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颈动脉海绵窦瘘经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多种血管内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结论: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法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入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和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其中1例伴有颈外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联合颈外动脉弹簧圈栓塞。结果10例CCF患者栓塞均获成功,其中7例栓塞后保持颈内动脉通畅,3例栓塞后同时栓闭同侧颈内动脉。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CF的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瘘口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8例外伤性小瘘口CCF病例的回顾性研究,阐明其临床特点.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通过微导管用MDS推进系统将可脱性弹簧自瘘口逐个推入海绵窦消灭瘘口.并对外伤性小瘘口CC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技术要点进行讨论.结果:8例外伤性小瘘口CCF病例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外伤性小瘘口CCF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通过微导管用MDS推进系统推入可脱性弹簧,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一定技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0例,其中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CCF患者,对患者眶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 9例CCF患者均显示眼上静脉迂曲扩张、眼上静脉反向血流及动脉化血流频谱,扩张的眼上静脉管径在2.2~5.0 mm.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伤性CCF经济、无创、准确,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修莉  高丽缘  刘影  么刚 《医学信息》2007,20(5):805-808
目的探讨B超及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对受检者行B型超声及颅脑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超声可发现增粗的眼上静脉与脉搏同步搏动,并能检测血流频谱,CT检查发现23例均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8例动脉期大脑中静脉显影并扩张。其中一例同时合并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结论B型超声及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海绵窦血栓形成(cavemous sinus thrombosis,CST)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因该病诊疗有其特殊性,易被忽视,难以正确诊治,死亡率可达30%左右,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1].现结合海绵窦解剖特点综述文献,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9.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肝脏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 30~ 50岁 ,女性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而对一些巨大的肝血管瘤外科手术非常困难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栓塞剂国内应用较多 ,不同的栓塞剂对术后反应不一。我院自 1 997年 1 0月~ 2 0 0 0年 1月 ,对 1 5例病人采用平阳霉素 磺化油进行栓塞治疗得取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 1 5例。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56岁 ,平均 37岁。主要临床症状有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包块等。肿瘤位于肝右叶 9例…  相似文献   

10.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电图异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2岁,门诊病人。三年前入厕时摔倒,头颅着地,当时昏迷,送医院抢救治疗一周后苏醒。CT示颅中窝颅底骨折。治疗后遗留颅内有规律轰鸣响声感、头昏、头胀痛及右眼胀痛等不适。近一月因耳鸣加重,特别是在安静躺下后明显,影响睡眠而就诊。查体:两鼻唇沟大致对称,双额纹对称存在,右眼比左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25例,下消化道出血19例,所有病例均行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止血率为10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明胶海绵已成为骶骨肿瘤术前栓塞的首选材料,但针对小颗粒明胶海绵对栓塞效果及栓塞后并发症的影响未见明确报道。 目的:观察小颗粒明胶海绵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后手术出血量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对15只犬行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1,2,3 d模拟骶骨肿瘤手术测量出血量变化;病理观察栓塞区膀胱、直肠、臀部肌及坐骨神经变化。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第3天出血量高于第1,2天(P < 0.05),栓塞后第1天与第2天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运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栓塞犬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时,最小动脉是50 μm的微动脉,但主要集中在100-200 μm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显示栓塞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近端血管级别为其一级分支,此时犬盆腔脏器组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经眼上静脉入路行海绵窦栓塞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经眼上静脉入路行海绵窦栓塞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部标本24个,解剖观测眼上静脉及其眶外属支的形态、长度及外径等。结果:①眼上静脉由眶上静脉支和内眦静脉交通支组成。眶上静脉支穿经眶上孔处外径为1.3mm。内眦静脉外径为1.4mm,距内眦6~8mm,其交通支外径为1.4mm;②眼上静脉在眶腔内分为三段,外径平均达2.1~2.5mm。结论:经眼上静脉眶外属支入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27例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在48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结 果随访4月.3年,27例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3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0例,持续性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及时防止破裂动脉瘤再出血,并为后续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提供条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在48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随访4月~3年,27例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3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0例,持续性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及时防止破裂动脉瘤再出血,并为后续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提供条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血液透析而建立的动静脉通路(内瘘)因长期、反复穿刺,可并发假性动脉瘤形成。用人造血管置换内瘘假性动脉瘤段,是重建内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1994年8月成功进行1例人造血管置换内瘘假性动脉瘤术,报道如下: 1 资料及结果 患者、男、58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于6年前在左前臂作桡动-静脉内瘘用于血透,3年后左前臂内瘘局部血管开始呈瘤状扩张,继发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决定应用人造血管重建血管通道,采用臂丛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选1长度20cm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上海产20cm、口径5mm,经120℃、15磅高温高压消毒30分钟)1段,于肘关节前及桡动静脉瘘口处各作—3cm切口,解剖出头静脉及桡部未阻塞之动静脉通道,完全剥除有血栓段血管,利用该血管隧道将PTFE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死亡率25%~60%。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开颅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但血管内栓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精心的护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共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是脑动脉瘤治疗的唯一途径。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栓塞疗法以其安全、方便、快捷、损伤小的特点越来越赢得医疗界、病人及家属的关注。但栓塞疗法术后病人常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改变及神经功能缺失、头痛等不良反映。如何控制这些不良反映的发生,这为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课题。自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我科对3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栓塞疗法进行了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均恢复良好。现将具体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海绵窦三角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颅底标本,在手术显微镜(目镜10×有测微器)下解剖和观测。海绵窦外侧壁下份内有Parkinson三角,我们还观察到其上方另有一个三角,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游离缘的后份形成。海绵窦顶亦呈三角。确定了这三个三角的界限。研究了动眼神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交点、滑车神经与眼神经的交点在窦壁上的表面投影。观察了通过各个三角内的颈内动脉各段及其分支。从而明确了窦壁内结构与窦内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找寻海绵窦内诸结构入路,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分析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7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