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121)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208)两组,随访50天,进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36.8%(121/329),50天内总病死率是8.5%(28/329).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P<0.001]、女性患者较多(33.1%vs 13.9%,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2.9%vs 15.9%,P<0.001),血糖浓度较高[(9.1±3.3)mmol/L vs(5.4±0.4)mmol/L,P<0.001],病死率较高(16.5%vs 3.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龄[比值比(OR)1.024,95%可信区间(CI)1.001 to 1.047,P=0.043],女性[OR 3.013,95%CI 1.617 to5.616,P=0.001]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OR 2.161,95%CI 1.532 to 3.048,P<0.001]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患者50天内发生的死亡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死亡[OR 2.459,95%CI 1.022 to 5.921,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龄、女性、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心功能愈差愈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STEMI入院的456例患者,根据入院随机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86)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370),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情况、院内转归等资料,随访患者1年内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及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6例患者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18.9%),其中65例既往有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14.0%对3.2%,P0.001),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置入临时起搏器的比例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96, 95%CI:4.690~12.243,P=0.012)。应激性高血糖组的1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41.7%对26.6%,P=0.011);将性别、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应激性高血糖、谷丙转氨酶、左室射血分数纳入Cox回归模型,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1年内发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98,95%CI:2.409~8.777,P0.001)。入院随机血糖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P=0.002。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STEMI患者术后1年内MACCE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均采用IABP治疗,按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74例与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IABP治疗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血压控制不稳、心排血量不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肺部感染发生率、血压控制不稳发生率、心排血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945,95% CI(2.054,60.78)〕、糖尿病〔OR=4.425,95% CI(1.615,7.145)〕、总胆固醇〔OR=3.105,95% CI(1.224,5.019)〕、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5.268,95%CI(1.975,9.624)〕、肺部感染〔OR=4.161,95% CI(2.824,6.608)〕、血压控制不稳〔OR=5.974,95% CI(2.942,7.011)〕、心排血量不足〔OR=2.201,95% CI(1.938,4.536)〕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总胆固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肺部感染、血压控制不稳、心排血量不足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连续收治的1630例初发心肌梗死不伴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1338例初发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不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无糖尿病患者2048例,其中心肌梗死组1165例,脑梗死组883例。将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糖7.8 mmol/L定义为高血糖,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两组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心肌梗死患者1165例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17.2%(201例);脑梗死患者883例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为5.4%(4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77,P0.01)。(2)心脑血管疾病应激性高血糖(249例)与非应激性高血糖(1799例)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显示,两组高脂血症、饮酒史、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年龄、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中白细胞计数、尿素氮、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率(OR=1.013,95%CI:1.002~1.024)、血中白细胞计数(OR=1.109,95%CI:1.508~1.163)、三酰甘油(OR=1.174,95%CI:1.042~1.322)是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OR=1.019,95%CI:1.006~1.033)及血中白细胞计数(OR=1.132,95%CI:1.009~1.268)是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急性脑梗死,血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是两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入组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市胸科医院的AMI患者共24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及是否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分为四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65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组(B组,96例),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组(C组,54例),糖尿病非应激性高血糖组(D组,32例),比较四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与LDL-C相关性。结果非糖尿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组LDL-C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3.29±1.09)mmol/L vs.(2.92±0.94)mmol/L,P0.05];糖尿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组LDL-C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2.99±0.85)mmol/L vs.(2.57±0.85)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为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57,95%CI:1.014~3.774,P0.05)。结论 LDL-C为AMI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 244例,其中发生SAP 286例(观察组),未发生SAP 958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率为2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70岁者所占比例,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非腔隙性脑梗死、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幕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鼻饲支持率及血清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650,95%CI(2.236,5.960)〕、有COPD病史〔OR=18.513,95%CI(9.359,36.623)〕、非腔隙脑梗死〔OR=2.453,95%CI(1.507,3.997)〕、吞咽困难〔OR=2.875,95%CI(1.616,5.114)〕、鼻饲支持〔OR=19.559,95%CI(9.121,41.942)〕、意识障碍〔OR=3.487,95%CI(1.882,6.463)〕、幕下脑梗死〔OR=2.011,95%CI(1.090,3.710)〕、出血性转化〔OR=3.411,95%CI(1.866,6.237)〕、应激性溃疡〔OR=13.658,95%CI(5.995,31.32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有COPD病史、非腔隙性脑梗死、吞咽困难、鼻饲支持、意识障碍、幕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应激性溃疡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血清清蛋白及高血糖也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风险,临床应针对SAP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S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8分)、并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比较3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别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_1,Q_3)]或例数(百分率)表示;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Kruskal-Waill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比较。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65例患者,每组各5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累积存活率较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明显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病死率43.27%(26/55)糖尿病组23.64%(13/55)正常血糖组18.18%(10/55),两两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4周内的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4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58.18%(32/55)和34.55%(19/55),P0.05],而较糖尿病组[49.10%(27/55)]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颅内感染、继发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HR=1.16,95%CI 1.07~1.2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及糖尿病史患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淡漠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4例,按是否发生急性期淡漠情绪障碍分为淡漠组34例与对照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淡漠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阳性率、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枕叶病变发生率、顶叶病变发生率、颞叶病变发生率、皮质下白质病变发生率、中脑病变发生率、半球病变发生率、丘脑病变发生率、延髓病变发生率、小脑病变发生率、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三酰甘油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漠组患者额叶病变发生率、基底核病变发生率、卒中史阳性率、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额叶病变〔OR=8.317,95% CI(2.032,34.042)〕、基底核病变〔OR=6.851,95% CI(1.784,26.310)〕、卒中史〔OR=4.998,95% CI(1.531,16.316)〕、年龄〔OR=2.931,95% CI(1.314,6.538)〕、NIHSS评分〔OR=3.824,95% CI(1.635,8.944)〕、Hcy〔OR=2.715,95% CI(1.293,5.7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淡漠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额叶病变、基底核病变、卒中史、年龄、NIHSS评分、Hcy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淡漠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371例,按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终点事件组55例与对照组316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ACS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TNF-α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体质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糖尿病发生率、血浆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302,95% CI(1.113,4.843)〕、糖尿病〔OR=2.216,95% CI(1.318,5.192)〕、TNF-α〔OR=1.645,95% CI(1.203,5.843)〕是ACS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TNF-α预测ACS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95% CI(0.714,0.822)〕,其为27.9 ng/L时灵敏度为76.36%,特异度为67.41%,诊断指数为43.77。结论 TNF-α对AC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吸烟史、糖尿病、TNF-α是ACS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炎性标记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72例,将脑梗死患者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 mg/L)及高hs-CRP组(hs-CRP>3 mg/L),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疾病史,同时进行入院后的TOAST卒中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收集,检测入院后24 h内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同型半胱酸及hs-CRP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 结果 高hs-CRP水平组较低hs-CRP水平组的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心源性脑栓塞、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糖、白细胞计数,入院后(1d、7d、14 d)NIHSS评分、BI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OR=0.876,95%CI:0.817~0.917,P<0.001)、白细胞计数(OR=1.137,95% CI:1.013~1.275,P=0.029)、脂代谢紊乱(OR=2.863,95%CI:1.561~5.250,P<0.001)及卒中后第1天BI评分(OR=1.038,95% CI:1.001~1.077,P=0.047)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炎性标记物hs-CRP及白细胞数增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01~2019-12收治的131例无糖尿病史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脑出血后是否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62例)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42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64例与非脑出血组278例。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筛选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及冠心病、心房颤动、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HCV感染发生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163,95%CI(1.174,15.870),P=0.023〕、糖尿病〔OR=4.578,95%CI(1.366,15.482),P=0.0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4.382,95%CI(1.325,16.738),P=0.018〕及HCV感染〔OR=3.306,95%CI(1.028,10.605),P=0.01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在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而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纳入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260例,根据随访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0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4~13分及≥14分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率、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率、有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7,95%CI(1.10,6.18)〕、肺炎〔OR=3.28,95%CI(1.17,9.22)〕、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8.36,95%CI(4.93,72.74)〕及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2,95%CI(1.02,1.30)〕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肺炎、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早识别、筛查高危人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5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的患者170例作为CTO组,另选取同期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70例作为非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TO的影响因素及MPV和UA对CTO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男性比例、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阳性率、糖尿病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UA、空腹血糖(FPG)、Gensini积分高于非CTO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非CTO组,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非CTO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95% CI(1.002,1.065)〕、MPV〔OR=1.408,95% CI(1.132,1.751)〕、UA〔OR=1.005,95% CI(1.000,1.009)〕、WBC〔OR=1.247,95% CI(1.062,1.463)〕、FPG〔OR=1.888,95% CI(1.447,2.463)〕为CTO的危险因素,Hb〔OR=0.967,95% CI(0.950,0.985)〕为CTO的保护因素(P0.05)。MPV预测CTO的曲线下面积为0.677〔95%CI(0.619,0.735)〕,其为10.05 fl时,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53%,诊断指数为0.677;UA预测CTO的曲线下面积为0.611〔95% CI(0.551,0.670)〕,其为388 mmol/L时,灵敏度为54%,特异度为65%,诊断指数为0.61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VP与UA呈正相关(r=0.438,P0.01)。结论 MPV和UA可预测CTO的发生;年龄、MPV、UA、WBC、FPG为CTO的危险因素,Hb为CTO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与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T2DM患者124例,入院后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首次剂量300 mg,而后100 mg/d继续维持治疗。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7~1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AR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R组31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93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史(饮酒、吸烟等)、既住史(高血压等)、体质指数、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等。随访6~12个月,分析MACE发生情况及AR与冠心病并T2DM患者MACE的相关性。结果 AR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AS组(P0.05);其中AR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AS组(P0.05),而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40例患者出现MACE(MACE组),84例患者未出现MACE(非MACE组)。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性别、冠心病病程、T2DM病程、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发生率、TC、HDL-C、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存在AR者所占比例高于非MACE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C、FBG、HbA_(1c)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0.328,95% CI(1.875,278.543)〕、收缩压〔OR=5.736,95%CI(2.457,21.035)〕、LDL-C〔OR=12.244,95% CI(1.057,28.587)〕、FBG〔OR=6.024,95% CI(2.003,22.567)〕、HbA_(1c)〔OR=2.254,95%CI(1.154,4.675)〕及AR〔OR=21.658,95% CI(3.032,200.457)〕与MACE的发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存在AR的冠心病并T2DM患者MACE、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预后不良,年龄、收缩压、LDL-C、FBG、HbA_(1c)及AR与MACE的发生有关,A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AR的产生易导致冠心病并T2DM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石冬梅  谭兰 《山东医药》2014,(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4例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血清葡萄糖测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进行评分,运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3例(41.3%)出现高血糖,高血压(OR=3.655,95%CI:1.218~10.969,P<0.05)、糖尿病(OR=17.714,95%CI:3.568~87.939,P<0.05)、NIHSS评分(OR=2.731,95%CI:1.637~5.458,P<0.05)为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NIHSS评分(OR=0.322,95%CI:0.181~0.572,P<0.05)、高血糖(OR=6.782,95%CI:1.654~26.373,P<0.05)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升高,高血糖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