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是以非炎症介导的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免疫性疾病[1],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成人患者中约75%为IMN,25%为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  相似文献   

3.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不伴有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及局部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其病因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原因未明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约占三分之二,其他大部分则是继发于各种病因的继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  相似文献   

4.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m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增厚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  相似文献   

5.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其中约75%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MN尤其是IM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ngeetha等~([2])回顾性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2004年~2014年肾活检结果,发现MN占原发性肾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特征性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且伴有GBM弥漫性增厚[1]。MN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l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SMN),  相似文献   

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 G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根据其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1],后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  相似文献   

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免疫荧光表现为IgG、C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MN可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药物及重金属等;约75%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约80%IMN患者表现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3.5 g/d),国  相似文献   

9.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临床上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nephropathy,SMN)。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膜性肾病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系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钉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类病因、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发展经过和预后都有所不同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MN患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部分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正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该病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家族性及继发性。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该病自然病程差异悬殊,有自发缓解、持续蛋白尿、肾功能恶化等不同转归,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约30%的患者5~10年内进展至  相似文献   

12.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5%~30%,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表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激活造成足细胞损伤在膜性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对补体系统对IMN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MB)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MB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及家族性因素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20%左右,通过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陈以平教授采用单纯中药方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可见较多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脂血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依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MN(idiopaphic MN,IMN)和继发性MN(secondary MN,SMN)。Zhu等[1]研究发现IMN发病率已增加至29. 35%。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西药存在不良反应较严重,中药存在疗效欠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25%,常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及药物等;目前仅有较少的家族聚集的膜性肾病报道,致病基因尚未明。临床中仍是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常见。有研究表明其已是成年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16.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为特点,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年的肾活检资料显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从16.8%(2004年~2007年)上升至29.35%(2008年~2012年)~[1];其中约50%~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差别较大,约40%患者在初诊的10年后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2-4])。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和非特异性的减少蛋白尿~([5]),然而  相似文献   

1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及大量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Sangeetha等[2]回顾性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2004年~2014年肾活检结果,发现M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28%,在导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中居第二位;来自北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膜上性肾小球肾炎、膜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为膜周性肾小球肾炎。Gluck等描述M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皮侧有弥漫、均匀的颗粒状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MN。IMN约占MN发病人群的80%,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烷化剂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但烷化剂的致癌风险及CNIs应用后的疾病高复发等缺点,使得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在MN的致病机制中,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起着重要作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中,RTX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MN均获肯定的疗效。单药与联合给药,哪一种治疗方案使得患者获益更多,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