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6例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使用和退出原因。方法:分析置管方法与血流通畅情况,随访留置导管的使用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21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209例,成功率96.8%,左侧颈内置管5例,2例经股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5±13)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36月56例,〉24月75例,〉12月45例,〉6月25例,〈6个月15例(大部分在继续使用),28例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105例,约占49.5%,导管退出时使用时间2~28月,平均(10±5)个月;退出原因:死亡52例,其余为感染拔管、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90.5%(95/105)的导管功能良好;导管透析充分性:151例患者的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70%,平均Kt/V达到1.4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1.51±0.30)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颈内静脉置管血流不畅发生率高;感染25例,治疗有效23例,无效拔管2例。结论:长期导管可以达到充分透析;长期导管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等待肾移植和多次内瘘失败者,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尽量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良好的护理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1例带Cuf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导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例患者,均未脱落,血流量可以满足200-300毫升/分,流速稳定.1例因反复感染控制无效拔管.1例因血栓形成后溶拴无效拔管.结论:成功的置管,严格地无菌操作,精心的护理是导管得以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 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 di 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留置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经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成功,导管置入后X线下复查全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置管成功率为100%.血流量均大于200ml/min,导管连续使用12月以上10例,6月以上18例,超过3月7例.共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9例(占25.7%),其中合并其它部位血栓形成3例(占8.5%),左锁骨下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左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5.7%).结论: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可解决许多不适合进行造瘘手术且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样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型长期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导管非palindrome导管在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1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的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的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通畅率.两组感染及低流量发生率用次/1 000导管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其他比较用t检验.结果:总手术59例次(59人),Palindrome导管组31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31例次(30人),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3例次(3人);带管时间3~230 d;发生感染2例次,平均感染率为0.37次/1 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1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37/1000导管日;拔管0例.普通长期导管组28例次(28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24例次(24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次(4人);带管时间1~219 d;感染3例次,平均感染率0.83次/1 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6次/1 000导管日;拔管2例.两组在感染、低流量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alindrome组优于普通长期导管组.Palindrome导管反接时未发生流量不佳.Palindrome组在Kt/V、URR优于非Palindrome导管组(P分别0.01,0.02,0.03).结论:Palindrome导管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临床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的较好补充选择,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尚需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及更长时间的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在479例次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中,右侧颈内静脉置管434例次,左侧颈内静脉置管24例次,有侧锁骨下静脉置管16例次,股静脉置管5例次。所有病例均为需要紧急或短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其中大部分为等待肾移植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6例已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术的患者设为B组,置管方法为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经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比较.A组42例患者行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患者根据原发病:糖尿病肾脏疾病、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慢性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Kt/V值均达标,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流量不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A组中心肾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导管留存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但是经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术式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手术安全,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评价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缺点,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病人共2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34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68例(右157例,左11例),锁骨下静脉41例(右38例,左3例),股静脉17例(右16例,左1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8例。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5例,皮下血肿8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栓塞11例,导管相关感染10例,导管意外脱落4例,血流量不足(血流〈180 ml/min)20例。带管时间8~283 d。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及导管栓塞发生率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明显低(P〈0.01),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栓塞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但置管手术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报道左侧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误入纵隔,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成功调管2例,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分析该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当血液透析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或经多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失败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时,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是必然选择.我们对本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部位深静脉留置长期导管的临床应用情况.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留置带涤纶套的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患者65例为对象.股静脉置管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1~74(56.09±13.83)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囊肾2例.颈内静脉置管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9~77(54.63±18.8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3例,反流性肾病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中心静脉长期、临时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状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00例使用中心静脉长期、临时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0例为长期双腔导管,1 500例为临时双腔导管,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与处理效果.结果 置管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1例(0.55%)、皮下血肿6例(0.3%).导管留置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24例(1.2%),导管相关感染23例(1.15%),穿刺部位渗血15例(0.75%),导管意外脱落3例(0.15%).以上并发症均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痊愈,未留下相关后遗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使用维护,及时处理是防范导管失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报道不同导管置入法,笔者现报道8例颈内静脉穿刺失败在无超声学指引下改行颈内静脉切开置管及1例临时导管滑落至右心房而行颈内静脉切开拔管并置入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最佳通路,对于无法行内瘘手术以及内瘘未成熟者,深静脉置管仍是建立血透通路的常用办法。导管穿破血管误入胸腔及纵膈为少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此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总结鲜有报道。近5年来,我院共3例尿毒症患者发生经颈内静脉置入透析导管意外,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男,56岁,尿毒症患者。右颈内静脉已闭塞,采用seldinger方法行左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置入术,放入导丝遇阻力,用力后导丝可进入,扩皮后将导丝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在重症婴幼儿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儿童重症病房64例婴幼儿经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入PICC,实施置管、置管维护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患儿均置管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92.1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50%,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为5~27 d。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并进行有效管理,可为重症婴幼儿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满足其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20.
带毡套的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导管血栓或纤维鞘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等,导致导管功能不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充分性.现报道带毡套的颈内静脉导管留置致上腔静脉狭窄5例及我们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