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98例中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DI、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为中老年脊柱骨折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术式,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椎体生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24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4±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7)mL,均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无神经损伤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55.3±6.8)%,后凸Cobb角为(24.3±4.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8.3±5.8)%,后凸Cobb角为(7.3±3.3)°,两者与术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发生.术后半年随访骨折节段腰背痛VAS评分0~3分,平均0.8分.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盲打”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目前该系统尚未能推广使用与价格昂贵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开放椎弓根钉固定及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及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隙高度、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VAS评分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比例。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和随访末期的椎体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VAS评分和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比例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P0.05)和术后引流量(P0.05)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术前VAS无差异,术后7天及3个月微创组VAS比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内术后7天及3个月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恢复(P0.05)、后凸Cobb角度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确切,同时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及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某院7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变化情况,于术后6个月、1年随访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变化情况、椎体高度丢失量。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研究组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椎体Cobb角及高度丢失,降低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TF)疗效。方法我院接受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75)及接受短节段MIPPSO治疗(研究组,n=57)的PLC损伤的TF患者。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7天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术毕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腰背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带支具离床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7天,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总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OD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缩短手术、下床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也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促进腰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7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较术前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与开放性手术达到相同效果,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196-1197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d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应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行微创外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例低于对照组(6.90%比41.38%,P0.05)。结论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伤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优化围术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患者共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3例)则采用开放手术的方法,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的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年后凸Cobb's角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之间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恢复情况相似,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半年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可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obb角改善程度,观察两组脊柱功能障碍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Cobb角及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两种术式在Cobb角改善程度及脊柱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入路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缩椎体前缘高度、JOA评分、后凸Cobb角、VAS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缩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与开放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脊柱椎体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经皮组VAS、NRS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开放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相近,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5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115)和开放组(n=110)。微创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开放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P<0.05);微创组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优势明显,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 d、3 d时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0 d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V A S评分为、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3 d时,对照组患者的V A S评分分别为(3.64±0.67)分和(2.77±0.51)分,研究组分别为(2.58±0.52)分和(1.95±0.46)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0 d,对照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为(20.08±4.71)cm、Cobb角度为(24.72±2.53)°,研究组分别为(22.96±4.64)cm和(21.81±2.3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2.4±5.9)m 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1±6.8)m L和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伤椎前缘高度、降低Cobb角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2周、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