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隆德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脊液乳酸(CSF-L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柳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隆德概念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72 h、7 d、14 d CSF-LA含量、颅内压(ICP),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预后。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CSF-LA含量、IC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CSF-LA含量、ICP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8 h、72 h、7 d CSF-LA含量、ICP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5)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隆德概念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SF-LA含量、ICP,减轻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缩短ICU入住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抢救治疗,同时早期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合生元制剂治疗。结果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分泌型Ig A(S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光纤放大系统(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和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4.
瓦常文 《内科》2014,(4):413-414
目的分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入住ICU时间分为观察组(术后立即入住ICU)和对照组(术后2 d入住ICU),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良好率、中重残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残、重残、植物状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及早送入ICU病房,可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良好的几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66例,根据高压氧治疗时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及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1~3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5~20 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预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促进重型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钠肽(BNP)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41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2例)和死亡组(19例),在入ICU当日予以连续的BIS监测,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于监测当日取静脉血检测GFAP和BNP的水平;分析BIS与GCS评分及GFAP、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入住ICU时间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3.86,均P0.05)。死亡组患者的BIS、GCS评分均低于生存组,GFAP和BN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87、2.35、3.61,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BIS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3.21,P0.05),与GFAP和BNP水平呈负相关(r=-2.79、-3.49,均P0.05)。结论 BIS、GFAP和BNP水平能反映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其预后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5.0%比6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比45.0%)(P0.05)。结论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监护室(ICU)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收治的LCOS患者74例,根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期间对血滤机进行加温处理,治疗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期间对血滤机进行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治疗6、24、72 h肛温,治疗前及治疗72 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24、72 h肛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MO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 APACHEⅡ评分与MO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寒颤、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维持ICU LCOS患者器官正常功能,改善患者循环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9月入住ICU的成人(≥18岁)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选取60例,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数据分析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常规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结果:PICCO组患者开始降温的6h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大(P<0.05),在亚低温维持阶段,平均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小(P<0.05).各时段平均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14d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PICCO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PICCO组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脑灌注压高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PICCO通过对容量性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地控制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患者血容量,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3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三组,重度组(3~8分)22例,中度组(9~12分)45例,轻度组(13~15分)36例,并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Ⅰ~Ⅲ级)19例和预后良好组(Ⅳ~Ⅴ级)84例。对比轻、中、重组入院时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颅脑外伤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随着颅脑外伤加重,血清Copeptin和APACHEⅡ评分逐渐提升,血清IGF-Ⅱ水平逐渐降低(P 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葡萄糖(Glu)、Copeptin水平、CT分级≥Ⅳ级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血清IGF-Ⅱ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χ2/t/Z=-5.747、-2.428、-5.714、8.153、-6.551、-5.699,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lu[OR(95%CI)=1.085(0.085~1.105)]、Copeptin[OR(95%CI)=2.926(1.043~4.206)]、APACHEⅡ评分[OR(95%CI)=2.403(1.292~4.470)]为颅脑外伤患者不良预后危险因素,GCS评分[OR(95%CI)=0.557(0.411~0.754)]、IGF-Ⅱ[OR(95%CI)=0.779(0.377~0.966)]为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Copeptin+IGF-Ⅱ+APACHEⅡ评分预测颅脑外伤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6,P 0.05),明显大于Glu、Copeptin、IGF-Ⅱ、APACHEⅡ评分单独预测(Z=3.128、2.212、2.365、2.212,P 0.05)。结论 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opeptin、IGF-Ⅱ水平和评估APACHEⅡ评分有助于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开颅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h、24h、7d观察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伤后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ICP、血糖在术后24h、7d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术后12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疗效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可降低伤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brain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脑室内置管监测并控制ICP以指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远期临床疗效中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室内ICP监测应用于重型TBI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意义。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25例,监护组患者入院后2h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颅内压(ICP)监测,同时行脑灌注压(CPP)监测;并与25例伤情基本相似的非监护组病人比较研究。对照组未行ICP、CPP监护。结果监护组根据ICP和CPP变化及时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非监护组仅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0%和36%(P〈0.01),痊愈和生活自理者分别60%和32%(P〈0.01)。监护组5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9例,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6/25),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动态了解脑的血流灌注,能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有助于临床赢得救治时间,对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7例,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1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分析EVLWI和PVP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VLWI和PV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入住ICU第1天两组患者EV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2、3天死亡组患者EVLWI均高于生存组,入住ICU第1、2、3天死亡组患者PVPI均高于生存组(P0.05)。生存组患者入住ICU第2、3天EVLWI和PVPI低于第1天,入住ICU第3天EVLWI和PVPI低于第2天(P0.05);死亡组患者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VLW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31、0.625,P0.05);PVP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658、0.610,P0.05)。绘制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以入住ICU第3天EVLWI11.65作为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71.6%;以入住ICU第2天PVPI4.95作为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84.7%。结论 EVLWI和PVPI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入住ICU第2天PVPI、入住ICU第3天EVLWI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5例VAP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及转出或死亡前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生存组第5天和转出或死亡前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PCT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0.647,P0.01),PCT、CPIS评分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35,P0.01和r=0.548,P0.01)。结论动态监测PCT与CPIS评分对VA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简称APACHEⅡ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ICU危重症患者94例并跟踪28 d,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6例)和死亡组(28例),收集第1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1)、第2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2)资料,计算APACHEⅡ变化率;比较2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和APACHEⅡ变化率;采用ROC曲线比较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预测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高于生存组,而APACHEⅡ变化率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Ⅱ变化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变化率预测总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高于APACHEⅡ1的曲线下面积0.775(P0.05)。APACHEⅡ变化率的最佳界值为0.21(敏感性60.7%,特异性95.5%)。结论: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高于单纯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TBI的临床资料,采用ICP监测者为观察组,未采用ICP监测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降ICP治疗;观察组根据ICP监测结果采取降ICP有效措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2.5%, 29/40;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4~5分)高于对照组(37.5%, 15/40;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TBI术后持续ICP监测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降ICP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正压通气(IPPV)联合常规吸痰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心率(HR)、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支持时间、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24 h吸痰次数、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 HR、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多于对照组,24 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能有效提高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吸痰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80例老年SP患者,根据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各项实验室指标最差值计算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同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对应时间血乳酸清除率。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S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以入院后28d预后为研究终点,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4例。死亡组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呈线性相关(r=0.55,P0.05),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患者入ICU 24h、72h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95);入ICU 1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为0.93、0.92、0.90、0.95)。结论密切监测入ICU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老年SP患者预后有较强的可靠性,两者联合可作为评估S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