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对冠心病(CHD)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23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类型不同分为SAP组(稳定型心绞痛,88例)、U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AMI组(急性心肌梗死,76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各组空腹肘静脉血样5 ml,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观察各组指标差异及SAP组、UAP组、AMI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浆vWF、Fg、GMP-140、TpP与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递增趋势,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呈递减趋势,多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组、UAP组与AMI组心功能NYHAⅢ~Ⅳ级患者血AT-Ⅲ水平低于心功能NY...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探讨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记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b)、凝血因子Ⅺ、Ⅹ、Ⅸ、Ⅷ的活性和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结果Fgb、PLT、D-D增多,TT延长;Ⅹ、Ⅺ、Ⅷ因子的活性增强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时间缩短,AT-Ⅲ、t-PA减少,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T、Ⅸ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活性减弱,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项目,对肾病综合征易出现高凝状态形成血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32例胃癌患者,依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5例(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腹组17例(常规开腹胃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T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FIB和血浆中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患者的FIB、D-D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同样会使患者呈现高凝状态,需要在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血栓前状态和凝血因子变化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39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DD酶免疫试剂盒评估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凝血因子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前DD、GMP-140、vWF:A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DD、GMP-140、vWF:Ag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PTT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TT、Fib、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多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临床可借助上述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贾均  林静 《首都医药》2013,(16):57-58
目的对比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以及N-末端前脑纳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疗程为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GMP-140、PAI-1、FIB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WF、GMP-140、PAI-1、FIB和NT-proBNP水平大致相当,差异经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GMP-140、PAI-1、FIB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黄莉萍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23-727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结果在不同孕周和年龄段中的变化。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14年8月—12月302例正常妊娠晚期血浆标本和50名未孕女性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检测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根据妊娠年龄分三组:A组(18~25岁)、B组(26~30岁)、C组(31~46岁);另根据孕周数分为三组:Ⅰ组(31~37周)、Ⅱ组(38~40周)、Ⅲ组(41~42周),分别进行多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妊娠晚期各组D-D及FI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B、C三组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5,P<0.01),其中C组D-D水平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比较D-D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PT结果有所缩短(P<0.05),B组与A组比较FIB含量有所增高(P<0.05),APTT与TT结果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间比较凝血四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P<0.05),其中Ⅰ组D-D水平分别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水平及凝血四项较健康非孕女性有所变化,妊娠年龄越大,其D-D水平越高。因此,应动态监测D-D及其他凝血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的治疗和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孕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TPP、FIB、D-D、AT-Ⅲ、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及早诊断,采取相应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大伟 《河北医药》2015,(4):514-516
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其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心功能Ⅱ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150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异性SSD、DSD(24 h、白天、夜间),和v WF、GMP-140、Fib、D-D、PAI-1、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行对比性分析,并且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行相关性分析,借此判定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白天、夜间和24 h的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v WF、GMP-140、D-D以及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24 h SSD和v WF以及GMP-140这两项血栓前状态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24 h DSD和GMP-140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动脉收缩压变异性越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激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