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功能训练和TDP照射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肌功能训练和特定电磁波 (TDP)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 :对 1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分为治疗组 (肌功能训练、TDP照射和咬合板治疗 )和对照组 (局部封闭和咬合板治疗 )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1 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0 % ,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肌功能训练和TDP照射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中有可靠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21例予以稳定性咬合板治疗,B组21例予以Twin-block咬合板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关节弹响及张口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1、3、6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A组较同时间点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3、6个月后张口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大,且A组较同时间点B组增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3、6个月后关节弹响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较同时间点A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咬合板在缓解关节疼痛和张口受限方面优于Twin-block咬合板,但Twin-block咬合板在改善关节弹响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咬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区、肌肉区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咬肌表面肌电图的紧咬棉棒5 s、牙尖交错位最大自主紧咬和下颌姿势位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总分及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予以循证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表面肌电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穴位贴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钕铁硼永磁体穴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患者分别采用钕铁硼永磁体穴位贴磁治疗(磁疗组)和咬合板治疗(对照组)各120例,按Helkimo五项临床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钕铁硼永磁体穴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好的疗效,较咬合板等疗程短,见效快,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尖牙保护性咬合板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运用尖牙保护性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患者疼痛、弹响或绞锁和开口受限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82例患者,显效60例,好转18例,无效4例。其中对疼痛显效88.7%,对弹响或绞锁显效60.3%,对开口受限显效76.2%。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疼痛症状的治疗疗效明显,对弹响或绞锁的治疗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6.
尹莹  裴文娅  王钏  张虹 《中国康复》2012,27(5):333-334
目的:观察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TMJDS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CM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76.67%,P<0.05)。结论:电针加温和灸治疗TMJDS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5例采用(牙合)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定型(牙合)垫组35例与再定位(牙合)垫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稳定型(牙合)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P 0. 05)。结论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均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再定位(牙合)垫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在对关节疼痛进行治疗时,稳定型(牙合)垫的疗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68-1069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8例。A组接受咬合板治疗,B组给予超短波治疗,C组行联合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时间及张口度指标差异。结果三组张口度经治疗均显著上升,同时段组间比较C组显著较高(P<0.05),VAS均呈下降趋势,C组同时段较A、B组更低,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及显效时间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则分别显著低于A、B组。咬合板联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咬合板或超短波单一治疗,可抑制疼痛,增加张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电刺激(TENS)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方法 :采用TENS及He -Ne激光 (对照组 )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两组分别为70颞/67例和70颞/68例。结果 :TENS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痊愈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8.6 %、97.1 %和82.9 %、95.7 %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 P >0.05)。疗程10次以内的患者 ,TENS组45例 (46颞下颌关节 ) ,对照组41颞/40例 ,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9.1 %和70.7 %(P<0.05) ,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4±2.0)和(6.7±2.0)(P<0.05) ,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ENS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见效较He -Ne激光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息化护理平台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住院的WilkesⅢ~Ⅴ期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信息化护理平台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信息登记及康复指导,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前分别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张口度、关节疼痛评分和随访依从性。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随访率分别为94%、88%,对照组为9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颞下颌关节锚固定术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1,P0.001);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颞下颌关节锚固定术患者最大张口度均呈增大趋势,观察组最大张口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472,P0.001)。结论应用信息化护理平台可以提高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后患者6个月内随访依从性,改善患者术后最大张口度及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后动态咬合接触的变化,探讨牙合因素与TMD发生的关系。方法 TMD患者19例,分别于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治疗前)及戴入后1、3个月(治疗后),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于患者牙尖交错位观察早接触发生率,测量咬合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和咬合力分布平衡度,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患者咬合力分布平衡度[(19.60±14.70)%、(20.10±16.60)%]均高于治疗前[(18.50±15.80)%](P0.05),咬合时间[(0.69±0.40)、(0.64±0.50)s]、咬合分离时间[(0.89±0.42)、(0.87±0.49)s]均短于治疗前[(0.84±0.45)、(1.03±0.52)s](P0.05);治疗后3个月早接触发生率(26.32%)低于治疗前(68.42%)(P0.05),治疗后1个月早接触发生率(36.8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应用可降低TMD患者牙尖交错位早接触的发生率,改善咬合接触;牙合因素与TM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理疗组(30例)采用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采用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评估颞下颌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颞下颌关节功能(DI、MI、C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及肌肉触压痛指数(P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明显低于常规理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理疗(TENS和超短波治疗)与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均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受限,而手法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微波治疗,对照组(27例)应用中药局部湿热敷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分别达87.50%,84.21%,77.14%,疗效优于对照组(55.56%,40.00%,34.78%)(P<0.01).结论: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与关节疼痛关系的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与关节疼痛的关系。方法:利用MRI对44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8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1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及盘形态改变;利用可视疼痛模拟标尺(VAS)进行疼痛程度的判定,比较盘变形组与无盘变形组有无差异。结果:正常盘突关系(NDCR)关节中9.6%(5/52)发生关节盘变形,全部表现为均厚型,在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中94.4%(34/36)发生关节盘变形,后带膨大型13例,折叠型7例,伸长型6例,圆型5例,均厚型3例。在44个疼痛关节中,经MRI确认盘变形为35个关节(88.6%),而44个非疼痛关节中仅4例表现为变形的关节盘占9%,经统计学分析,颞颌关节疼痛与盘变形有相关性(P<0.005);关节盘无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0±29.5,关节盘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3±20.1,关节盘变形组比关节盘无变形组高,但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差别(P=0.763)。结论:关节疼痛与关节盘变形密切相关,但疼痛程度与其无关,提示TMD患者颞颌关节疼痛程度不能反映关节盘的损害程度,关节盘损害程度的确定尚需关节造影、MRI甚至关节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0例,采用稳定型牙合垫和手法治疗;对照组59例,单纯采用稳定型牙合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下颌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最大张口度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39/40,97.5%)显著高于对照组(50/59,84.7%)(P<0.05)。治疗前,两组的MFIQ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下颌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及最大张口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及最大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功能限制、社交障碍、心理不适、生理性疼痛、生理障碍、心理障碍、残障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 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颞下颌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NF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 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健康管理依从性及知识知晓程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00例为观察样本,2021年1月至12月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遵循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对干预后的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知识知晓度评分、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张口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有利于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减低、健康管理知识知晓度与依从性的提升、疼痛度的减低与张口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旋磁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指数及Fricton指数的影响。方法采集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XZC-A型旋转磁疗仪在患侧的下关、听宫、颊车、翳风及阿是穴进行治疗,10 min/穴/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超短波治疗,15~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Fricton指数评定。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Fricton指数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磁穴位疗法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的疼痛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2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术前、术后6月、术后2年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张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张口度≥35mm的患者占90.9%(20/22),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