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30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 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联合CVP指导液体治疗;对照组26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EGDT)的达标后,治疗1、3 d的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24 h液体正平衡、血肌酐、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EVLWI+ITBVI组3 d时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呼吸参数、24 h液体正平衡均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纯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容量状态,更合理地指导液体治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检测仪(PICCO)检测的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各18例。PICCO组患者通过PICCO监测患者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后6 h、12 h,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PICCO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ICCO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BNP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48 h内输液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30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CCO监测数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组织灌注,避免过度液体输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冯玉峰  叶宏伟  郑峰 《山东医药》2008,48(31):56-57
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年龄进行随机分组,同时在获得诊断后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液体复苏,然后分别监测复苏O h以及72 h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可以在补充有效血容量的同时,显著地改善CI,提高SVRI,而对于EVLWI没有明显影响.认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应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60例。按照是否行PICCO监测,分为PICCO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尿量、血压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疾病预后情况。PICCO组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全心射血分数(GEF)的变化。评估上述指标对于老年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PICCO组在治疗12、24及48h后,其乳酸及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小时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升压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患者7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但14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治疗后的CI及G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EVLW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存活组的治疗前CI及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明显低于死亡组;存活组在治疗48h后的CI、GEF仍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及EVLWI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CI、GEF、SVRI和治疗48h后的CI、GEF、SVRI和EVLWI均可有效预测患者28d的预后状况。结论PICCO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复苏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其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等血流参数联合监测对老年脓毒性休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8年7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以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为指导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为对照组;另31例行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以ITBVI、EVLWI、CI为指导进行补液治疗,为研究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补液治疗6、24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 vs 45.16%;93.55% vs 70.95%,P均<0.05),平均动脉压(MAP)、CVP、复苏液体量、每小时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2h,研究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显著优于治疗24h,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72h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率及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9% vs 74.19%; 12.90% vs 35.48%,P均<0.05),患者平均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TBVI、EVLWI、CI联合监测指导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系统(PICCO)监测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与血浆NTproBNP含量的相关性及干扰因素。方法:利用PICCO记录36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ITBVI)、血管外肺水(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进行液体管理前后测定血浆NTproBNP含量,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结果:36例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与对应的GEDVI无显著相关性(r=0.247,P=0.146),但ΔNTproBNP(2次血浆NTproBNP含量差值)与对应的ΔGEDVI(2次GEDVI差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0.444,P=0.007)。非机械通气状态下血浆NTproBNP含量与对应的GEDVI则存在显著相关性(r=0.48,P=0.007)。年龄、APACHEⅡ、HR、ΔEVLWI、ΔSVRI与ΔNTproBNP无显著相关性。ΔITBVI、ΔSVI、ΔCFI、ΔCVP与ΔNTproBNP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连续监测血浆NTproBNP含量的变化将更能准确反映血容量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撤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5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n=27例)和撤机失败组(n=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撤机前15 min,撤机后15 min,撤机后30 min,撤机后2d或呼吸机撤除失败再插管时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白细胞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而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撤机后30 min、撤机后48 h时GEDVI、ITBV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后48h时EVLWI、PVP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结论PICCO在ARDS患者撤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Pi CC0监测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联合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实验组30例采用Pi CC0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h、24h液体复苏效果、液体总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与传统组比较,实验组在24 h的氧合指数、Sc VO2、血乳酸均有统计学差异(t=-2.507、3.625、-1.768 P0.05)。2.实验组6h液体总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t=6.039 P0.05),但24h液体总量低于传统组(t=4.785 P0.05)。3.实验组较传统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住院时间短,死亡率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行Pi 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能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降低液体总入量,避免输液过多,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过程中,观察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为复苏指标时相应的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组织灌注的改善及预后. 方法 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液体复苏同时予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标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复苏前和6h后达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其后观察第3天APACHEⅡ变化、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0,P=0.624).但是在存活患者中,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t=2.166,P=0.041;t=2.104,P=0.046),第3天APACHE Ⅱ评分降低(t=2.20,P=0.038),需要进行CRRT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存活患者中,研究组的CVP、ITBVI、GEDVI、CI、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9,P=0.011;t=2.146,P=0.043;t=2.199,P=0.038;t=2.654,P=0.014;t=3.362,P=0.003),EVLWI和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SVV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案,较以CVP为指导的EGDT方案达到更好的复苏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在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并其对ARDS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ICU收治的22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RDS 2012柏林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8例、中度组6例、重度组8例。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的EVLWI、PVPI、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以EVLWI=13 ml/Kg和PVPI=3为界限,分析并比较不同EVLWI水平和PVPI水平患者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中度组、重度组EVLWI、PVPI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EVLWI、PVPI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EVLWI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3.6±6.6)d、ICU病死率69.2%、28 d病死率76.9%均高于低PVPI组(15.3±5.2)d,33.3%,44.4%,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VPI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4.3±6.5)d、ICU病死率57.1%、28 d病死率78.6%均高于低PVPI组(16.4±4.2)d,25.0%,37.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和PVPI水平是评估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高水平EVLWI和PVPI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左西孟旦和米力农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急性发作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2017年10月 ~ 2018年11月入住的HFrEF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66例)和米力农组(56例),在常规心衰指南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或米力农的同时采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不同时段监测患者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在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之间0(h)时CI、GEDVI、ITBVI、EVLW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西孟旦组CI、GEDVI、ITBVI、EVLWI在0(h)、3(h)、8(h)、24(h)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米力农组0(h)CI与ITBVI除在0(h)与3(h)两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CI、GEDVI、ITBVI、EVLWI结果在其余各时间段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CI、EVLEI在0(h)与3(h)、8(h)、24(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BVI、GEDVI除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 左西孟旦组与米力农组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不同时间段其改善效果不同,通过PICCO监测可有效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协助评估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i CCO组(33例)和CVP组(中心静脉压监测,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结局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2h后PICCO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MAP、CI值均优于CVP组(P0.05)。PICCO组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低于CVP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i CCO监测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提高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AMI合并CS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PiCCO组(股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3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和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等指标。结果 PiCCO组48hCI水平高于24h[(2.63±0.38)L/min·m2 vs(2.17±0.42)L/min·m2,P=0.000],48和72hEVLWI、ITBVI和GEDVI水平低于24h,且72hEVLWI、ITBVI和GEDVI水平低于48h(P0.05,P0.01)。监测24h后,PiCCO组cTnⅠ和NT-proBNP[(3984.39±69.37)ng/L vs(4517.29±93.2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尿量和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0.01)。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O监测具有微创、准确、全面、连续监测等优势,可以改善组织灌注,对其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降低AMI合并C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患者置管即刻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记录置管后12、24、36、48、60、72 h及7 d的EVLWI及PVPI,比较其在2组间的差异。选取置管时EVLWI和PVPI值绘制ROC曲线。结果:1置管0 h肺内源性ARDS的EVLWI和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PVPI(r=0.833,P0.01)、EVLWI与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r=0.251,P0.05)、EVLWI与中心静脉压(CVP)(r=0.228,P0.05)显著相关,EVLWI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脏指数(CI)、血管外阻力(SVRI)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PVPI与EVLWI(r=0.833,P0.01)、PVPI与GEDVI(r=-0.236,P0.05)显著相关。3在ARDS的前48 h,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的EVLWI与PVPI有统计学差异,到72 h和7 d时,2组无统计学差异。4EVLWI:曲线下面积(AUC)0.703,截断点为9.18,其诊断敏感性53.2%,特异性82.5%;PVPI:AUC 0.722,截断点为1.2,其诊断敏感性85.1%,特异性50.0%。结论:ARDS初期,肺内源性的EVLWI、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EVLWI和PVPI在诊断不同病因所致ARDS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在急性肾衰竭病人早期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在Swan-Ganz导管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分析实验组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复苏后,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的水平较复苏前显著升高,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的水平较复苏前明显降低(P<0. 05);复苏后,实验组发生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管道突出、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死亡例数两组差异不大(P>0. 05)。结论连续监测急性肾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更好评价急性肾衰患者液体负荷及全身灌注情况,精准地控制液体复苏,是一种更经济、高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对入选的6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容量负荷试验,以提高患者CVP 2 mm Hg(1mm Hg=0.133 kPa)为目标,心脏指数(CI)≥300 ml·min-1·m-2为有反应者(有反应组),CI<300 ml·min-1·m-2为无反应者(无反应组).CVP由上腔静脉导管测量,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C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CI经肺热稀释法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测量.结果 (1)初始CVP有反应组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初始CVP用于诊断容量反应性有意义(P<0.05),其中CVP=11 mill Hg时敏感度为0.884,特异度为0.601.(2)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初始ITBVI、GEDVI、C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ITBVI、△GEDVI、△CI、△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BVI、△GEDVI用于诊断容量反应性有意义.(3)CVP≤11 mm Hg者与CVP>11 mm Hg者比较,初始ITBVI、GED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负荷试验前后,CVP≤11 mm Hg者与CVP>11 mm Hg者比较,△ITBVI、△GE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用CV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有指导意义,但CVP >11 mm Hg时患者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的可能性较小;(2)与CVP相比,初始ITBVI、GEDVI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无明确优势,当CVP无法良好预测容量反应性时△ITBVI、△GEDVI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韫  李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56-357,377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目标导向性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例(联合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PiCCO监测下CB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容量指标(ITBVI、GEDVI、EVLWI)和心功能指数(...  相似文献   

19.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收住在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接PiCCO温度探头,用PiCCO监测其EVLWI,记录每日液体用量,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预后评价的准确性。结果(1)共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26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好转存活(存活组),24例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组)。(2)置管时的EVLWI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置管第3天的EVLWI存活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01)。将50例患者置管第3天的EVLWI按0~7ml/kg、8~14ml/kg、>14ml/kg进行分层,病死率分别为25%、41.7%、10/10。(3)置管第1天、前3d的液体平衡,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液体负平衡者病死率低。(4)ROC曲线置管第3天的EVLWI的AUC为0.740±0.072。置管第3天的EVLWI>7.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53.8%。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EVLWI,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如治疗早期EVLWI明显下降,液体呈负平衡,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6月到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3例,均在我科接受ARDS常规治疗和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危重度评分,入科时、治疗24h、7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液体平衡,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Pa O_2/Fi O_2)。主要研究终点为28d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治疗24h时HR减慢,NE用量减少,P0.05;治疗72h时,垂体后叶素组HR减慢,氧合改善,NE用量减少,液体负平衡增多,P0.05。垂体后叶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为28d,病死率均小于常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与单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联合使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以减慢心率,减少NE的用量,减轻液体过负荷,改善氧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