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DN早期患者43例,研究分组为正常对照组20例,黄葵胶囊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药物,黄葵胶囊组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连续用药8周。分别观察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改变,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葵胶囊治疗后尿蛋白定量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其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DN早期存在微炎症状态;黄葵胶囊可能具有调节DN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脂质对肾单位有直接损伤作用,慢性肾脏病有炎性因素参与,炎症反应改变脂质代谢,加重脂质介导的肾及血管损害。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血清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6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者36例,大量蛋白尿者30例)、40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miRNA表达谱验证,分析血清差异表达的miRNA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得到miR-150-5p、miR-155-5p、miR-30e-5p及miR-3196在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组(n=36)、糖尿病尿蛋白正常者组(n=40)及健康对照组(n=40)血清样本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5p (P=0.005)和miR-155-5p (P=0.006)在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n=36)及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n=30)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量蛋白尿组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分别是微量蛋白尿组的2.3倍、1.5倍.同时发现,miR-150-5p和miR-155-5p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排泄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miR-150-5p和miR-155-5p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的病理过程;血清miR-150-5p和miR-155-5p有望成为DN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师进修杂志》2005,28(2):20-22,25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一、对象与方法 我科2003年1月-20(0年8月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3例,男71例,女32例,糖尿病病程1~20年。按照尿中24h微量白蛋白排出水平分为糖尿病肾病组(24h尿白蛋白排出〉30mg)和糖尿病组(24h尿白蛋白排出〈30mg)。糖尿病肾病组44例,男28例,年龄37-68岁,病程1~16年,平均(5.9±4.8)年;女16例,年龄51-81岁,病程1~19年,平均(6.6±6.3)年;糖尿病组59例,男43例,年龄38-79岁,病程1~13年,平均(4.6±4.0)年;女16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现已成为终末期肾衰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我们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高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而非炎症性疾病,但实验发现即使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情况下,一部分患者仍进展为终末期肾衰,因此推测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炎症反应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炎症反应重要介质-TLRs( Toll-Like receptors)家族成员尤其是 TLR4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糖尿病肾病组(DN组):UAER≥30mg/24h。DN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两组,DN早中期组(EDN组):GFR〉30ml·min^-1·1.73m^-2;DN中晚期非透析组(LDN组):GFR≤30ml·min^-1·1.73m^-2。同时入选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清SAA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N组SAA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SDM组SAA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LDN组SAA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P〈0.01)。SAA水平与尿白蛋白、腰臀比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发病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与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DN发病炎症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据、可能的机制及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延缓或逆转DN的进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炎症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炎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中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中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糖尿病大鼠模型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为研究对象,观察氟伐他汀治疗6周后血浆中脂蛋白(a)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治疗6周后糖尿病肾病患和大鼠体内脂蛋白(a),尿白蛋白水平均降低,患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上升,大鼠肾脏组织光镜及电镜下病变明显减轻。结论:氟伐他汀能下调脂蛋白(a),减轻肾脏肥大,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Lp(a)水平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进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血清Lp(a)水平在防治EDN进展中的意义.方法:(1)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将18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DM组(糖尿病肾损害Ⅰ~Ⅱ期)90例和EDN组96例,比较上述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2)将96例E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氟伐他汀40 mg.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9个月时检测血清Lp(a)、FBG、UAER和Scr,分析血清Lp(a)水平变化与EDN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纯DM组血清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DN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1),血清Lp(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r=0.405,P<0.05).(2)治疗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Lp(a)水平的下降,UAER和Scr亦同步下降.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与EDN进展有关,降低血清Lp(a)水平能有效减少E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4年本院住院DN患者345例,应用独立样本间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Pearson’s检验对患者血清RBP4水平和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血清RBP4水平上升,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病率上升,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狭窄、e GFR相关(P〈0.05);RBP4水平与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水平与DN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FDP/尿蛋白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FDP/尿蛋白比值 (uFDP/uP)在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DN患者 4 5例。其中每月 1次随访 1年 ,uFDP/uP <0 .5 (L组 ) 10例 ;uFDP/uP >1.0 (H组 )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纤溶指标 ,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 :DN患者的uFDP/uP与凝血、纤溶活性及HbA1C、尿蛋白呈明显正相关 ,与肾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与L组相比 ,H组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 ,且肾功能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 :DN患者的uFDP/uP不仅能反映其凝血、纤溶状态 ,而且还能反映DN的进展程度 ,预测肾功能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阿魏酸哌嗪治疗组、厄贝沙坦治疗组,采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阿魏酸哌嗪组予阿魏酸哌嗪溶液50mg·kg-1·d^-1灌胃,厄贝沙坦组予厄贝沙坦溶液50mg·kg^-1·d^-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8周。监测血糖,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行24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检查,称左肾重,行HE、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行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结果:阿魏酸哌嗪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和FN的表达,改善肾脏病理变化。结论: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GF-β和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血清脂蛋白(a)[Lp(a)]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并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 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和 血清Lp(a)的水平。结果:DD、Lp(a)水平SDM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DN和CDN组显著高 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1)。DD和Lp(a)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 0.523,0.426,P<0.01)。结论:DN患者血浆DD和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 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DN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并观察杏丁注射液对DN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的影响。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MogensenDN分期标准分为无DN、早期DN、临床DN3组,测定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变化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将94例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杏丁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加用杏丁注射液20ml,每日1次,疗程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UⅡ、ADM水平及UAER的变化。结果:DN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较无DN患者明显升高(P〈0.01),杏丁治疗可使DN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及UAER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UⅡ、ADM水平升高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杏丁注射液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减少UAER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致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特点分析.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3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47例,并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Sonos5500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4探头,M型方法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1)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大(LVH)的发生比率,LVDd、LVDs、LVPWT及LVMI值,结果发现,治疗后要高于治疗前,而LVEF较治疗前降低,说明随着透析龄的增长,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2)比较治疗前后P、CaP、hs-CRP及Pro-BNP发现,治疗后明显要高于治疗前,且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与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另外,还与LVEDd、LVEDs、LAD、LVPWT、IVST及E/A存在相关,说明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及高Pro-BNP与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是导致左心室肥大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MHD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大,而且随着透析龄的增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高磷血症、高钙磷乘积、Hs-CRP及pro-BNP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3、T4、FT3、FT4、TSH,分析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证型从阴虚燥热型向脾肾气虚(阳)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逐渐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与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主证以阴虚燥热型为主,标证以无兼证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证以阴阳两虚型为主,标证以痰瘀证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