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α是近年来发现参予多种肾脏疾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将为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开辟新途径。本文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坏死因子-α是近年来发现参予多种肾脏疾病的重要细胞因子,将为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开辟新途径。本文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炎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腰椎化学性神经根炎(chemical radiculitis)这一概念。它是指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液漏至椎间盘外并沿着神经根扩散引起神经根炎症的一种状态。近年研究发现,神经根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促炎或抗炎因子、炎症介质。目前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其中最重要的促炎因子是TNF-α和IL-1。1975年,Carswell等给接种过卡介菌(BCG)的小鼠注射脂多糖(LPS)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TNF—α主要由活化了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受刺激后也能产生。TNF-α单体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肽链。近年来,关于TNF-α与神经根炎症的研究较多,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内毒素血症和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砭因子(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介质,在内毒素血症和肝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介质作用。在侵袭性感染情况下,单桉巨噬细胞受到细菌内毒素(ET)的攻击,可释放出众多的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l(IL-1)等。Carwell等于1975年发现小鼠注射卡介苗后再用ET处理.其血清中含有一种,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的活性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发现,白细胞过度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在胰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HNP(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体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水平与胰性脑病发生显著相关。我们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试图减轻胰腺炎时TNF-α所至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胰性脑病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为一种多功能性细胞因子 ,是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 ,它在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拮抗TNF α,尤其是肾脏局部的TNF α生物学效应为防治肾小球疾病提供了一个诱人的策略。本文对不同层次拮抗TNF α的方法以及TNF α拮抗剂和肾小球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兹就其生物学特性、产生部位和作用机制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80年代末期有人提出白细胞过渡激活学说,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实验性大鼠AHNP模型观察了TNF-α变化规律,探讨TNF-α与AHNP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物体内外试验,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损害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NFα单独或与D氨基半乳糖(D-GaIN)联合作用于培养肝细胞,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上清液中AST活性无明显变化、将TNFα处理后的树鼩血清作用于培养肝细胞,细胞上清液中AST活性升高、加入一定浓度的aprotinin能抑制选种效应。在HBsAg预先致教的树鼩体内注入TNFx,可导致肝、肺、肠等器官的出血、坏死。这提示,TNFx在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并在体内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lic pain,NP)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神经损伤和神经炎症过程早期释放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外周及脊髓免疫细胞激活后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硬变门脉高压症(PH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肝硬变PHT患者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并观察它与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Child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变PHT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hildC级TNF—α水平较ChildB级显著升高(P<0.05),ChildB级又显著高于ChildA级(P<0.05)。结论TNF—α既参与了肝硬变PHT的形成,同时又是一种肝损因子;检测血清TNF-α水平有助于了解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硬化症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93例确诊的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5例患者进行了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194%(18例)患者有临床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4%,本组病死率为129%,其中死于肾衰者占417%。4例患者和1例尸检的肾组织学显示SSc的肾脏血管改变为多样性;4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小叶间动脉和弓动脉、入球动脉的受累,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呈“洋葱皮”样同心圆状排列,其中2例并无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另1例病程长达22年的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结论SSc患者肾脏损害是一严重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脏血管病变,可发生在出现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之前。对SSc患者应密切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3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NF-α的表达进行判定.结果 VEGF和TNF-α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级和I临床分期均相关;TNF-α仅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临床分期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两者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与TNF-α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内源性TNF-α在膀胱肿瘤组织中可能参与VEGF介导的血管新生通路,从而促进膀胱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不给予药物治疗)、IgG治疗组(给予IgG 1 mg/kg治疗,每周一次,腹腔注射,治疗12周)和TNF-α抑制剂治疗组(给予阿达木单抗1 mg/kg治疗,每周一次,腹腔注射,治疗12周),另外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水平。结果与IgG治疗组相比,TNF-α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的白蛋白尿、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并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的NLRP3炎症小体表达(P0.05)。结论 TNF-α抑制剂可减轻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rmic reperfusion,I/R)后大鼠肾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通过夹闭双肾动脉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术后2h、6 h、12 h、24 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取血及肾皮质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NF-α、Kirm-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NF-α、Kim-1表达。结果与Sham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50.8±6.8)μmol/L、(4.7±0.5)mmol/L]比较,I/R组均于I/R损伤后6 h开始升高[血清肌酐I/R 6 h时为(79.6±8.8)μmol/L、尿素氮I/R 6 h时为(9.3±1.6)mmol/L,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血清TNF-α(843.0±60.5)、Kim-1(453.7±56.4)水平比较,I/R组均于I/R 2 h开始升高[I/R 2 h时血清TNF-α为(944.2±68.3)、Kim-1为(1081.3±126.2),均P0.05],48 h达高峰,但TNF-α于72 h明显下降(3 094.4±230.5),血清Kim-1水平48~72 h保持高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R损伤后TNF-α、Kim-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且均在12 h表达最多。结论血清TNF-α与Kim-1能较早提示急性肾脏损伤,但Kim-1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细胞因子和抗癌药物对肿瘤坏死因子抗膀胱癌作用的影响,将膀胱癌细胞系BIU-87作体外培养,并将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MC)、顺铂(CDDP)以及干扰素(IFN-α)作用于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效果。TNF-α对膀胱癌细胞BIU-87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C(2.5μg-5.0μg/ml)与TNF-α(10000U/ml)作用于细胞后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明显低于单用TNF-α或MC实验组,说明MC可增强TNF-α对BIU-87细胞的抑制,两者发挥协同作用。虽然CDDP与TNF-α作用细胞后细胞活性及增殖也低于单用TNF-α组,然而与CDDP对照组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IFN-α(2500U-5000U/ml)与TNF-α(10000U/ml)作用于细胞后的细胞活性及增殖明显被抑制。TNF-α与IFN-α或MC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有协同作用。该研究将对临床应作TNF-α治疗膀胱肿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将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22例)及非骨质疏松组(21例).结果血清TNF-α与老年人股骨颈、Ward氏三角及股骨总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骨形成,增加骨吸收,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体外循环胰岛素抵抗(I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中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患者18例,分别以CPB转流前、降温35℃时、主动脉开放时、升温35℃时、CPB停机后为时间点,抽取桡动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标本,比较相应时间点血浆TNF-α、心肌葡萄糖代谢、IR敏感指数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于CPB转流前及停机后取小块右心房组织,观察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期间TNF-α浓度均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下降,与CPB转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葡萄糖净摄取量于CPB开始至降温35℃时逐渐下降,从主动脉开放至停机后均为零。结论CPB时TNF-α分泌增加可能与心肌产生明显IR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