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正调理口服液用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予扶正调理口服液口服,150 mL/次,2次/d;对照组口服地榆升白片,3片/次,3次/d,均连服30 d。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值。结果两组用药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均<0.05)。观察组用药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扶正调理口服液对化疗后患者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Ranson评分≥3分为重症胰腺炎标准。对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均数比较,Spearman相关性检验、ROC分析以及计算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多[(15.16±5.06)×109/L vs(11.05±1.76)×109/L,P=0.00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比值大(18.95±12.13 vs 6.63±3.44,P=0.000)。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SAP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P=0.000及0.571、P=0.000。白细胞总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798(95%CI:0.670~0.925),最佳预测分界点为12.55×109/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906(95%CI:0.830~0.981),最佳预测分界点为7.85。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0.00%、86.84%、5.32、58.33%、83.33%和85.00%、92.11%、10.77、73.91%、90.63%。两者AUC比较,Z=4.59>1.96,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和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均系多种病因所造成的综合征。正常成人外周白细胞总数一般在5,000~10,000的范围内。凡低于4,000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低于2,000者,则因其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而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由于嗜中性粒细胞占大多数,约为50~60%,故白细胞总数的变动,大多由其所造成。粒细胞缺乏症通常伴有白细胞减少。但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不一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这是由于它种白细胞的代偿性增加的缘故,如患肠伤寒时,嗜中性粒细胞数虽减少到0.5%,但白细胞总数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盖藤对骨性关节炎(OA)大鼠血常规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OA模型,将随机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冠盖藤高、中、低剂量组。经药物干预28 d后,检测血常规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出现升高,经冠盖藤干预后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下降,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以高剂量组最明显。结论冠盖藤的抗炎镇痛机制之一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武夏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654-655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AECOPD合并的细菌感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入院AECOPD患者109例,随机分成PCT组(n=52)和常规治疗组(n=57),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PCT组通过血清PCT测定来指导抗生素使用,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率、临床有效率、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CRP)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CRP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率、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常规组与P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AECOPD治疗中参考PCT水平应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而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430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凤玲 《山东医药》2008,48(23):63-64
检测430例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对计数水平不同者的病情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显著升高者与正常者相比,中、重度IcH比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认为ICH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与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项目之一,以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CK-MB值将病人分为低、中、高组,测定、统计每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K-MB值,并分析确定各组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CK-MB值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K-MB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肺结核(PTB)与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为PTB患者111例(PTB组)及细菌性CAP患者120例(细菌性CA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比较NLR与血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CAP组NLR、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水平明显高于PTB组,淋巴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低于PTB组(P<0.05),两组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中当NLR=4.75时,其鉴别PTB和细菌性CAP的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65.0%,且NLR曲线下面积(0.702,95%CI:0.630~0.773)显著大于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ESR。结论 NLR在PTB和细菌性CAP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炎性指标(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及ESR),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噻氯匹定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2岁。因发热、咽痛 4天 ,于 1998年 8月急诊入院。入院前 1个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 ,术前开始口服噻氯匹定 (ticlopidine) 2 5 0 mg,每日 2次 ,服药前查血常规 :白细胞 7.6×10 9/L,中性粒细胞 0 .80 ,红细胞 3.5 9×10 1 2 /L,血小板 2 18× 10 9/L;服药后第 2天白细胞减少 (3.5× 10 9/L) ,中性粒细胞下降 (0 .5 1) ,1周后查白细胞 3.7×10 9/L ,中性粒细胞 0 .49;遂将噻氯匹定减量为 2 5 0 mg,每日 1次。服药第 9天 ,出现皮疹 ,口服强的松 5 mg,每日 3次 ,服用 1周皮疹消失。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以及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症状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2007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社区的36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Ⅳ级)分为红霉素组(常规治疗+红霉素375 mg/d)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31例稳定期COPD患者完成。(1)与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治疗3、6个月后痰的炎症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红霉素组治疗3、6个月后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6个月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P0.05)。(2)与治疗前相比,红霉素组在治疗6个月后痰和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减少(P0.05)。(3)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无显著差异。(4)与对照组及组内比较,红霉素组治疗6个月后6 m in步行距离(6MWD)显著提高(P0.05)。(5)红霉素组治疗6个月后一般健康状况(GH)较治疗前提高(P0.05),社会功能(SF)治疗3、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MRC呼吸困难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霉素组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减少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抑制其活化;提高运功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危重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2月3日至2月27日收治的19例NCP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me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心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给予抗病毒、抗炎、抗凝等治疗,并全程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NCP危重症患者早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s-CRP、PCT、cTnI、NT-proBNP、D-Dimmer、PT、APT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发展为危重症时,淋巴细胞计数、Fib降低(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hs-CRP、PCT、D-Dimmer、PT、APTT、INR均升高(P<0.05),极少部分患者cTnI、NT-proBNP无异常。治疗好转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hs-CRP、PCT、D-Dimmer、PT、APTT、INR均降低(P<0.05)。D-Dimmer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76,P=0.01),与LDH(r=0.52,P=0.00)、hs-CRP(r=0.38,P=0.00)、白细胞总数(r=0.62,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r=0.61,P=0.01)、PCT(r=0.44,P=0.01)、CK(r=0.41,P=0.005)、NT-proBNP(r=0.48,P=0.003)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r=0.47,P=0.04)、PCT(r=0.49,P=0.03)与死亡呈正相关。NCP危重症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高,好转患者各项评分明显降低。结论NCP患者危重症时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死亡风险,根据D-二聚体变化给予适量抗凝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适时的抗感染治疗及激素应用和全程的心理疏导对NCP危重症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并分析AECOPD病人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2例AECOPD患者,检测其在治疗前及使用抗生素后10~14天的CRP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在急性加重期CRP水平明显升高(57.224±54.86552 mg/L),而治疗后迅速下降(10.3976±15.1405 mg/L),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CRP与预后具有正相关,抗感染疗程及住院时间有随CRP增高而延长趋势.结论 CRP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15,(10)
<正>患者1:男,57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发现血糖升高5 d"于2012年10月30日入院,入院前5 d查随机血糖为23.8 mmol/L,入院前1个月内2次出现傍晚体温升高,波动于38~39℃,并伴有寒战、盗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予以抗感染及退热治疗后好转。实验室查血常规:白细胞12.97×109/L,血红蛋白91 g/L,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围术期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8 h、16 h、24 h、48 h和72 h记录体温(膀胱温)、评估SIRS评分、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体温、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均在术后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至术后72 h仍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手术结束即刻显著上升,至术后72小时仍未有下降趋势,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在术后8 h、16 h、24 h、72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8 h、16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SIRS评分、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体温、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叶青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验性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烟熏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法复制COPD模型,将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三叶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分别为0.5、1.0、2.0 g/kg),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肺组织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炎症细胞数和白细胞比率。结果三叶青各剂量组CRP、IL-6水平及炎症细胞总数及白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高、中、低剂量组炎症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中CRP、IL-6水平及炎症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叶青水提物能够抑制COPD大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潘正论  郏雁飞  吴倩  王梅英 《山东医药》2008,48(20):111-111
目前,成人Still病的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表现为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应急反应的相关指标变化. 1血液骨髓学检查 血常规多表现为轻中度贫血和白细胞增高,病情活动期常有血小板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较白细胞增高更为特异,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感染后小鼠血常规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变化。方法 从青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以口服灌胃法感染昆明小鼠25只(3条/只)。于感染前2 d和感染后第2、7、14、21、28、35、42、49天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LISA法);于感染后第49天处死全部小鼠,解剖并仔细查找小鼠体内的曼氏裂头蚴。结果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白细胞总数在第2天明显升高;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于感染后第14天开始检出,于第21天从全部小鼠检出。在小鼠多个组织器官检出曼氏裂头蚴,其中以皮下肌肉多见。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动物模型,该法造模简单、经济。白细胞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曼氏裂头蚴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主因"面部皮疹2年余,伴巩膜充血半年"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出现左颧部红肿,伴疼痛不适,此后患者面部反复出现红色皮疹,有触痛,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行皮肤活检示:真皮全层弥漫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壁增厚;诊断为Sweet病,曾口服雷公藤及非甾体抗炎药,面部皮疹略好转.入院前半年患者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再次出现面部及双手背、双手掌红色皮疹,左眼巩膜充血及见光流泪.病程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81×109/L(患者平时白细胞为2×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0.74,红细胞沉降率(ESR):62 mm/1 h,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均为阴性.入院前1周左巩膜充血加重,有异物感,同时出现右巩膜充血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78例,取双侧曲泽穴、内关穴或足三里穴、内庭穴,与化疗同步采用SPWA型白细胞增长仪进行体表穴位电脉冲治疗,于治疗结束后多次抽取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取最低值与化疗前最低值进行自身对照.发现化疗后患者最低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化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防治白细胞下降有效率高达88.46%,无严重不良反应.认为体表穴位电脉冲法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连花清瘟胶囊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建议所有患者忌食油腻刺激、生冷、辛辣食物,多饮水,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各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清IFN-γ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均下降,研究组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咳嗽、鼻塞、咽干咽痛、发热等症状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可明显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使患者血清IFN-γ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恢复到患病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