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鹏  路要武  李炜 《中国校医》2013,27(12):916-9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2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5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3.4%)中转开腹。术中并发症5例(8.5%),腹腔出血3例,肠破裂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6.8%),2例吻合口瘘,1例小切口感染,1例会阴部切口裂开;1例(1.7%)切口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地操作,将有效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患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 分析 1995-2 0 0 2年 60岁以上 47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期行右半结肠切除 14例 , 期行横结肠切除 10例 , 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 ,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 期吻合 11例 ,行双腔造瘘 12例 ;术后并发症 3 2 % ,围手术期病死率 4%。结论 重视对高龄老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认识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我院开展的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横结肠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3例,Dixon术19例,Mile’s术5例。随访半年以上,吻合口狭窄1例,盆腔复发1例,无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1月5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3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7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术后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9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后死亡病例。随访0.5~2年,无一例肿瘤复发,穿刺部位及造瘘口均无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10 6例 ,其中右侧结肠 35例 ,横结肠 7例 ,左侧结肠 4 3例 ,直肠 2 1例 ;DukesB期 4 1例 ,C期 4 6例 ,D期 1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行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漏 8例 :左侧结肠 6例 ,直肠 2例 ,均为一期手术。对其中 4例行近端结肠造瘘 ,2例行Hartmann手术 ,2例经保守治愈。左侧结肠癌分期手术 17例均于术后 3个月左右关闭造瘘口。 4例横结肠造瘘中 1例行二期切除。直肠癌行结肠造瘘 11例中 8例行二期切除。全组死亡 2例 :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另 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致中毒性休克。结论  (1)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是 :①左侧结肠梗阻多见 ;②晚期病例多见 ;③老年患者多见。 (2 )外科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 ,尽量切除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期手术尤其是左侧结肠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十年中 ,一些研究已经显示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安全的、可行的[1~ 3 ] 。除微创的优点外 ,已提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短期效果与常规开腹手术相似。本文回顾了我院近期对结、直肠癌腹腔镜外科治疗及常规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1~ 6月 ,我们对 3 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实施腹腔镜外科治疗或常规开腹手术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组 1 8例 ,年龄 43~ 84岁 ,平均年龄 68岁。其中盲肠癌 2例 ,右半结肠癌 4例 ,左半结肠…  相似文献   

7.
童李李  林晓丹 《医疗装备》2024,(6):151-153+157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医院行造口术治疗的5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结果 5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44例未发生动力性肠梗阻,56例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合并慢性病情况、造口术史、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术前放化疗无关(P>0.05),而与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时长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合并肠梗阻、结肠肿瘤、肿瘤病理分期Ⅲ~Ⅳ期、手术时长≥180 min是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合并肠梗阻、结肠肿瘤、肿瘤病理分期Ⅲ~Ⅳ期、手术时长≥180 min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发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Jacobs等报道了世界首例腹腔镜结肠手术,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来,腹腔镜逐渐被运用于结直肠肿瘤手术中.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业界对该技术的更好运用与掌握,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使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已得到美国关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的证实[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0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32例,直肠癌并梗阻4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3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0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5例,Hartmann手术4例,Dixon手术2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2例.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包括切口感染8例,腹腔感染3例等,死亡1例,55例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184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53例、Miles手术49例、Hartmann手术3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71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5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88例、Miles手术117例、Hartmann手术21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5&#177;26.5)min和(95.5&#177;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85.5&#177;12.5)ml明显少于开腹组(200.5&#177;22.5)ml.P〈0.05。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5&#177;0.5)d明显旱于开腹组(5.5&#177;0.5)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9.5&#177;0.5)d明显短于开腹组(12.5&#177;0.5)d,P〈0.05,2组的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24例,其中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乙状结肠切除术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2例.结果 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200min,平均160min.术中出血量40~300mL,平均150mL.随访间2~20个月,平均8个月,未发现穿刺点和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康复快,近期效果好,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手术的主要方法.完成此类手术的关键是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开腹结直肠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血管造影及术中多普勒血流探测在结肠代食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7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行结肠代食管常规术式17例(常规组);术前行肠系膜上、下动脉血管造影,术中行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20例(改良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组术后6~15d出现吻合口瘘4例,手术时间(367.0±53.3) min;改良组术后7d出现吻合口瘘1例,手术时间(302.0±67.1)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代食管术前血管造影及术中进行移植结肠段的多普勒血流探测,可实时直观地显示移植结肠段血管形态学表现,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为移植结肠段血管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价,指导最佳移植结肠段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n=26)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n=34)。两组术前准备相同,并进行每组相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机体免疫应激指标、机体炎症应激指标。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手术指标均少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术后两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术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IL-6、CRP、SAA水平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分析(附5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结直肠癌切除的57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腹手术2组,对比2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医疗费用和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有26、31例患者入选,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3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为(239.5±102.6)ml,显著少于开腹组(271.1±109)ml;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显著短于开腹组(14.0±3.8)d.腹腔镜组手术切除标本边缘瘤细胞和清扫淋巴结总数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短期(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相关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30例患者,对其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为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平均手术时间(142.4±3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25.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8±6.6)枚,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3±1.5)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1.2)d,平均住院时间(12.5±2.7)d;在血管解剖中,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前方5例(17.9%)、前上方13例(46.4%)、前下3例(10.7%)、后方2例(7.1%)、后上3例(10.7%)、后下2例(7.1%)。有结肠动脉独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占43%(12/28),与中结肠动脉共干29%(8/28),与回结肠动脉共干者占18%(5/28),缺如者占10%(3/28)。胃结肠干出现率75.0%(21/28),其中包含右结肠静脉/上右结肠静脉的胃结肠干为89.3%(25/28)。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正确的解剖间隙、解剖标志及血管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根治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106例,根据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分成保留组(n=52)与不保留组(n=54),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不保留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不保留组(P<0.05)。术后3个月,保留组的Wexner评分显著低于不保留组(P<0.05)。两组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会增加手术操作时间,但不增加手术创伤及复发率,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中24例Ⅱ~Ⅲ期患者设为对照组,26例0~Ⅰ期患者设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手术安全性及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0~Ⅰ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性较高,但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需完善术前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纳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在处理腹腔镜肾切除术中肾动脉变异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A检查,观察肾动脉变异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出现肾动脉解剖变异共60例(20%,60/300),其中1支上极动脉(UPA) 22例,1支肾门动脉(RHA)19例,1支下极动脉(LPA) 11例,1支RHA+1支UPA 5例,1支RHA+1支LPA 3例;300例患者后腹腔镜手术成功290例,10例出现术中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下腔静脉损伤,7例肾动脉变异分支出血,1例膈肌损伤,1例腹膜损伤.术后2例发生皮下气肿.手术时间(70± 12) min,术中出血( 122±36) ml.术后2d开始进食,术后(8.0±2.6)d出院.随访(6.0±1.5)个月,失访8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肺转移2例,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变异类型,妥善处理肾动脉变异分支,可减少术中分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使腹腔镜手术成为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方法。比较3种方法处理子宫动脉的手术效果。方法:将57例患子宫良性疾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者分3组:组1:常规组。组2:膀胱镜输尿管置管组。组3:游离输尿管组。比较用3种不同方法处理子宫血管的效果及其术后情况。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组3少于组1和组2,P值=0.005,差异有显著性;术时出血量3组无显著性差异,3组术后排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978,组2术后血尿出现率及持续时间高于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病率亦较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游离盆腔段输尿管和子宫血管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输尿管损伤,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亦能如期恢复。但需要术者对盆腔输尿管及血管解剖熟悉并且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