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泉  赵静  藏萍 《安徽医药》2014,(11):2170-2172
目的:研究踝肱指数( 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1例(19.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0例。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2 h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雯  张丽华  张芸 《云南医药》2010,(2):188-189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严重并发症,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坏疽甚至截肢致残,国内外研究报道患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80例T2DM患者采用测定踝肱指数(ABI)及血管彩超2种方法筛查PAD。结果进行比较,探讨ABI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爱红  许樟荣 《药品评价》2010,7(9):12-13,20
下肢动脉性病变(PAD)又被称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其诊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这是因为PAD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常与其他大血管并发症共存。研究表明,70%以上的PAD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通过检测患者的PAD可以间接了解到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从而加强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严重的PAD可以引起缺血性下肢溃疡,甚至可以导致截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BUA)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NPAD),同期选择重庆南川宏仁医院健康体检35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常规生化学方法测定BUA水平,并分析BUA与ABI、WHR、血糖血压、HOMA-IR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NPAD组BUA水平均高于NC组(P<0.01);PAD组BUA水平显著高于NPAD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WHR、BUA、FBG和HOMA-IR呈负相关(r=0.220、0.369、0.281、0.347,P<0.01或<0.05).HOMA.IR和BUA为影响T2DM患者AB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UA与T2DM患者ABI有密切相关,可能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双下肢管病变患者104例,根据临床诊断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49)和非糖尿病组(n=55),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造影检查,对比2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及腘动脉狭窄程度较非糖尿病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主动脉、髂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可有效鉴别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65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6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DM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DM组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客观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准确判断出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IMT、斑块及血流改变情况,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DM组,另选取同期无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DM组管腔内膜光滑率低于对照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直观的对下肢动脉硬化定性并判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对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1%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脂蛋白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变部位以膝关节以下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阻塞为主,不积极治疗,容易导致糖尿病足或坏疽,甚至截肢。我们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凯时)配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下肢动脉病变(PA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表现之一,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甚至坏疽、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其截肢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15倍[1]。2型糖尿病患者PAD发生率较高,据北京地区5所医院调查,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病率高达90.8%[2],因此PAD的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5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5例志愿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健康组,均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受检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内膜增厚、斑块、狭窄等发生情况以及下肢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血管内斑块、血管狭窄发生率略低,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下肢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应用彩超检查可准确显示患者胭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内膜增厚、斑块、狭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等情况,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病变血管内径、血流峰值和血流量。结果右侧腘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治疗后内径、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血流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糖尿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其中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I)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价值以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正常对照组43例进行下肢动脉检查。结果随病程延长,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下肢血管各节所均表现管腔缩小,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血流峰速降低,以足背动脉表现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13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并发糖尿病肾病(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6例、DN组69例,测定两组踝肱指数(ABI)及其他相关指标,研究两组PAD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DN组PAD发生率(43.5%)高于糖尿病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N组的年龄、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lb/Cr)、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踝动脉压/肱动脉压(AB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病程、24h尿蛋白量是DN组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筛查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可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PAD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源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共有67例,对其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的血管分为402个阶段,图像处理后重点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以及足背动脉进行分析,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组67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共402段血管,检出病变有378段,两种方式的诊断一致性基本符合;双源CT的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3.87%和94.6%。结论双源CT能够准确而又直接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狭窄和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6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客观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准确判断出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IMT、斑块及血流改变情况,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FBG、HbA1c、LEVD评分较DM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SBP、DBP在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LEVD暴露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暴露患者的7.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Alc、LEVD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LEVD评分增高发生DPN的危险性增高,当LEVD评分>0时,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患者的7.4倍。  相似文献   

20.
秦博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37-38,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61例DM患者下肢血管,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率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M患者下肢血管血流最大流速及流量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在诊断DM下肢血管病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