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可能与脑梗死患者END有关。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根据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n=42)和无END组(n=9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情况、病变累及内囊后肢情况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腔隙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END发生率为30.4%(42/138)。(2)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率、入院时NIHSS评分、TC、LDL、Hcy、CRP、24 h MDBP及24 h DBP-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病灶累及内囊后肢者所占比例、FPG、HbA1c、24 h MSBP、24 h SBP-CV高于无END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MSBP〔OR=3.077,95%CI(1.025,9.240)〕和24 h SBP-CV〔OR=10.074,95%CI(4.203,24.147)〕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END发生风险较高,收缩压升高及其变异性增大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将57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记为A组,将43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记为B组,两组患者入院后72 h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的变异系数。结果 A组24 h SBP、24 h DBP、夜间SBP变异系数均低于B组(P0.05);两组日间SBP、日间DBP、夜间DBP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用 CT或 MRI诊断有或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 ,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 脉压增大可能与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腔隙性脑梗死(LI) 和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及住院年龄≥60岁的高血压病人12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头颅MRI检查,并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将患者分为杓型组(48例)和非杓型组(78例)。结果 非杓型组24hSBP(136.39±12.45)mmHg、dSBP(138.78±11.67)mmHg、nSBP(133.56±11.7)mmHg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ASBP%为3.38±1.96,明显低于杓型组11.54±2.41, 两组患者24hSBP、dSBP、nSBP、A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LI46例(58.97%)、WML41例(52.56%),杓型组LI13例(27.08%)、WML11例(22.92%),非杓型组LI、WM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高血压可增加LI和WML的发生率。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恢复杓型节律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6.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有统计显示:在脑卒中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6.5%[1].与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不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和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1 ,2 ] ,但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却少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高血压患者 87例 ,排除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根据有无蛋白尿分为两组 :①蛋白尿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 8例 ,平均年龄 5 5± 1 2岁 ;②无蛋白尿组 45例 ,男性2 6例 ,女性 1 9例 ,平均年龄 5 2± 1 1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 1 40mmHg,舒张压≥ 90mmHg。1 .2 尿蛋白测定收集 2 4h尿液 ,加叠氮钠 ,采用美国Beckma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5例,其中房颤组54例,非房颤组91例,采集临床基线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与心脏彩超检查,记录相关参数.行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 房颤组24h加...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005年2月至213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5例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同时期住院的3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在2019年9月~2020年7月就诊于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6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腹部超声检查.以动态血压测量参数中24 h收缩压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息者24小时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随访3年,按不同预后分为三组,A组41例,随访期间无再发生脑血管病和痴呆表现;B组23例,有痴呆和静止性损害表现,包括腔隙性和弥漫性脑白质损害;C组27例,有进展性脑梗死表现。另设20例为对照组(健康体检正常者)。四组每年均进行一次头颅MRI检查和血压监测。结果 A组24小时、白天收缩压,24小时、白天及夜间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首次;B组明显低于首次;C组24小时和白天收缩压均低于首次;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预后良好者血压趋于升高,进展性梗死和痴呆者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5,0.603,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并伴有明显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其存在内皮功能损害的可能,血压波动增大可能是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防治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对50例高血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及33例不伴有脑梗死的高血压患(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观察其随测血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夜间(10pm~6am)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显低于对照组,夜间、白昼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 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机体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机制紊乱,较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严重;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过低可能是部分高血压患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脂异常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34例和非高胆固醇组33例,进行24hABP监测,对两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高胆固醇组相比,高胆固醇组的24h收缩压(24hSBP)、日间收缩压(dSBP)、24h脉压均值(24hPP)、日间脉压均值(dPP)均增高(P〈0.05)。高胆固醇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高于非高胆固醇组(P〈0.01),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非高胆固醇组(P〈0.05)。而两组之间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V与血脂异常具有正相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既往未治疗或已停止降压药物治疗4周以上,且同时完善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晨峰血压水平是否超过28.67 mmHg(所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的最高四分位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116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非晨峰血压增高组相比,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增大,这4个血压变异性指标与晨峰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15、0.316和0.286(均为P0.001);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了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等影响晨峰血压的因素后,除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消失外,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仍显著存在,OR值分别为2.43(1.06~5.59)、2.23(1.16~4.30)、1.32(1.06~1.64)。结论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下降程度、24 h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均与晨峰血压明显相关。与舒张压变异性相比,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更强。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晨峰心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测量,计算机自动计算 HRV 和 BPV 各指标。结果脑梗死组 HRV 各指标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夜间血压下降率脑梗死组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BPV 各指标脑梗死组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中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随访观察 HRV 和 BPV 指标的变化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腔隙性脑梗死(LI)的发生可严重影响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讨PH患者LI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PH患者LI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收治的PH患者586例,其中单纯PH患者236例(PH组),PH并LI患者350例(PH并L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 (Cys 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记录其随访3年预后(包括脑卒中、急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PH患者L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DL、Hcy、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TC、TG、HDL、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2.581,95%CI(1.142,5.832)]、饮酒史[OR=3.109,95%CI(1.129,8.561)]、糖尿病病史[OR=3.957,95%CI(1.524,10.273)]、CIMT[OR=1.520,95%CI(1.100,2.100)]是PH患者LI的影响因素(P0.05)。(3)随访3年PH并LI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高于PH组(P0.05)。结论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CIMT是PH患者LI的影响因素,且PH并LI患者远期脑卒中发生率、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降脂、降糖、控烟酒等干预以降低PH患者L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变异特点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其血压变异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脑靶器官损伤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年龄、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以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对心脑靶器官和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也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会随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血压变异性增加与靶器官损伤之间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分为CLI组(腔隙性脑梗死组)、ACC组(相关临床情况组)和TOD组(靶器官损害组),比较三组间心、肾、眼底损害程度.结果 CLI组与ACC组间的心、肾及眼底损害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CLI组与TO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可能视为TOD组较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是否合并LI将其分为两组,高血压并LI 45例( A组)、单纯高血压53例( B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检测其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及血尿酸( UA)。分析颈动脉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TC、TG、LDL、FINS、HOMA-IR及UA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血UA、LDL、HO-MA-IR有显著相关性( P均<0.05)。结论高血压并LI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