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由免疫反应介导产生凝血、纤溶、应激状态、激活并释放炎性因子,损伤肾脏血管内皮,出现肾小球硬化与肾纤维化。中医学认为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变的途径,而络病是多种疑难病的共有发展环节。生理状态下,肾精的封藏及肾气的输布是在构成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团——肾络中完成的;病理状态下,肾主水藏精之职失司,肾络空虚,肾府不得濡养,与湿浊、瘀血、热毒、外邪  相似文献   

2.
毒损肾络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增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此,CKD的早期综合防治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毒损肾络”与多种慢性肾脏病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从毒论治难治性肾脏病,通过祛除毒邪,进而提高脏腑自身化解毒邪的能力,对于减轻CKD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探讨浊毒损伤肾络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对于丰富CKD的治疗思路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疾病是发生在肾脏毛细血管球的病变,从肾脏结构学上来看,肾小球毛血管的结构与中医所谓络脉结构特点十分相似,符合络病学说中脉络的概念,故又称为"肾络".临床上不论是肾脏的原发性肾小球病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病均可导致肾脏络脉的损伤而形成肾络病变.有鉴于此,我们基于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特点,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提出从肾络六...  相似文献   

4.
肾性血尿属中医尿血病范畴,为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肾小球是西医所谓毛细血管球,其与中医所谓肾络名异实同,故西医肾小球病变究其实是中医肾络病变,而血尿的发生与肾络的病变密不可分.导师刘玉宁教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四十余年,首倡从络病辨治肾性血尿,从而为肾性血尿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病理表现有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性毛细血管塌陷或狭窄,血管襻挤压、闭塞,球囊黏连,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1]。导师刘光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中医肾络瘀阻、肾微癥瘕证候表现与肾脏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患者的临床表现甚为相似。导师在临床慢性肾脏病诊疗过程中衷中参西,注重中西医结合,辨证地认识中医肾病与现代医学肾脏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中医多属于"水肿"、"虚劳"、"关格"、"腰痛"等范畴。病位在脾肾,与五脏相关,病性本虚标实,病机总属于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慢性肾脏病常见标邪有水湿、湿热、湿浊和血瘀。湿邪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邪,以水湿、痰湿、湿浊、湿热、湿毒等不同形式贯穿于慢性肾脏病整个病程之中,而辨证治疗时也要着眼于疾病的不同时期和病邪的不同类型斟酌施治。  相似文献   

7.
正肾脏是高血压相关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临床上将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称为高血压肾损害。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主要原因是血管活性物质平衡失调和肾小球硬化导致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肾脏缺血,使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内皮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因慢性肾脏病(CKD)导致慢性肾衰竭(CRF)并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正以每年11%速度递增[1].肾纤维化涉及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类CKD进展至ESRD的共同通道,因此,其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足细胞损伤在肾小球硬化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足细胞再生来源于肾干-祖细胞.足细胞损伤、肾干-祖细胞枯竭(或功能衰竭)与肾小球硬化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该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理论,梳理3者间内在因果关系,并据此试图解答当前面临的一些理论困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不仅有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还存在肾内小血管病变,而且肾内小血管病变对CKD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选择及其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CKD伴肾血管病变患者肾脏进展迅速,病情重、预后恶劣,治疗也较为困难[1,2]。临床中虽然对肾间质血管病变有一定的认识,但因目前肾脏病治疗主要参考是临床表现和肾穿刺病理类型及分级,而这两方面的因素对CKD的间质血管病变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0.
赵玉庸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和机制研究,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的病机学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1])。DN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以及肾血管的病变~([2])。长期以来认为DN主要是肾小球病变,而其他病变是肾小球病变的继发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肾小管病变在DN的早期就可独立于肾小球病变出现,并与DN预后密切相关~([3])。本文就肾小管损伤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间质的病变几乎存在于所有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肾间质的病变往往合并肾小管萎缩而使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慢性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围绕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所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慢性肾脏病为进行性进展疾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可逆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及毒物蓄积,引起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其病理特点为肾脏硬化,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成为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于血瘀证范畴,以气虚为主,血瘀为标,活血化瘀一直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目前仍为我国导致慢性肾衰竭第一位原因[1,2],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现状可有效降低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病率。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而蛋白尿为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西医主要以限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降低血压和肾小球内压来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IgAN)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IgA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外基质增多.由于系膜区与毛细血管袢内皮直接连接无基底膜的特点,当系膜基质与系膜细胞发生免疫炎性反应时,会直接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1,推测EPCs的数量及功能在IgAN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物肾实质大量减少可引起进行性氮血症、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症,肾脏广泛部分切除后,仍有功能的肾单位中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GFR)因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率的加大而增加,这些生理性改变将导致肾小球的病变,其中包括内皮和上皮细胞的损伤以及肾小球系膜  相似文献   

17.
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病变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长期蛋白尿不仅引起肾小球硬化,而且可以直接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后者与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血压、肾功能均正常且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相近的条件下,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蛋白尿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子,直接造成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因此,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ESRD的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重点阐述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现况。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合并或不合并镜下血尿时,因其起病较隐匿,往往容易被所忽视。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广大患者对蛋白尿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大量蛋白尿不仅能直接损伤肾小球及肾小管,还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持续大量的蛋白尿对患者有着不良的预后[1]。因此减少蛋白尿对慢性肾脏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心[2]。近年来杭州市中医院应用自制中成药CKD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减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尿蛋白(PRO)、尿潜血(ERY)等,最终进展为CKD5期。我们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上"慢肾康宁"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延缓病情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脏微血管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的减少是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及肾脏修复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VASH)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被发现具有内皮源性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和肾脏肿瘤等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数研究认为VASH有望成为相关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