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康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常伴发血栓形成等凝血一纤溶异常状态。60%~80%的患者可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征象,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或肾衰竭(即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凝血、抗凝血、纤溶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被各种病理因素破坏,导致其发生明显的血栓形成的倾向。本文旨在观察分析肾康胶囊在LN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KD)最显著的临床特征就是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而最终导致肾衰竭.其发生的机制尽管有不同的学说,但由免疫反应介导而产生的凝血、纤溶、激态、炎性因子的激活与释放,从而导致肾脏血管内皮损伤,出现肾小球硬化与肾纤维化,则是明确不争的事实.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诸多因子,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则俱属于"毒邪",且构成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团,即属中医之所谓"肾络".因此,慢性肾脏病"毒损肾络"的病机认识是基于中西医学理论会通的结合观点,对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概论如次,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发生在诸多疾病基础上,以血液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失衡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其预后凶险且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包括病人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ESWL后肾脏血管受损、机体血液状态改变情况及钙拮抗剂对其作用的影响,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未用异搏定,B组异搏定处理,观察ESWL前后血浆凝血纤溶参数的变化。A组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在ESWL后1~3天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B组仅纤维蛋白原和FDP在ESWL后1、3天升高。提示ESWL后早期机体存在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状态,可能与肾损害有关,异搏定可纠正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失调,改善血液状态,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病综合征(NS)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尤其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NS病人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本文综述NS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功能、血液粘滞度等方面的改变,以及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肾病综合征(NS)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尤其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NS病人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本文综述NS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功能、血液粘滞度等方面的改变,以及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终共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独立于肾小球损害决定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病病人预后的直接预测因子[1].尽管ACEI类和ARB类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蛋白尿、阻止肾脏结构包括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但都不能阻碍各种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的恶化,限制了它们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其并发感染较为常见.感染是ESRD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及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明确非感染和感染的ESRD患者生物标志物在血液中的差异表达,对ESRD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深圳单中心新发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病因变化。方法 收集首次诊断为ESRD患者85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因等指标。结果 853例ESRD患者中,前3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9.81%)、糖尿病肾脏病(占16.76%)和高血压性肾病(占8.79%)。女性糖尿病肾脏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男性(20.23% VS 14.40%,P〈0.05)。在60~79岁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已成为首位病因。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仍是ESRD的主要病因,比例无明显下降。糖尿病肾脏病比例略有增加,其中在60~79岁年龄组,已成为首位病因。  相似文献   

11.
作者随机选择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0名(11条肢体),检测其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发现患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小腿曲张浅静脉内膜功能的变化受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内膜功能的改变可能对下肢静脉血液瘀滞、以及凝血和纤溶机制变化起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常见,其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又称之为糖尿病肾病;二是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但糖尿病不是ESRD的病因,称之为合并糖尿病的ESRD。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行肾替代治疗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外周血管条件差、感染等并发...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过程中可导致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紊乱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透析膜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CKD的患病率为10.8%,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CKD常呈不可逆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ESRD)。CKD肾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此外肾内小动脉硬化也是CKD重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a)[LP(a)]是一种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特殊脂蛋白,由载脂蛋白(a)[Apo(a)]与载脂蛋白B 100(ApoB 100)经二硫键连接.Apo(a)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从而对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有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P(a)是一种能独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LP(a)增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对于Lp(a)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发生、发展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概念,并将CKD分为5期[1]。CKD的定义与分级,是建立在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风险的预后与评估之上的。相比于正常人,CKD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影响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的平衡.血栓弹力图全面监测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目的 就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对凝血与纤溶的影响和止血机制新观念及凝血与纤溶检测新技术(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 内容 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导致围手术期高凝状态,倾向于血栓栓塞.以细胞为基础的止血机制新观念更加准确地阐述了体内止血过程分子机制,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 趋向 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防止围手术期血栓的形成或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管钙化十分普遍,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血管钙化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目前并没有完全阐明。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对其防治,减少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1血管钙化机制既往人们认为,ESRD患者血管钙化是血钙血磷过饱和导致的被动沉积。  相似文献   

19.
袁莉  郑兴  刘德生  王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2):1221-1223
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机体一些基本生理指标会发生变化,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Hb)浓度升高,以保证充足的氧含量。然而,红细胞过度增多会发展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机体对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依赖红细胞的增多,HAPC患者处于高凝与继发纤溶功能亢进的动态平衡状态,其血液凝固与出血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存在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随着红细胞数量的显著增多,血液黏滞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呈明显的高凝状态。临床实践中发现,HAPC患者往往伴有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原因可能是全血黏度增加,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同时,继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等机制引起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明显延长。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因其操作简单、时效性强,受到众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TEG动态连续反映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原织网、血小板聚集、血凝块的强化、血凝块溶解的整个过程,提供关于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水平的实时功能,从而更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过程。本研究将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TEG检测相结合,分析高原患者不同Hb浓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Dastre于1893首先使用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一词,纤溶意指溶解聚合的纤维蛋白。正常时凝血和纤溶两个系统是平衡的;一旦失衡即易于发生致命的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创伤或手术引起的严重应激反应可扰乱这两个系统。MacFarlane首先发现手术后纤维蛋白凝块的溶解。此后又发现血液中的纤溶活性在术中可改变,并可受麻醉影响。本文将较为详细地阐述纤溶系统的不同成份,讨论不同类型手术后发生的变化和一些与治疗有关的问题。纤溶系统的成份纤维蛋白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