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12月于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透析时间≥3月。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有心血管疾病组28例,无心血管事件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3、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有心血管事件组年龄、透析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尿酸、血钙水平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而血25-(OH)D3水平在有心血管事件组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OH)D3、血尿酸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OH)D3、血尿酸是血透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acquired cystic kidneydisease,ACKD)是指以往无肾脏囊肿疾病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肾脏囊肿。囊肿可发生在原有的肾脏,也可发生在移植肾上,在终末期肾脏病长期透析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与透析患者肾癌发病率增高有关。本文观察了94例透析1年以上患者并发ACKD的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118例,以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38.1%)是主要病因,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原发病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5);(3)4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0例(42.6%),脑血管疾病11例(23.4%);(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血磷、钙磷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透析3个月时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隹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及相关的并发症。方法:按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第7版《内科学》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A组)33例,非糖尿病透析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B组)39例,非透析糖尿病患者(C组)34例,检测人体参数和测量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在透析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透析前后比较空腹血糖、中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透析前肌酐、尿素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前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前后比较空腹血糖、中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各组出现的并发症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我们胰岛素应用个体化、阶段性,同时应用有糖透析液进行透析,减少血糖波动,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延长患者寿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血尿酸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以及控制尿酸水平是否可以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新途径。方法:选择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要求至少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均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以血尿酸正常参考值440μmol/L为分界点分为血尿酸升高组52例和血尿酸正常组63例。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血尿酸(UA)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按照第7版《诊断学》教材操作规程进行,23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给与别嘌呤醇100mg1日1次口服,4周后观察血压和血尿酸。结果:在尿酸升高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4.23%,在尿酸正常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9.05%,两组间比较χ2值为1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高血压合并血尿酸患者,血压和血尿酸显著降低(P〈0.05);在尿酸升高组的CRP、TNF-α、FI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UA与CRP、TNF-α、FIB、Sc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372、0.432、0.302(P〈0.05)。结论:血尿酸与透析患者的高血压互为因果,并且诱发炎症因子的产生,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防治高血压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长期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31例患者规律使用聚砜膜低通量15 L透析器,作为普通透析组,患者具体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4 h,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速500 ml/min,单次超滤量≤5%干体重。另外有20例患者长期使用聚砜膜FX60高通量透析器,作为高通量透析组,患者具体治疗:在普通透析治疗(每周治疗2次)基础上,每周加高通量透析治疗1次,每次4 h,患者血流量250~300 ml/min,透析液流速800 ml/min,单次超滤量≤5%干体重。两组患者连续治疗共12个月。治疗前检测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K+、Na+、CI-、Ca2+、P3-、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超声心动图,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经过12月的治疗后,高通量透析组与普通透析组患者的血P3-及PTH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Scr及血Ca2+虽有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通量透析组与普通透析组患者比较,其肺动脉根部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前后径、右室前后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透析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有心血管疾病组45例,无心血管疾病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 -(OH) D3、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有心血管疾病组年龄、透析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有心血管疾病组患者血尿酸、血钙水平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5),而血25- (OH)D3水平在有心血管疾病组明显低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二分类Log 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OH)D3、血尿酸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 (OH)D3、血尿酸是血透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定量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两种营养评估方法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分为糖尿病透析组和非糖尿病透析组,分别应用MQSGA和MIS进行营养评分,同时测定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各种生化指标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分别将MQSGA和MIS评分值与各种客观营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透析组患者年龄及hs-CRP水平高于非糖尿病透析组,提示糖尿病透析组存在更高的炎症水平,而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透析组(P<0.05).两组MQSGA及MI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透析组中进一步研究提示,hs-CRP与MIS明显相关(P<0.05),与MQSGA无明显相关.结论:与MQSGA相比,MIS作为一种定量营养评估方法,可能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与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HDF组)及对照组(HD组),在德国Fresenuise 4008 S透析机上分别行血液透析滤过与低通量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共观察12周;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磷、β2微球蛋白(β2-M);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可视模拟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两组透析后BUN、Cr下降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的下降率观察组为(52.64±7.82)%,优于对照组(41.20±12.17)%,P〈0.05;β2-M的下降率,观察组为(41.6±10.25)%,优于对照组(1.60±0.94)%,P〈0.05,两组Kt/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减轻(P〈0.05),观察组瘙痒程度评分为(2.83±1.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5±1.71)分,P〈0.05。结论:间断血液透析滤过与低通量透析相比,在保证对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可以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80例CRF患者(非透析治疗60例,血液透析20例)、20例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SAA水平,分析SAA的变化与其他相关因素。结果:CRF患者无论透析与否,SA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液透析(HD组)患者SAA水平较非透析组各期患者更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RF患者SA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r=0.786,0.733,0.567,0.623,0.549,0.736,P均〈0.01)、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0.421,P〈0.01)、尿素氮(r=0.722,P〈0.01)、肌酐(r=0.841,P〈0.01)、C反应蛋白(r=0.813,P〈0.01)等呈正相关,而与血红蛋白(r=-0.654,P〈0.01)、血清白蛋白(r=-0.453,P〈0.01)、总胆固醇(r=-0.289,P〈0.01)、高密度脂蛋白(r=-0.351,P〈0.01)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血清SAA水平升高,且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54例(透析组),检测HbAlc、血红蛋白(Hb)、透析时间(Ht)、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等;另设对照组为同期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为非糖尿病的一般查体人群121例。比较2组HbAlc,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透析组中Hb、每周Ht及EPO剂量对HbAlc的影响。结果透析组与对照组HbAlc分别是(5.3%±0.6%)和(5.8%±0.5%),说明相对于非糖尿病的一般人群,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HbAlc水平显著低下。Hb、Ht、EPO对HbAlc均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HbAlc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浓度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法在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枸橼酸钠组(45例,169例次)采用30%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无抗凝剂组(45例,157例次)采用无抗凝剂法透析,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检测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情况、测定尿素清除率(Kt/V)。结果枸橼酸钠组中,I级凝血12例次(占7.1%);未发生Ⅱ级或Ⅲ级凝血。无抗凝剂组中,I级凝血18例次(占11.5%),Ⅱ级凝血15例次(占9.6%),Ⅲ级凝血15例次(占9.6%)。无抗凝剂组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率高于枸橼酸钠组(P〈0.05)。无抗凝剂组透析器前APTT低于枸橼酸钠组(P〈O.05)。枸橼酸钠组Kt/V为(1.35±0.15),高于无抗凝剂组的(0.96±0.18)(P〈0.05)。透析后,2组血肌酐、尿素氮均较透析前降低(P〈O.05)。透析后枸橼酸钠组较无抗凝剂组血HCO3^-明显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值内。枸橼酸钠组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降低(P〉0.05)。结论作为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方式,局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较之无抗凝剂法抗凝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达标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体质量、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药物使用情况等)和实验室指标(Hb、铁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剂使用情况;统计本中心患者Hb达标情况,再根据Hb水平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Hb达标情况及EPO、铁剂的使用情况,并对EPO剂量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铁剂的使用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①本次研究共纳入的257例MHD患者中,按Hb≥110 g/L为达标Hb进行统计,达标患者123例(占46.70%),未达标患者134例(占53.3%)。Hb达标率与国内研究相比基本相似,较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低。将患者按原发病发病率分组,发病率前五位的分别为高血压肾病92例(占35.80%),慢性肾小球肾炎82例(占31.91%),糖尿病肾脏疾病40例(占15.56%),多囊肾病7例(占2.72%),痛风6例(占2.33%);不同原发病之间贫血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患者按Hb值分组,未达标组的EPO使用量较达标组的EPO使用量低[(60.54±50.41)IU·Kg~(-1)·W~(-1)比(136.51±36.32)IU·Kg~(-1)·W~(-1),P0.001],未达标组静脉铁剂使用量比达标组低[(139.01±52.08)mg比(150.00±78.59)mg,P0.001],2组的年龄、体质量、透析时间、铁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使用铁剂的情况分组,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间H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相关分析显示,Hb与EPO剂量呈正相关(r=0.849,P0.01),而与铁剂的使用呈正相关(r=0.196,P0.01)。结论①本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的贫血治疗达标率为46.7%,与国内研究相比基本相似,较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低;②使用EPO治疗的MHD患者有着更高的Hb水平和Hb达标率;③使用铁剂的MHD患者中,Hb达标例数比未使用铁剂组高,但使用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间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Hb与EPO剂量呈强正相关,与铁剂的使用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A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滤过组(C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分析MHD患者血清瘦素、炎症水平及营养状况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统计参数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及透析相关参数: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血红蛋白、体重指数、Leptin浓度、IL-6浓度、电解质水平、尿素氮清除率(Kt/V)等。结果:(1)MHD患者Leptin、CRP、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Alb、BMI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2)A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Alb,BMI无明显变化,B、C两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水平降低,Alb、BMI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HD患者Leptin与CRP、IL-6水平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CRP、IL-6与BMI,Alb呈负相关。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能够减轻高瘦素血症及炎症反应,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西药并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结肠透析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69.4%(P〈0.05)。结论:结肠透析对CRF患者有保护肾功能,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彩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授权式教育路径在行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宣教,观察组采用授权式教育路径进行指导。结果:(1)观察组体质量增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为(4.06±1.47)%,对照组为(5.83±1.96)%,观察组依从性为优良者达43例(95.55%),对照组依从性为优良者21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发生透析并发症8例(17.78)%,对照组23例(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透析相关知识与技能总达标率86.67%,对照组总达标率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式教育路径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知识及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方法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透析过程中应用喜疗妥外涂于AVF,并于透析结束24h用新鲜土豆片外敷;观察组(84例)于透析结束24h采用木瓜酒湿敷。结果干预18个月后两组血压、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VF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木瓜酒预防AVF并发症效果显著,可延长AVF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