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为预防治疗残胃Hp感染提供参考,降低残胃Hp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毕Ⅰ式53例、毕Ⅱ式45例、胃空肠吻合术式24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14 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残胃组织Hp感染率,对残胃病变、Hp感染、胆汁反流及反流程度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Hp感染率毕Ⅰ式组为64.44%,高于毕Ⅱ式组的32.08%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Ⅱ式组胆汁反流发生率为54.72%,高于毕Ⅰ式组的33.33%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阴性组Hp感染率为55.56%,高于胆汁反流阳性组的22.00%(P<0.01),但不同程度胆汁反流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残胃癌与残胃吻合口溃疡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6.67%、55.56%,明显高于残胃炎组的2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吻合方式残胃的Hp感染率不同,胆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为降低术后胆汁反流及Hp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可考虑胃空肠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发病相关因素的认识。方法对121例老年人采用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老年病人占同期内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47.1%;术后残胃9例(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病理示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89例,伴糜烂变化13例,肠上皮化生16例,鳞癌1例,腺癌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27例,阳性率22.3%。结论老年人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率较高,与手术胃、胆囊疾病、及糖尿病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残胃胃镜检查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术后时间、胆汁反流、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并与同期240例非残胃进行胃镜检查患者(对照组)的Hp感染率、抗Hp治疗结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残胃Hp感染率为32.1%(77/240),低于对照组的70.0%(168/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胃不同原因手术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胆汁反流者低于无胆汁反流者,Billroth-Ⅰ式术后高于Billroth-Ⅱ式术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Hp感染率下降,发生残胃病变者高于无残胃病变者(P<0.05).两组抗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Hp感染率虽然偏低,但Hp与残胃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对残胃定期行Hp检查,特别是对Billroth-Ⅱ式术后、术后近5年、无胆汁反流的Hp感染率高的患者,对合并Hp感染的残胃患者,应行Hp根除治疗,常用的抗Hp的治疗方案同样适合于治疗残胃的Hp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病变患者4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残胃病变中胆汁反流占57.1%;幽门螺杆菌阳性占40.5%,胃癌、胃溃疡和残胃炎各组之间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毕Ⅱ式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毕Ⅰ式(P<0.05),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毕Ⅰ式(P<0.05);术后1年内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8%和27.3%,显著低于1年后的85.0%和55.0% (P<0.05).结论 合理选择术式避免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12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基本病因.方法 将研究人群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及对照组.统计其引起胆汁反流的病因,并比较两组HP感染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以胃大部切除和胆系疾病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7.0%低于非反流性胃炎组42.0%.结论 幽门解剖及功能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损伤作用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美玲 《现代保健》2009,(32):26-27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以及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7—2008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部手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都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动物实验还证实两者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但是,胆汁反流及Hp对致炎症、致肿瘤作用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对数年来我院诊治的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因分析,并初步探讨胆汁与Hp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关系.  相似文献   

8.
残胃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术后残胃病变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的关系。本文分析207例胃大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残胃病变表现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表明采取BillrothⅡ(BⅡ)式手术残胃发生残胃炎、吻合口炎及食管下段炎的发病率高,胆汁反流明显;残胃癌发病率也相对高。建议对溃疡病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BⅡ式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海容 《中国校医》2011,25(6):438+440-438,440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方法 将8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吗丁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和77.5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也称硷性返流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胆汁液返流至胃内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病变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残胃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汁反流占51.4%,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37.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毕Ⅱ式幽门螺杆菌占41.7%及胆汁反流占54.2%,发生率高于毕Ⅰ式,手术时间长者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短者,残胃病变中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幽门 螺杆菌感染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残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炎32例,经胃镜、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分幽门螺杆菌(Hp)阳性与阴性两组,两组均用枸橼酸铋钾加多潘立酮治疗,其中Hp阳性组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根除Hp.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消失情况,以及胃黏膜炎症、黏膜异型增生和胆汁反流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经一个疗程后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都消失,残胃急性炎症消退,胆汁反流被控制,胃黏膜异型增生减轻或恢复为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残胃炎用枸橼酸铋钾加多潘立酮治疗,其中Hp阳性者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根除Hp,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营军  魏艳 《现代保健》2010,(11):68-69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口服;UDCA组给予UDCA 250mg,1次/d,餐前口服;莫沙必利联合UDCA组给予UDCA 250mg,1次/d,餐前口服,联合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随访量化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患者资料档案。结果莫沙必利联合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单用UDCA组和莫沙必利组(P〈0.05);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UDCA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Hp对其疗效可能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胃镜检查结果和采用三明安信技术生物公司生产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检测Hp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无胃或胆囊手术者占54.769/6(92/168),有胃或胆囊手术者占45.24%(76/168),Hp阳性者48.86%(82/168)。病理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结论:在基层,胃镜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最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从甲荣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17-3217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 将2009年4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2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胃内胆汁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以上的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经胃镜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1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表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56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8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30例,治疗后14例,根除率53.33%;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28例,治疗后20例,根除率2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快速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h胆汁的影响。方法: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之间接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0名,随后将所选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配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与对比,并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的有效治疗率(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在贵 《现代保健》2012,(27):16-17
目的:探讨柴平左金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7%、9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7%、88.3%(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结论:柴平左金汤辩证加减治疗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临床效果明显,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易红艳 《现代保健》2012,(20):39-41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胃乐宁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改善及胃内24h胆汁反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24h胆汁监测结果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胆汁反流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越鞠丸配合熊去氧胆酸对肝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效和血浆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越鞠丸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变化和胃镜检查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TL和VIP水平,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MTL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VI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98%、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越鞠丸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浆MTL及VIP水平,可为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