程中,影响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因素非常多,如钙离子通道、氧自由基、NO等,相关研究已经较多.反应性星形细胞在脑损伤发生发展恢复的一系列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可作为研究CNS损伤后星形细胞由常态转化为反应态的胶质反应的一项生化指标[1],对其相关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而且大多基于动物模型研究.笔者利用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间手术病人脑挫伤皮层标本,直接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研究,来探讨颅脑损伤后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骨癌痛产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经大鼠体内腹水传代增殖,种植于大鼠左侧胫骨建立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35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5)、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组.n=15)、胫骨癌痛组(P组,n=15).C组选取5只大鼠,K组和P组于种植后第6天、第12天和第18天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左侧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K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及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P组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第12天及第18天时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比较,种植癌细胞后第12、18天时P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下降,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而P组种植癌细胞后第12天与第18天比较,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胫骨癌痛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6.
脊髓半切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脊髓半切伤后1d、4d、7d和14d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CBS)对各组评分。结果:hSCI后远端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1~14d呈进行性增高,损伤各组CBS1~14d呈降低趋势,两指标有显著性相关性(r=-0.05,P<0.01)。结论:hSCI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其反应性胶质化对脊髓再生和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对吗啡耐受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A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B组(慢性吗啡耐受模型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C、D、E三组:吗啡用药均同B组,吗啡注射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1氯胺酮。各组给药,每日重复2次,连续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B组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A组深,其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6.35±0.35)与A组(3.39±0.24)相比增加了88%(P<0.01)。D组、E组第9天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分别比B组降低34%和45%(P<0.01).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神经痛模型(CCI)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Sham)组:未结扎坐骨神经,每组10只。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1、3、5、7、14 d(分别记为T0、T1、T2、T5、T7、T14)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测定右后肢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WTL)、电刺激回缩阈值(PWET),并于T14取L4-5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x43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CCI组T1-14PWTL缩短、PWET降低(P<0.01),Sham组T1-5PWTL缩短、PWET降低(P<0.01),T7后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CCI组右侧脊髓背角GFAP、Cx43染色均强于Sham组,且主要集中在Ⅰ-Ⅱ层。CCI组右侧脊髓GFAP、Cx43阳性染色面积均大于Sham组(P<0.01),CCI组、Sham组GRAP阳性染色面积分别占(29±7)%、(19±5)%、Cx43阳性染色面积分别占(17±3)%、(4±1)%。两组左侧脊髓GFAP与Cx43染色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Cx43与GFAP增加,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可能在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例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患者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4例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治疗护理、症状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4例患者住院9~30d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每月到门诊复查,1例遗留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例遗留双下肢轻度乏力,1例症状恢复良好。结论精准强化治疗及全方位护理,是提高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马永刚  刘世清  刘敏  彭昊 《中国骨伤》2004,17(11):653-655
目的 :研究黄芪对体外培养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分泌的影响。方法 :自Wistar大鼠脊髓组织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 ,体外培养 ,分别予以TNF α及TNF α 黄芪处理 ,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CP 1的表达。结果 :TNF α可以显著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合成、释放MCP 1,而黄芪可下调其刺激作用。结论 :受炎症因子刺激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损伤脊髓局部MCP 1的来源之一 ,黄芪可以减少脊髓损伤后内源性MCP 1的产生 ,从而缓解继发性脊髓损伤 ,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性激素对脑穿刺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性激素对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 Ast) 反应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 F C M) 计数等方法,观察切除性腺及补充性激素后脑穿刺损伤鼠伤灶周围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 F A P)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与比例变化。结果 切除性腺鼠脑损伤后,伤灶周围 Ast 反应较单纯损伤鼠明显,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延长, G F A P 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强。补充性激素后, Ast 反应程度减弱,但未恢复到正常。切除性腺及用性激素治疗前后, Ast 数量与比例无显著变化。结论 性激素能显著影响 Ast 形态变化,但对 Ast的分裂、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Tun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舌下神经切断后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舌下神经横断伤后第3天舌下神经元出现凋亡,15天后达到凋亡高峰,与假手术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舌下神经横断伤可引起手术组同侧舌下神经核内GFAP阳性产物明显增加,与未损伤对侧相比相差显著(P<0.01)。GFAP增加首先在横断伤后第1天出现,15天和21天达到高峰,突起增多、粗短,胞体变大,分布于整个舌下神经核内;双重标记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舌下神经横断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凋亡的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体外培养的吗啡慢性处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于融合状态,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不加吗啡)和吗啡依赖模型A、B1、B2、B3、C1、C2、C3组,48h后各组培养液均换成Neum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A组不加任何药物,B1、B2、B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10μmol·L-1的吗啡,C1、C2、C3组分别加入0.4、4、40μmol·L-1的氯胺酮,后6组加药15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纳络酮。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潜分析法测定各组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含量。结果 对照组谷氨酸含量[(2.52±0.33)μmol·L-1]与A组[(2.61±0.27)μmol·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1、B2、B3组内谷氨酸的含量均升高,其中B1组谷氨酸含量[(6.36±2.19)μmol·L-1]与A组[(2.61±0.27)μmol·L-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B3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1、C2、C3组内谷氨酸含量则随着氯胺酮预处理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变化来参与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而氯胺酮则通过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来发挥抗戒断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全身麻醉药物可造成动物胎儿及幼崽随着生长发育出现短期及长期认知功能障碍,而临床中回顾性研究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尚不一致。因此,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有无影响尚无统一定论。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形态,执行不同的功能,在神经元损伤修复、神经炎症、神经网络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对发育大脑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们检测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以期找到调节GFAP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而调节瘢痕形成的新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缺营养模型,鉴定并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几种形态变化及特性。方法采用出生3d内的SD大鼠大脑制成细胞悬浊液后,采用含15%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通过摇床和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PBS缓冲液代替培养基模拟缺营养模型3h,然后复营养并观察细胞的正常和缺营养变化。结果通过摇床与高血清培养可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并随逐渐传代更加纯化,形态也逐渐变化,缺营养及复营养后形态将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摇床后高血清培养基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耐受一定的缺营养损伤,恢复营养可恢复原先形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被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刺激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T)在丙泊酚 作用下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情况。方法 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AST,分为TNF α终浓度 为1μg/L及丙泊酚终浓度为25μmol/L组(TP组),TNF α终浓度为1μg/L组(T组),乳剂对照组 (intralipid,0.2ml/L,L组),空白对照组(C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培养细胞在0、30、60、 120min时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释放量。结果 与C组相比,L组的Glu、Asp释放量无 显著性差异(P>0.05);T、TP组Glu、Asp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T组相比,60、120min 时,TP组Glu、Asp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NF α刺激AST释放EAA,而丙泊酚对此 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周持续性伤害刺激可使初级感觉传人神经末稍释放大量谷氨酸,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并促进其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电。化学信号转导参与伤害性信号调控,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诱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或凋亡,目前对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a(IL-1a)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达NGF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纯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设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三组,实验组中分别加入25,50和100U/ml的IL-1a或IL-1β,分别培养24,48及72小时,取培养上清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NGF分泌量。结果:传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分泌NGF,不同浓度的IL-1a及IL-1β作用不同时间后均不同程度地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NGF,其效应IL-1β较IL-1α为强,且单位时间内的效应以50U/ml组作用24小时最强,结论:星形胶质细胞自身能够表达NGF,而IL-1α及IL-1β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N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