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方法: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其与透析病程、透析方式、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少;邪实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各项理化指标、腹透病程、腹膜转运特性等有相关性;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发生率占总研究人群的45.6%,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为主。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两证为主,并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9年8月~2003年8月期间我院52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死亡组22例、存活组30例,分析其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2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组的22例中,死于心血管病变13例(占59.1%),腹膜炎3例(占13.6%),肺部感染2例(占9.1%),严重营养不良2例(占9.1%),其他2例(占9.1%).(2)死亡组年龄、性别分布与存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死亡组的透析龄、透析液总剂量、腹腔超滤量、尿量及液体总清除量与存活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死亡组的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8.2%及43.3%(P<0.05).(4)死亡组透析初始时的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血色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存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16例糖尿病患者有11例死亡,非糖尿病患者36例中有11例死亡(病死率分别为68.8%VS 30.6%).结论: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容量超负荷、糖尿病、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营养不良以及透析时机过迟都是影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维持体液平衡、控制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症,并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症状、合并症情况和营养状态综合考虑,及时开始CAPD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最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最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634例CAPD和45例MHD患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CAPD和MHD患血TG和apoB显增高,血HDL—c、apoAl、apoAl/apoB均显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透组之间部分存在显性差异。CAPD组在发生腹膜炎后血LDL—c、apoB较未发生之前显增高。结论:CAPD和MHD患脂质紊乱相当常见,以前更为突出。当发生腹膜炎时脂质代谢紊乱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免疫状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具有居家透析、操作相对简单、不依靠机器、肝炎发生率低、对残余肾功能(RRF)保护好等众多优势,但P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较低。USRDS显示,PD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29%~33%,与血液透析(HD)相似(32%~34%),远远低于肾移植(68%~73%);加拿大器官替代治疗登记资料(CORR)显示,PD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高于HD(37.7%),但仅为47.7%。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尿毒症患者共96例,腹透及血透各48例,比较其各自透析前后脂质改变及透析后两组脂质改变有无差异。结果:(1)腹透治疗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TC)较透析前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透析前降低(P〈0.05),LP(a)较透析前无统计学差异;(2)血透组LDL、TG、LP(a)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5),HDL较透析前降低无统计学意义;(3)腹透组与血透组血脂变化比较:TG、LDL二者的升高腹透组较血透组明显(P〈0.05),LP(a)升高血透较腹透明显(P〈0.05)。结论:透析会加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脂质异常,腹膜透析表现更明显,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在LP(a)的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为微炎证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5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5型,标实证分为无兼证、湿浊证、湿热证、热毒证、血瘀证5型,并收集患者的CRP结果,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各组间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方面组间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把临床上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剔除后再做统计,结果仍显示湿热证组与其他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CRP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为治疗微炎证状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1946年Fine等首次成功应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急性药物中毒以来,腹透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但长期维持腹膜作为生物透析膜的有效性仍是人们所面临的难题,腹透时腹膜与非生理性的腹透液持续接触、腹腔反复感染以及长期腹透均可引起腹膜功能的减退,最终引起腹膜衰竭使腹透无法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扶肾颗粒辨证干预腹膜透析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扶肾颗粒辨证干预腹膜透析患者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透析效能。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病例选择天津、上海、杭州、太原等地的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行标准CAPD治疗满3个月以上的患者共24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16例,女12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8.3%和51.7%;年龄24岁~75岁,平均(54.75±12.16)岁;透析时间(指PD患者至今已选择PD治疗的持续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64个月,平均透析(25.39±20.78)个月。将患者辨证分为虚证:肾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肾阳虚证,实证:瘀血证、湿浊证。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安慰剂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扶肾颗粒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通过两组间的比较可见,在治疗3月后及治疗6月后,治疗组患者积分改变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扶肾颗粒对PD患者进行辨证干预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提高透析效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1年后焦虑抑郁状态较透析前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2年2月~2007年2月新增腹透患者177名。收集患者透析开始时的人口学资料和生化参数。分别于透析前,透析后1年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出焦虑抑郁积分。根据透析后1年和透析前焦虑积分的差值的百分位数,将患者三等分为焦虑程度改善组,不变组和变差组。结果:患者进入透析时年龄(58.7±14.0)岁,39.5%为男性。透析1年后焦虑积分自(12.1±9.4)分下降至(8.4±6.9)分(P〈0.001),抑郁积分自(9.8±6.1)分下降至(5.9±4.7)分(P〈0.001)。透析1年后焦虑程度加重组的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焦虑程度不变和改善组,分别为47.5%和27.1%(P〈0.01),其中年收入2万以上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焦虑程度不变和改善组,分别为22.1%和38.9%(P〈0.05)。结论:总的说来腹透患者透析1年后焦虑抑郁程度有所改善。透析1年后焦虑程度加重者糖尿病和经济收入较低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腹膜炎对CAPD患者腹膜小分子物质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了腹透时间、腹膜炎对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2001年在我透析中心行CAPD患者101例,其中发生腹膜炎者12例,为观察组;无腹膜炎发作史者89例,为对照组.于开始腹透后第1、6、12、18、24月分别进行腹膜平衡实验(PET),用于评价腹膜的小分子溶质转运(D/Pcreat)及超滤能力(UF).结果在无腹膜炎发作史的89例患者中,其D/Pcreat比值随腹透的进行而逐渐缓慢上升,至12个月时达到最大值(0.65±0.05),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61±0.06,P=0.065);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者,其D/Pcreat比值上升幅度较大,并于腹透的第12个月也达到高峰值(0.74±0.05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开始CAPD后,所有患者超滤量(UF)随透析时间延长,呈快速下降过程,特别是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更为明显.无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于透析第18个月达到最低水平(351±48 ml),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82±42 ml,P<0.05),而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则于开始透析后的第12个月达最低水平(326±57 ml),两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腹膜炎发作时间与腹膜肌酐转运水平(D/Pcreat)呈明显正相关(r=0.83),与腹膜超滤量(UF)呈负相关(r=-0.75).结论以糖为基质的常规CAPD对腹膜转运功能与超滤功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腹膜炎则明显加剧或恶化常规CAPD对腹膜功能的负面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CAPD技术与方法,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仍是肾科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34例,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观察治疗后透析超滤量(UF)、腹膜溶质转运性能(D/P Cr、D/P urea、MTAC urea、MTAC Cr)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糖尿病肾病非尿毒症者合并难治性心衰并不少见,本文介绍了2例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始末,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对2例糖尿病肾病非尿毒症合并难治性心衰的患者行腹膜透析,记录透析前后出入量、体重、水肿程度、心功能和血压变化,以及药物种类和剂量、住院费用和时间,透析并发症等,并随访至出院后2月.结果:2例患者行腹膜透析后,出入量明显负平衡,2~3周后体重下降达20%、全身水肿消退,心功能明显改善,血压易于控制,利尿剂抵抗得以改善.同时,腹膜透析后用于心衰治疗的药物种类减少,住院天数和费用下降,除漏液外未发生任何并发症.2例患者在随访2月中保持容量稳态.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非尿毒症者合并难治性心衰的治疗,腹膜透析不但具有简单、有效、安全和经济的优点,还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患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腹膜透析(腹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行腹透的22例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16例、急性心肌梗塞6例经腹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治疗。分别有效15例、5例,在腹透期间未发生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腹透治疗老年DN ESE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效果肯定、安全。合用ACEI或AT-Ⅱ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therapy is essentially dependent on adequate nutrition. Malnutrit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dialysis patients. The main causes of malnutrition are insufficient energy intake, insufficient protein supply, loss of amino acids by dialysis, the uremic state of metabolism, catabolic stress of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endocrinological disorders. For successful long-term chronic dialysis therapy,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patients be in an anabolic nutritional state when entering the dialysis program. In this paper,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fluid restriction, protein intake, energy supply, electrolyte balance, vitamin intake) are discussed to prevent the catabolic sta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癌症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及腹膜转运功能,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过夜腹透液中CA125浓度,行腹膜平衡试验检测腹膜转运功能.结果:腹透短期组、腹透中期组、腹透长期组三者的腹透液中CA125水平及4 h D/PCr相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腹透腹膜炎中、低发组观察前后两指标皆无统计学差异,也无明显的相关性,而腹透腹膜炎高发组观察前后两指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各组两指标皆呈非显著性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癌症相关抗原125水平与腹膜转运功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