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u W  Guo D  Miao J  Liu C  Hu S  Liu W  Jiao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93-295
目的 分析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肺低灌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探讨肺动脉受累程度与肺低灌注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收集CT显示侵犯肺动脉的中央型肺癌患者26例,行肺血管DSA检查,观察肺低灌注的DSA影像特征,描绘受累肺叶及健侧对应区域肺实质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26例中38支叶肺动脉受侵,34个肺叶(89.5%)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受累后狭窄累后狭窄程度程度密度切相关(P<0.05)。DSA像上肺血管征表现为肺动脉中断(11.8%,4/34)或分支数量减少(88.2%,30/34),末梢肺动脉消失(41.2%,14/34)或减少(58.8%,20/34),肺实质征表现为肺组织毛细血管充盈消失(14.7%,5/34)或减弱(85.3%,29/34)。结论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该动脉供血区域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肺实质征及肺血管征是肺低灌注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目前,支气管动脉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供血已达成共识,而肺动脉是否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供血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供血及其与肺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做好肺动脉标记,然后用碘普罗胺非离子型造影剂作选择性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肿瘤中肺动脉的供血及其与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中有肺动脉供血者34例(79.07%),无供血者9例(20.93%);周围型肺癌显影率(100.00%)高于中央型肺癌(6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鳞癌显影率(91.30%)高于腺癌(61.11%)(P〈0.05);低分化癌显影率(95.00%)高于高、中分化癌(65.22%)(P〈0.05);肿瘤越大,显影率越高(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癌中,肺动脉参与了大多数肿瘤的血液供应,且肺动脉供血与肿瘤大体分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与肿瘤的分期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GM  Zhao JW  Chen YX  Tian F 《癌症》2006,25(7):885-887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况: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O.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兰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像)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 MSCT 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 CT 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 像)显示最佳。结论 MSCT 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共75例,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鳞癌22例,腺癌3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4例,癌肉瘤1例。其中71例(右肺35例,左肺36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药物均为联合用药,顺铂40~100mg+丝裂霉素10~30mg。其余4例纵隔型肺癌未作造影,直接在胸主动脉内给药。治疗结果:显效(CR+PR)计41例(54.6%),有效(CR+PR+S)计71例(94.7%),进展(P)计4例(5.3%)。作者对肺癌的血供,胸主动脉内给药及避免并发症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灌注血管立体构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肺癌介入治疗宜采用的动脉,研究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的立体构筑。方法:5 例手术切除肺癌标本应用10 % ABS丙酮液从肺动脉高压灌注进行肿瘤血管铸型,并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肺动脉立体构筑。78 例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内毛细血管床。结果:按动脉分布,肺癌组织可分为三个不同区带:支气管动脉主要供应肺癌的中心区;肺癌外带肺动脉相对密集,呈向心直行并互相吻合;癌周组织带有粗大纡曲走行的动脉,向肺癌组织内或包膜内延伸。结论:证实肺动脉参与肺癌供血。认为晚期肺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中,宜辅以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附6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提高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对62例中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s法行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结果 鳞癌26例,腺癌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腺鳞癌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显效(CR)7例,有效(CR PR)38例,无变化及疾病进展(NC PD)24例。结论 治疗效果,鳞癌好于其它病理类型,多血管型好于少血管型,中心型好于周边型,肺转移癌几乎无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15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前后380人次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186支,其中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157支,正常支气管动脉29支。155例肺癌中,灌注后支气管动脉主干变细,肿瘤内血管减少或瘤中心区血管稀疏等明显改善者124例,占80%。结果提示,多血管型者在灌注前后瘤血管变化越大,疗效越好;少血管型及前后摄片对比变化不大者,效果不满意。同时作者就肺癌灌注前后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特征以及造影表现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彭长福  王锁才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8):597-599,T000
21例转移性肺癌经支气管动脉造影(IA-DSA)确定靶血管后,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药物,发现瘤区供血丰富者有明显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2%。BAI有助于提高转移性肺癌的缓解率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7月1日~2002年12月31日43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0/43),术后30d死亡率4.7%(2/43),术后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32/39)、51.7%(15/29)及31.3%(5/16)。结论:同时性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介入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68例肺癌患者给予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其分支及肿瘤血供情况,超选至靶血管,先行局部化疗药物灌注[卡铂(CBP)/表柔比星(EPI)/5-氟尿嘧啶(5-Fu)等],后以明胶海绵进行栓塞,间隔4~6周再次作化疗栓塞,68例共行136次。结果 68例大多供血丰富,二次介入治疗者肿瘤血供减少,治疗有效率(RR)为82.3 %;临床受益(CBR)率97 %,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特别是粒细胞减少,与常规静脉化疗的毒副作用类似,未见其他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有较佳的近期疗效与CBR率,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对58例中晚期肺癌,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丝裂霉素、阿霉素或足叶乙甙等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结果:完全缓解9例(15.5%),部分缓解42例(72.4%),稳定5例(8.6%),恶化2例(3.4%);总有效率达88%。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血供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采用硅酮灌注技术对20例新鲜支气管肺癌手术切除标本的肺动脉血供进行了微血管摄影研究,其中鳞癌11例,腺癌6例,肺泡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2例。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血供的有无和多少与肺癌的部位,活跃程度,肿瘤生长方式,局部环境变化有关,并随着上述因素的改变而随之发生变化;肺动脉血供不但可供养肿瘤的周边,也可进入肿瘤内部;大部分肿瘤区的肺动脉血管量通常少于周围正常肺组织中的肺动脉数量。本研究结果提示:(1)对肺癌肺动脉血供应该用综合和动态的观点予以评价。(2)在进行肺动脉灌注化疗时,需要对病例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将灌注导管置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在中心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已成为中心型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自1987年至2005年对56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其中支气管完全袖式切除30例,楔形袖式切除26例;肺动脉干侧壁切除40例,袖式切除16例。结果 本组手术近期死亡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54)、48.1%(25/52)、34.0%(17/50)。结论采用支气管肺动脉同时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减少了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安全、合理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6.
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征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征象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王大伟,杨海山,赵锋,杨淑琴,冯玉良1987年8月至1992年3月,我院对120例中、晚期肺癌,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246例次。现报告如下,并重点讨论肺癌的供血及造影征象。材料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重塑的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据国际肺癌分期标准,16例Ⅲa期,42例Ⅲb期肺癌患者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做了支气管动脉造影。血管造影片由放射科医师阅读,并由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处理。随访患者,收集资料。结果 支气管动脉造影血管的共同特征是不同程度扩张、过度增生交织呈网状,造影剂漏出,肿瘤区有不同程度的染色。特殊的征象是有30例癌周血管呈放射状生长,包括20例小细胞肺癌(66.7%),7例腺癌(23.3%),3例鳞癌(10.0%);另一个特征,16例癌周有一粗大环行的血管;5例具有上述两种特征。随访中,癌周有血管呈放射状生长的患者中,19例发现有血行转移(63.3%),3例锁骨上淋巴转移(10.0%);2例治愈性切除后6个月、30个月局部复发(6.7%)。而癌周无血管呈放射性生长的28例患者中,仅2例发现血行转移。血行转移率两组中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重塑癌周血管呈放射性的生长是癌血、淋巴高转移率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8.
中央型肺癌的介入化疗加放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央型肺癌经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加^60Co放疗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48例,均经病理证实,行支气管动脉及其它供血动脉灌注化疗,一周后行^60Co外照射放疗。结果 48例治疗后有效率(CR PR)66.7%,6例获得手术根治机会,随访13-3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5%,60%。结论 介入化疗加^60Co放疗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获取23例经组织学/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在工作站上将强化前后的图像行减影处理,得到肺动脉(PA)期、肺实质(PP)期、肺静脉/降主动脉(DA)期图像,并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测定癌肿的起始强化时间、峰值时间,以及癌肿在肺动脉灌注期(包括PA期及PP期)及主动脉灌注期(DA期)的强化率,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测得三种微循环灌注模式:14例(60.9%)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在体循环期达到峰值,体循环期强化率较肺循环期高(P<0.001),提示癌肿为肺/体循环双重供血,以体循环为主;7例(30.4%)在体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完全为主动脉供血;2例(8.7%)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主要由肺动脉供血。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技术可以对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Tan LL  Han MJ  Li YB  Jiang JD  Li SX  Zhou SP 《癌症》2007,26(1):73-77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与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血供诊断提供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简便、全面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i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其中25例行支气管动脉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成像.每个肺癌病灶同时行VR彩色三维成像,用肺癌病灶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其血供状况.结果:68例肺癌血管三维重建显示供血血管,其中59例肺癌仅见支气管动脉;5例肺癌仅见肋间动脉:4例肺癌呈混合型,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4例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见支气管动脉进入其内.2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CTVE可较好显示其开口及血管内腔状况.72例肺癌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分为4种类型:无色彩(11例),轻度(17例),中度(32例)和重度(12例),其增强后增加CT值分别为(6.16±2.23)Hu,(15.71±3.13)Hu,(25.47±2.71)Hu,(44.31±19.68)Hu.72例肺癌VR彩色成像红色色彩分布形态与其CT强化形态两者一致率为86.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可较好显示肺癌供血血管及血供状况,是诊断与评价肺癌血供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