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将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 (PDLC)留置于颈内静脉 ,先后为 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 ,对导管的使用情况、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4岁~ 72岁 ,平均 (5 7.2 2± 13.87)岁 ;透析病程 5~ 2 1个月 ,平均透析病程9个月 ;原发病糖尿病肾病 3例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1例 ,均为周围血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183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近5年来,我们对183例常规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因病情需要紧急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将4 9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 :颈内静脉组 31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 ;股静脉组19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 (387± 10 1)d ,而股静脉组为 (2 10± 88)d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 (P <0 .0 5 ) ;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 ,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晚期需要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有效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部分患者因年龄偏大,血管条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人造血管内瘘价格昂贵,副作用较多。此时,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将成为较好的选择。我院从2002年1月以来,共行长期留置导管术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液透析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全国透析登记资料显示目前血液透析患者已超过30万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血液透析治疗最薄弱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与死亡的重要原因。维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为3种,即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在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或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但永久血管通路出现并发症时,还经常使用不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尽管动静脉内瘘是优先考虑的第一选择,但中心静脉导管依然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某种原因导致原导管无法正常使用,或虽能使用但存在潜在风险而需要更换为新的导管。下面就导管更换的适应证、禁忌证、种类、方法与并发症等进行讲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改良导丝引导法留置Palindrome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透析中心拟行Palindrome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6例,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撕脱鞘组)和改良导丝引导组(导丝组),每组18例,辅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了解有无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狭窄等,并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如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在术前予以纠正.所有长期留置导管均在手术室完成,术中予以心电监护.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后观察24 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 h置管伤口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撕脱鞘组共入组18例患者,导丝组共入组18例患者,2组基本一致.导丝组较撕脱鞘组在术中出血量[(4.0±2.1)ml vs (12.9±3.3)ml,P<0.01]、置管时间[(26.3±3.2)min vs(34.4±3.0)min,P<0.01]及术后24 h出血事件发生率(4.3% vs 27.3%,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导丝引导法留置导管,降低了误穿动脉、穿刺失败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辅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直接导丝导入法比撕脱鞘导入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24 h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长期性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不断完善,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来讲,建立长期的血管通路尤为重要,但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不能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因此近3年来我们应用长期性双腔导管建立MHD患者长期血管通路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得以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在国内外透析中心均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般三年内瘘通畅率为70%左右,最长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逐渐延长,透析龄超过5年患者已明显增多,再加上老年透析患者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患者的逐年增多,由于动脉管壁增厚、内膜分层、粥样硬化斑块附着、血液黏滞度高等原因,极易形成血栓使瘘管闭塞而丧失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中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颈内静脉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透析流量不足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16例患者,其术前造影检查均提示中心静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拔管后沿导丝置入球囊在狭窄部位全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重新置入新的导管。有患者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嵌顿无法拔出,在球囊辅助下拔除导管。经新的导管静脉端造影,以了解导管位置及肺动脉有无栓塞征象。结果术中有3例患者导管粘连嵌顿,行导管内球囊扩张术后拔管成功,所有患者均成功更换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但术后仍有2例患者导管流量不佳,重新调整导管末端位置至下腔静脉后流量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征象,未发生中心静脉破裂。分别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流量与术前对比,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导管内球囊扩张解决原导管嵌顿无法拔除的问题,其能有效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同时还可破坏原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解决了再次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影响导管流量的问题,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及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在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采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透治疗的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斯匹林50~100 mg/d,每组观察期6个月.观察口服阿斯匹林配合常规肝素封管抗凝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资料有30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封管各1 482、1 503例次,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静脉端,治疗组和对照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3.3%(P<0.05);各组发生血流不畅或堵管后采用尿激酶1~2万u管腔内溶栓治疗再通率100%,观察期没有发生导管功能丧失病例;首次尿激酶干预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3±49.3)和(33±43.1) d(P<0.001);治疗组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凝血酶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5).本资料治疗组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2例,通过加服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后症状好转,未停服阿斯匹林,没有发生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病例.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配合常规肝素封管预防血透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降低,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推迟,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副作用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髂外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拓宽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途径。方法将70例急、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置管,观察组经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透析有效性显著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操作简单,血流量充分,导管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近年来,随着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病造成慢性肾衰竭的比例增高,对肢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动静脉瘘手术的机会大大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净化中的血管通路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纤维鞘皮下段在特定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再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2年9月至2019年6月间因导管脱落等原因再置入血液透析导管的特定透析患者21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2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5.9±15.8)岁,平均透析龄(27.7±24.0)个月。再次置管原因包括导管完全脱落1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例,长期导管完全堵塞失功2例,另有2例导管换管时异位穿刺不成功。21例患者中20例(95.2%)手术取得成功,1例(4.8%)换管失败改行股静脉长期导管手术。换管成功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导管位置正常。新置入导管透析中泵控血流量均在250 mL/min及以上。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该经原血液透析导管纤维鞘皮下段原位再置入新血液透析导管的手术方法,经济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原位导丝更换导管和异位穿刺更换导管等换管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髂外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拓宽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途径。方法将70例急、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置管,观察组经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透析有效性显著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操作简单,血流量充分,导管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中心静脉置管常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等导管相关性感染,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轻者影响治疗,同时增加其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因此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路 (血管通路 )是保证血液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的重要条件。对于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瘘或经多次自体内瘘失败后无再建自体内瘘的理想部位 ,特别是因自体内瘘未成熟及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等而急需透析建立临时安全有效通路的病人 ,采用单针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现将我科 2 0 0 0年以来颈内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对比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共观察 2 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颈内静脉置管 4 5例 ,股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中心静脉长期、临时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状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00例使用中心静脉长期、临时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0例为长期双腔导管,1 500例为临时双腔导管,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与处理效果.结果 置管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1例(0.55%)、皮下血肿6例(0.3%).导管留置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24例(1.2%),导管相关感染23例(1.15%),穿刺部位渗血15例(0.75%),导管意外脱落3例(0.15%).以上并发症均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痊愈,未留下相关后遗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使用维护,及时处理是防范导管失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留置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经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成功,导管置入后X线下复查全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置管成功率为100%.血流量均大于200ml/min,导管连续使用12月以上10例,6月以上18例,超过3月7例.共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9例(占25.7%),其中合并其它部位血栓形成3例(占8.5%),左锁骨下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左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5.7%).结论: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可解决许多不适合进行造瘘手术且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样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盲性操作,创伤性损害在所难免。一旦遇到穿刺条件困难的患者,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危急生命。笔者应用细针固定引导的方法,在122例中心静脉血液透析管穿刺置入比较困难病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