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正畸牙齿转矩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牙齿的转矩控制影响到正畸治疗效果,临床上获得转矩的方法多种多样,弓丝材质特性、托槽位置及弓丝托槽间的余隙等因素对牙齿的转矩控制存在影响,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畸治疗中,牙齿转矩对患者面部美观、功能和矫治效果的稳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口腔正畸矫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因而在临床上常需控制、恢复牙齿的转矩,以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和咬(牙合)殆关系.正畸前后牙齿转矩的变化既是临床上评价正畸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转矩方法、应用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直丝弓矫治器对牙齿转矩表达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治疗后牙齿的转矩关系到牙齿的美观、稳定与咬合,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减少了弓丝的弯制,但实际上正畸治疗的牙齿转矩角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影响直丝弓矫治器对牙齿转矩表达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不仅会影响前牙区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咬合关系,因此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控制前牙转矩是目前正畸临床应用的热点问题,而前牙转矩控制的方案设计是许多正畸医生临床操作的疑难和困惑所在.笔者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对个性化唇侧矫治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和透明矫治器3种...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前牙转矩的表达不仅会影响前牙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转矩控制关乎患者正畸矫治后牙列的美观、功能及稳定.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矫治技术,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高分子材料制作实现更加美观和舒适化的治疗.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其疗效一直是医师关注的焦点,其对转矩的控制也成为了医师研究的热点内容.故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牙转矩控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正畸治疗中,前后牙的转矩是形成美观笑线、建立适当咬合关系及保持正畸效果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成为临床上患者首要选择的方案之一。但其对于前牙转矩控制的实现率和精准率仍有待提高。如何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精准实现上前牙转矩移动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中上前牙转矩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畸牙齿的移动依赖于牙周组织的改建,其中牙槽骨的改建主要依赖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是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及功能是决定正畸牙齿移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分化受各种全身性因素或局部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骨吸收改建,如激素水平,服用药物,局部加载的正畸力量,牙周状态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等,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临床加速牙齿移动或增加支抗,减少不必要的牙齿移动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牙周再生性手术能够使牙周炎患者的垂直型骨缺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正畸患者在牙周手术后炎症得到控制,正畸牙齿的移动也相对安全。牙周再生性手术后,可通过早期牙齿移动,使牙根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尽早进入移植部位,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骨替代物或屏障膜等移植材料可能会阻碍牙齿移动,但是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牙根吸收发生的概率。牙周再生性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垂直型骨缺损能否维持长期较好的临床效果,受到牙周维护频率、正畸加力频率及大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术后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畸治疗中前牙的转矩关系到患者牙列的美观、功能与咬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底板预置了转矩,但不同矫治系统转矩的数值差异较大,影响转矩表达的因素众多,加之临床中患者错(牙合)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转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矫治效果。该文就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前牙转矩的影响因素、控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中常可见到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影响了口颌系统的整体美观。本文从牙齿脱矿、牙髓状态改变、正畸酸蚀和粘接操作等方面对引起矫治牙变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可能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degree of buccolingual inclination of mandibular tooth crowns relative to torque. For such purpose,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stone casts from 31 Caucasian Brazilian adults with normal occlusion, pleasant facial aspect and no history of previous orthodontic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A custom device wa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inclination (torque) of bracket slots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 relative to the occlusion plane, at three bonding height: standard (center of clinical crown), occlusal (0.5 mm occlusally from standard) and cervical (0.5 mm cervically from standard). Except for the mandibular incisors, which presented a small difference in torque from one another (lingual root torque for central incisors and buccal root torque for lateral incisors), the remaining average values are close to thos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Due to the convexity of the buccal surface, the 1-mm vertical shift of the brackets from occlusal to cervical affected the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 normal torque, in approximately 2 degrees in central and lateral incisors, 3 degrees in canines and 8 degrees in premolars and molars.  相似文献   

12.
徐凡  唐国华 《口腔医学》2016,(3):281-284
正畸拔牙病例内收前牙时,常采用4个或6个前牙的整体移动,对上前牙转矩和垂直方向的控制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中心是影响牙齿移动的重要生物力学概念。作用力通过前牙的阻抗中心时,前牙将产生整体移动。反之,则发生倾斜移动。该文旨在对上颌前牙阻抗中心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一种冠根融合的三维模型,评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非拔牙病例中前牙区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11例,利用Maestro 3D Dental Studio排牙软件设计矫治方案,获取患者矫治结束预期三维模型,并通过锥形束CT、口内扫描、三维重建软件建立患者术后模型,在Geomagic Studio 2014中进行牙冠与牙根数据的配准,在3-matic中对比治疗后实际模型与治疗前预测模型前牙的转矩与轴倾度的差异。结果 前牙的实际转矩角均小于治疗前的预测角度,其中侧切牙的实现率最高达到了77.55%,中切牙最低为60.70%;前牙的实际轴倾角也同样小于治疗前的预测角度,其中中切牙实现率最高达到了81.49%,尖牙最低为74.95%。结论 基于三维重建及口内扫描技术结合的冠根整合数字化模型,在评估隐形矫治器疗效方面具有优势。在隐形矫治非拔牙病例中,前牙区小范围的移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舌侧形态和位置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量正常He牙齿舌侧面各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为舌侧正畸托槽的国产化、改良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应用YM-2115型三维测量仪,对普查所得的50副正常He模型的牙齿舌侧面进行定点测量,开发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得出正常He牙齿舌侧的转矩角、轴倾角、磨牙补偿角、冠凸距4项指标的参考值。结论 ①中国人牙齿舌侧面的各项指标与国外数据相比,有很多差异;②正常He牙齿舌侧面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很大,舌侧托槽的正确安放依赖于精确的技工室程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探索正畸治疗中上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三维位置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资料完整的病例28例(减数组、非减数组各14例).点激光扫描获得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用腭皱重叠方法重叠矫治前后的上颌数字化模型,用三维图像配准技术将矫治后牙齿的临床冠面轴转移至矫治前同名牙上,以矫治后上颌(牙合)平面为共同参考面,分别测量减数和非减数组矫治前后上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轴倾和转矩的变化.结果 非减数组矫治后第二前磨牙轴倾减小1.5°,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冠颊向转矩分别增加5.1°和4.2°,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数组矫治后上颌尖牙冠舌向转矩增加3.8°,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图像配准技术可将矫治前后的数字化牙颌模型置于同一坐标系中测量矫治前后牙齿轴倾和转矩的变化.非减数矫治具有后倾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倾上颌前磨牙的作用;而减数矫治具有舌倾上颌尖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和分析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拔牙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颌前突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amon组上、下颌均使用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MBT组上、下颌均使用传统MBT直丝弓矫治器,2组均使用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在治疗前(T0)和上前牙内收完成后(T1)测量2组患者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1.5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T1时上前牙位置均有明显后移,2组间变化量无显著差异,但上唇位置的后移量Damon组为2.31 mm,显著小于MBT组的2.81 mm(P<0.05)。第一磨牙前移量Damon组为2.33 mm,MBT组为2.36 mm,无显著差异(P>0.05)。T1时,鼻唇角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07.44°和106.33°,而鼻唇角增加量MBT组为9.17°,显著大于Damon组的7.22°(P<0.05)。上切牙与腭平面的夹角在T1时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10.61°和114.11°,而其减少量MBT组为12.06°,显著大于Damon组的7.61°(P<0.05)。结论 在保证前牙内收效果的基础上,应用DamonQ高转矩托槽拔牙治疗上颌前突患者,在内收前牙阶段与MBT相比,更好地控制了前牙冠唇向转矩,避免了上前牙过度舌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美国正畸专科医师委员会OG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客观评分系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矫正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例20~25岁非拔牙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ABO测量尺对矫治完成后的石膏牙模型和全景片分别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牙齿排列整齐程度、邻牙边缘嵴高度差值、颊舌向倾斜度差值、矢状向咬合关系差值、咬合接触紧密度、覆盖异常程度、邻面接触紧密度及牙根成角。评分结果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除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及咬合接触两项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殆畸形非拔牙矫治病例临床矫治效果可达到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