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两年,我们改变了以静脉给药为主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将一些药直接注入硬脊膜外腔配合静脉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与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每组2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L2-3椎间隙,A组采用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观察2组术中麻醉平面达T10阻滞时间、麻醉效果、局部麻醉药用量(盐酸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头痛、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麻醉平面达到T10阻滞时间及盐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用量均少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麻醉后5min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头痛、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优于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 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肢体延长术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分为A、B两组 ,数据以 (x±s)表示。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 ,总用药量B组多于A组。结论 腰 硬联合阻滞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对下肢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的疗效。方法:15例因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下肢疼痛患者,在CT引导监视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行腰交感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结论: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小、不良反应少、费用合理、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76-677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选择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选择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平均0.34增至0.56。结论:采用选择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和可能机理,为不宜行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电针组,以腰段督脉穴针刺+HANS进行治疗,Ⅱ组为硬外组,以腰段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进行治疗.结果:Ⅰ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明显降低(P<0.05),但与Ⅱ组降低相似(P>0.05).两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电刺激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取得与硬外阻滞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肩周痛点、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组),B组(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组),C组(联合治疗组);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较治疗前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C组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与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方法治疗冻结肩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温低浓度利多卡因臂丛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ASA Ⅰ~Ⅱ级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温低浓度组(A组)39例应用(4±1)℃、质量分数1.0%利多卡因20 mL臂丛神经阻滞; 常温常用浓度组(B组)39例应用(24±1)℃、质量分数1.5%利多卡因20 mL臂丛神经阻滞;常温低浓度组(C组)39例应用(24±1)℃、质量分数1.0%利多卡因20 mL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满意度,术后观察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麻醉起效时间较C组短(P<0.05),阻滞满意度优于C组(P<0.05),A组术后观察时间较B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低温低浓度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入0.9%氯化钠溶液联合硬膜外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穿刺过程中穿破硬脊膜的患者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1例)行椎管内双填充治疗,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5G针内针,注入0.9%氯化钠溶液8~12ml,再取静脉血10~20ml注入硬膜外腔。B组(20例)行硬膜外自体血单填充治疗,穿刺及注入自体血方法同A组。结果 A组治疗后30min内头痛明显减轻,有效率为100.0%,B组有效率为70.0%,2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d后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仅1例12h后轻微头痛,持续1d;B组治疗后30min仍有头痛的6例中,5例持续2~3d,1例持续至6d。2组均无腰背疼痛、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等填充后并发症。结论椎管内双填充是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盲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30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病例资料,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A、B、C、D、E 5组,每组60例,从各组霍纳征出现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B组的霍纳征出现率明显低于C、D、E组(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D、E组(P<0.05)。结论:盲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学习曲线约为120例。  相似文献   

11.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比较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B组患者口服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5、30d,共6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 结果:两组治疗后1、3、7、15、30d VAS评分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组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后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递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除1例患者导管脱出外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B组药物的副作用与A组相比,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明显。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硬膜外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及氨酚羟考酮治疗效果更佳,尤其是早期使用,能迅速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联合皮下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联合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皮内注射消炎镇痛药+抗病毒治疗;B组: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C组:单纯抗病毒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30d)结束,A、B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而C组患者仅在第14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结论:采用皮内注射或肋间神经阻滞行镇痛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门诊就诊52例腰腿痛病人,男30人,女22人,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了对比观察。患者分组1(超短波组)、组2(Xenon氙光低周波治疗组)和组3(氙光低周波加椎旁或硬膜外腔封闭组)。对于上述各组以VisualAnalogScale(VAS)测痛法以疼痛为主要指标、快适度以舒适轻松程度为主要指标,就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的改变进行了评价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组3优于组2,组2优于组1,都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组结果提示日本医广公司生产的550/型氙光低周波治疗仪加激素类药物行椎旁或硬膜外腔封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使VAS痛苦度明显降低,同时治疗后还具有良好的舒适感,是治疗腰腿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阻滞用于急性单纯骨折病人的术前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骨折病人做神经阻滞镇痛和哌替啶肌注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骨折病人分两组,A组采用骨折后肌注哌替啶1mg/kg(n=55);B组在骨折后采用相应部位的神经阻滞镇痛(n=52),分别记录治疗后10,30,60min时的VAS值和并发症.结果B组治疗后30min无痛率为19%,而B组为4%,显效率B组54%.A组27%,两组间比较无痛率和显效率均为B组高于A组,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后1h无痛率A组和B组分别为5%和23%,显效率分别为39%和58%,两组间比较无痛率和显效率B组高于A组,P<0.05,有显著差异.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对骨折创痛病人应用神经阻滞法解除骨折创痛,其效果优越于肌注哌替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患者60例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B组20例。A组行股神经留置导管,B组行硬膜外留置导管。术后12 h、24 h、36 h、48 h,行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然后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留置导管中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阻滞。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对治疗中疼痛进行VAS评分,并记录从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两组副作用(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被动运动康复治疗结束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松解术后镇痛效果明确,可以更早地进行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是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three analgesic techniques,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FNB), epidura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EPCA) and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PAI),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enrolled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TKA.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ain scores, sleep disturbance, additional opioid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 of opioid-related side-effects were assessed.Result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EPCA (group A, n = 40), PAI (group B, n = 40) and CFNB (group C, n = 40). Group C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VAS pain scores than groups A and B at 8, 12 and 24 h after TK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S pain scor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from 48 h after TKA. Sleep quality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group C than in groups A and B. Additional opioid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 C than in the groups A and B. Group C showed a lower rate of opioid-related side-effects than groups A and B.ConclusionCFNB was a more effective additional analgesic technique than EPCA or PAI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within 24 h of TK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加用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下肢RSD及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疼痛门诊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6例下肢RSD及CRP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椎旁神经阻滞药物A组:布比卡因+舒芬太尼+亚甲蓝+强的松,B组:布比卡因+舒芬太尼+强的松。两组患者均按同一方式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根据效果决定治疗间隔。评估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整个治疗过程完整。A组1次/2W,B组2次/W。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两组总疗效均有改善,加用亚甲蓝后需要治疗间隔明显较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CT 引导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临床结果。 方法:32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采用硬膜外置管持续输注镇痛治疗,n=17)和联合治疗组(B组,采用持续硬膜外置管镇痛3—4周后行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3次,n=15),比较治疗前后7d、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肌力下降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1年,B组的VAS、QOL、疼痛缓解率均优于A组(P<0.05),同时A、B两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肌力下降发生。 结论: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硬膜外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长期疗效高于单纯持续硬膜外镇痛,同时并不增加麻木及肌力下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