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头痛缓解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6%,治疗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少,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Hb清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脊液腰穿置换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SAH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在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能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每次50ml~70ml.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手段,但并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应对预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16例和B组2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应对预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改良型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临床应对预案可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有头痛颈强者21例,持续时间6~12.5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1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6例,经置换2~3次最短在4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1例,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4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蛛网膜下腔出血3大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脑脊液腰池持续引流与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脑脊液腰池持续引流组20例与置换疗法组18例,观察两组治疗SAH的有效率。结果两组继发脑血管痉挛率、基本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头痛缓解时间、头颅CT复查吸收状况、脑积水、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腰池持续引流较置换疗法治疗SAH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价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但是同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得到改善,且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次置换内头痛完全消失44例(88%),5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脑血管痉挛,但其头痛程度均有明显的减轻。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规范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146例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3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致死率、患者头痛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等,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可以依据病因进行彻底治疗,避免再次出血,降低脑部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出现,能够使患者的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以及致死率大大降低,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经头颅CT确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死亡率下降。结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的52.9%(18/34)(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能显著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不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和法舒地尔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脑梗死病灶新增情况、脑血管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析治疗后两组Glasgow预后评分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Glasgow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尼莫地平相比,法舒地尔在预防和改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联合静脉应用地塞米松,观察临床症状及头颅CT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脑积水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可有效缩短SAH后头痛持续时间,在防治SAH后继发脑积水方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预防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组,前者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纽间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2例随即分为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头痛缓解的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2%。治疗后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中位数为8.26d,对照组仅10例在9d后恢复正常,其余均为黄色脑脊液,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定。方法对6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同期未采用该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缓解患者头痛的剧烈程度,缩短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的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