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姮  李永辉  王琳  何峰 《临床荟萃》2021,36(12):1079-1082
目的研究简易营养评价精简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 version,MNA-SF)在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采用MNA-SF评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探究MNA-SF评分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Ⅳ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93.3%vs 69.4%,76.3%,P=0.035);MNA-SF评分与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呈负相关(r=-0.382,P<0.01);营养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28.6%vs 12.1%,P=0.007)。结论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MNA-SF评分可作为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估指标,营养状况评估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分析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情况,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的146例老年胃肠肿瘤拟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short-form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评估其术前营养状况,分析MNA-SF评价结果与传统营养指标的关系,同时调查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情况。结果146例患者中,营养正常者66例(45.21%),其中17例接受了营养支持。有营养问题者共80例(54.79%),其中:潜在营养不良62例(42.47%),有38例接受了营养支持;营养不良18例(12.33%),有16例接受了营养支持。营养正常、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3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淋巴细胞总数(LC)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问题较为普遍,医护人员应在营养评估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营养支持,MNA-SF简便、有效,适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前的营养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工具评估282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差异,探讨营养筛查量表与患者临床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状况关系,分析影响老年营养状况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及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282例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同时测定血液营养代谢指标,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记录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有无感染及住院天数等信息。结果 (1) NRS2002评估有营养风险169例(59. 9%); MNA-SF评估为营养不良38例(13. 5%),营养不良风险100例(35. 4%)。NRS2002与MNA-SF诊断营养异常结果基本一致(Kappa=0. 47,P 0. 001),NRS2002诊断阳性率高于MNA-SF(P 0. 001)。(2) NRS2002与MNA-SF评分结果均提示有营养风险组或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组相对无营养风险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及Barthel指数较低,住院天数较长,同时患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3)急性感染、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 776(95%CI:2. 293~9. 950)、8. 747(95%CI:4. 450~17. 193)、7. 205(95%CI:2. 289~22. 677);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 021(95%CI:1. 158~3. 527)、6. 046(95%CI:2. 717~13. 453)。63. 48%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其NRS2002评分低于合并0~2种基础疾病组,而MNA-SF评分较高。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约半数存在营养问题,NRS2002、MNA-SF两种营养筛查方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NRS2002更适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感染、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时的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与1年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评估因确诊恶性肿瘤入住瑞金医院老年病科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跟踪随访其1年生存期。结果:12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MNA-SF评分,营养正常(86例)、营养不良风险(33例)和营养不良(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69.4%、26.6%和4.0%。所有患者中,总的1年内病死率为17.7%;3组患者中,以营养不良组为最高(3/5)。校正混淆变量后,COX回归模型提示营养不良将增加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年内死亡的风险。结论: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预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年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简法(MNA-SF)和传统版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消化科老年住院病人传统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消化内科住院的老年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修订版MNA-SF和传统版MNA测评,将测评结果与传统营养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版MNA耗时10min左右,传统版MNA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为46%,营养正常18%;修订版MNA-SF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为71.67%,营养正常28.33%。两种评估表与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间相关性一致(P0.05)。[结论]修订版MNA-SF用来评估消化科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简单、快速、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筛选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并进行早期营养干预,评价其临床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MNA问卷对132例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测评,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风险组及营养不良组,对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者进行针对性地营养干预,分别在放疗开始2、4周进行评估。结果:三组在不同入院时间营养状况、各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经干预后,营养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入院2、4周MN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MNA评估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在门诊就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法)、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等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70例老年患者,其中高龄老年患者(≥80岁)56例。70例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25.7%(18/70),其中高龄患者占营养不良者94.4%(17/18)。跌倒高度风险的老年患者占18.6%(13/70),其中高龄患者占跌倒高度风险者69.2%(9/13)。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中,跌倒高度风险者占33.3%(6/18),有3次及以上跌倒史者占16.7%(3/18)。经分析,有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0.72±2.19)分小于无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2.67±1.57)分,当跌倒次数≥3次时,营养评分均值为(9.75±2.363)分,远低于平均水平(12.17±1.93)分(P0.05)。结论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跌倒的发生率均较高,且跌倒风险与营养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对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确定有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干预方法包括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制订营养计划、个体化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得分,以及相关血生化和血常规变化。结果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49%。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提高(P0.01),血生化和血常规部分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通过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科室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543例内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状况及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5%,外科高于内科(P0.01)。接近5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其中超重或肥胖达34.1%,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2%。此外,老年住院患者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1.8%、41.6%,且外科高于内科(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均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住院患者,特别是外科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薛宇  石磊  楚辞  景小凡  李雪梅  马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48-2650,2654
目的应用营养综合筛查评定了解老年生活品质促进单元中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下一步多学科诊疗中营养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对纳入单元的老年住院患者,采用24h膳食回顾、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临床查体以及微型营养评定(MNA-SF)对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44%,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39%,营养状况正常36.17%。对3组不同营养状况组进行比较分析,前清蛋白(PAB)、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实际能量摄入与实际蛋白摄入,营养正常组高于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摄入量为4 184(3 347~5 125)kJ,其中男性为4 602(3 713~5 439)kJ,女性为3 766(2 929~4 602)kJ;蛋白质摄入量为40(30~50)g,其中男性为42(35~50)g,女性为40(30~50)g,均低于其日常需要量。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B对其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方法(MNA-SF)及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评估87例高龄老年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和切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7例高龄老年患者,根据两种营养评价方法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记录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合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比较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预测患者切口愈合疗效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66.7%,MNA-SF及NRS 2002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7.9%及27.6%。MNA-SF与BMI、ALB、HB表达呈正相关,NRS2000与BMI、ALB、HB表达呈负相关,两种评价方法中营养状况评价良好的患者切口乙级愈合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结论 MNA-SF及NRS 2002在评价高龄老年骨折病人营养状况和切口愈合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MNA-SF稍好于NRS 20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4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风险组,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营养不良风险组实施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营养状况评分。结果:营养不良风险患者33例(NRS2002≥3分),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21例(3分),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61.11%;干预后两组BMI、ALB值均下降,但干预组指标平均降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应及时评估此类患者的营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应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调查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及营养状况。方法以2015年3月至7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住院且未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查的199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72 h内完成实验室指标、MNA-SF、人体测量等营养评定及OSTA筛选。结果骨质疏松中、高风险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24.38±2.92)kg/m2、(20.84±2.42)kg/m2vs.(26.77±2.61)kg/m2]、血清白蛋白水平[(38.52±4.60)g/L、(35.72±5.39)g/L vs.(41.06±6.95)g/L]以及MNA-SF评分(12.02±2.35、10.30±2.93 vs.13.10±1.61)低于低风险组。同时,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的OSTA评分(-3.80±2.55、-5.36±2.62 vs.-1.90±2.58)低于营养正常组。结论调查中发现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其营养状况较差,同时低营养状况的人群也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382例,均采用MNA进行营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比较三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并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Hb、ALB、TP水平以及MNA评分。结果 382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良好组比例为26.96%,营养不良风险组比例为50.79%,营养不良组比例为22.25%。营养良好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干预前,营养不良风险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Hb、ALB、TP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上升(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人体测量、整体情况、膳食问卷、主观评定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 0.05)。结论 MNA可有效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根据其评估结果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SAP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SAP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分数,将90例SAP患者分为A组(3分)和B组(≥3分),进行营养支持调查。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90例患者中,59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31例患者营养正常。A组的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且A组胰腺周围脓肿、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RS2002在SAP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需要加强营养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NA-SF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MNA.SF量表对入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进行评分,并分析MNA-SF评分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中,男79例(75.2%),女26例(24.8%),平均年龄为(74.5±9.4)岁.所有患者MNA-SF评分值为3~14,其中MNA.SF评分≥11者为31例,<11者74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70.5%(74/105).按MNA-SF评分,营养正常组的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和血气改善时间分别为32.3%(10/31)、(10.3±3.1)d和(46±5.8)h,而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9%(4/31)和9.7%(3/31).营养不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6.5%(64/74)、(26.4±10.4)d、(114±9.7)h、37.8%(28/74)和20.3%(15/74).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MNA-SF评分与上述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NA-S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MNA-SF评分对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肾脏内科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为指导肾脏患儿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方法调查肾脏内科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以STAMP评分≥4分为高营养风险标准。结果在770例患者中,低度、中度、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28.7%(221例)、69.1%(532例)和2.2%(17例)。17例高度营养不良风险患儿中,共14例发生营养不良,经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均有所好转。结论肾脏疾病患儿多存在中、高度营养不良风险,合理的营养评估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危重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10.11-2011.01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所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等人体参数进行测量及营养评估.收集基础疾病、危重病例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96例患儿中,营养不良共43例,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1.9%.营养不良组的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大于营养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正常组患儿28 d存活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 PICU入院患儿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1.9%.营养不良组患儿儿童死亡危险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28 d存活率低于与营养正常组,提示营养不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营养状况、护理需求及生活质量,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0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均进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估、实验室检查、护理需求调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调查。100例患者完成调查,问卷有效率92.59%。根据MNA-SF得分分为营养不良组58例与营养正常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护理需求、GQOL-74量表得分。结果营养不良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营养不良组的护理需求率高于营养正常组,GQOL-74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需求较高,生活质量较低,应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型营养评估精法(MNA-SF)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MNA-SF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64例,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40例,Ⅱ级40例,Ⅲ级41例,Ⅳ级43例。其中,Ⅰ级设为对照组,Ⅱ~Ⅳ级统称为CHF组。采用MNA-SF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测定各组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观察各检测指标与MNA-SF的相关性,研究MNA-SF分值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CHF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SF≤11分的患者BMI、ALB、PA及Hb水平均低于MNA-SF11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SF分值与BMI、ALB、PA、Hb水平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MNA-SF分值、PA水平在Ⅰ~Ⅳ级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在Ⅰ~Ⅳ级各组间比较,其中对照组与心功能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MNA-SF可作为老年CHF患者营养评估的工具;MNA-SF分值及PA水平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