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_2、PaO_2、PaCO_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_2、PaCO_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_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 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NRDS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48 h后,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指标及通气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PaO_2/肺泡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PaO_2、pH值、PaO_2/FiO_2及PaO_2/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平均气道阻力(MAP)和呼气末正压(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MAP和PEE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能力及通气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呼吸机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MAS患儿58例,随机分为高频组30例及常频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及上机前、上机后12h、24 h、48h、72h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机时间等。结果高频组PO_2、a/AP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高于常频组(P均0.05),高频组PCO_2、a/APO_2、Sa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低于常频组(均P0.0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但在气漏、肺部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在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MAS疗效确切,且与常频模式通气相比,可减少MAS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且高频振荡通气可作为常频模式通气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通气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采用HFOV治疗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HFOV治疗组患儿在治疗2 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_2)出现改变,经治疗6h后,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_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组在治疗6h后PaO_2、PaCO_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治疗至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并发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HFOV组比CMV组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通气效果、病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CMV组,早期应用于RDS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NRDS患儿61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H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 h、24 h、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 h、24 h、72 h PaO_2和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72 h两组患儿Pa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SaO_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24 h、72 h SaO_2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24 h、72 h两组患儿SaO_2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HHFNC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状态,缩短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与重度心力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8例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两组病人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BNP水平变化。结果经机械通气60 min后,两组病人MAP及HR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有创机械通气组病人MAP、HR下降值明显高于无创机械通气组病人(P0.05)。经机械通气治疗60 min后,两组病人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优于通气前(P0.05);有创机械通气组病人PaO_2、SaO_2、PaO_2/FiO_2明显优于无创机械通气组(P0.05或P0.01)。机械通气后,两组病人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BNP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降低(r=-0.047 3,P0.05);机械通气12 h、24 h后,两组病人血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 h后,有创机械通气组病人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无创通气组(P0.01)。比较不同时间点脱机组与未脱机组病人血清BNP水平,结果未脱机组病人血清BNP水平均高于脱机组(P0.01)。结论机械通气可缓解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低氧血症,降低血浆BNP水平,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较无创机械通气效果显著,临床中通过检测血清BNP水平评估病人病情,并选择脱机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O_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_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h的FiO_2、O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h的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吸入NO平均有效浓度、时间分别为(21.3±11.6)d、(124.8±53.2)h、(10.2±2.6)ppm、(40.6±9.7)h;76例患儿中,治愈56例,死亡20例,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7%、26.3%;血小板计数下降12例,气胸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28/76)。结论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韩娟 《国际呼吸杂志》2016,(18):1399-140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分为常频机械通气组(n =41)和高频震荡通气组(n =41)。常频机械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震荡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治愈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CO 2、Pa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治疗后1、6、12、24 h高频震荡通气组 PaO 2明显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PaC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高频震荡通气组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2组患儿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和肺炎,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对4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通气方式对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在机械通气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1、6、12、24、48 h PaCO2、FiO2、OI低于CMV组,PaO2/PAO2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并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足月NRDS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NSIMV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及治疗结束时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呼吸支持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PaO_2、PaC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儿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Fi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IMV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内科综合治疗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_2、PaCO_2、SaO_2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血气状况改善明显、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儿科出生的有HMD发生风险的早产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早产儿用药前、用药后6 h及用药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临床转归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方法与时间在PaO_2、PaCO_2及p H值无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aO_2、PaCO_2及p H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aO_2、PaCO_2及p H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观察组早产儿用药后6 h及用药后24 h PaO_2、p 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率、HM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肺炎、颅内出血、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能有效降低新生儿HMD发生风险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新生儿肺通气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同期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二组均联合NO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24 h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血氧饱和度(SpO_2)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27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患者29例,总有效率9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aO_2、PaCO_2、FiO_2以及SpO_2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PaO_2改善较为明显,观察组PaCO_2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FiO_2和SpO_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约为1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OV或CMV联合吸入NO治疗重度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以高碳酸血症为主时,采用HFOV治疗对PaCO_2改善效果更好;而以氧合不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CMV联合吸入NO对PaO_2改善效果更佳,临床上应灵活选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症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A组30例,无机械通气指征,给予常规治疗及氧疗。B组60例,具有机械通气指征,分为两个亚组,B1组(无创通气治疗组)30例;B2组(对照组)30例;观察A、B两组病人对无创通气治疗的接受率,依从性,耐受性;观察B1、B2组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aCO_2/PaO_2变化,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气胸发生率、排痰障碍发生率、误吸发生率。结果 A组病例均不接受无创通气;B组接受无创通气30例,接受率50%。B1组与B2组比较,治疗后24 h PaO_2提升更高;PaCO_2下降、PaCO_2/PaO_2更低(P<0.05);治疗后第4天上述差异仍旧存在(P<0.05);而出院前上述指标不再具有差异(P>0.05)。B1组比B2组气管插管率低(3.3%;26.7%),病死率低(0%;20%),差异显著(P<0.05);B1、B2两组间气胸发生率(0%;0%)、排痰障碍发生率(6.7%;20%)、误吸发生率(6.7%;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患者,及早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更有益,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且不增加误吸、气胸及排痰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6例,按照有创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模式(对照组)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联合SIMV通气模式(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不同有创通气模式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气道压力的变化以及人机对抗次数。结果观察组PaCO_2水平在治疗后6h、12h、24h以及48小时时均较同时期对照组的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气道压力以及人机对抗次数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h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在维持同样的氧合指数情形下,具有低平均气道压及PaCO_2水平,具有临床推广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9例、B组27例和C组26例。A组患儿予以经湿化瓶头罩给氧治疗,B组患儿予以HHHFNC治疗,C组患儿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7 d。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 h血气分析指标,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观察B、C组患儿鼻部损伤和气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儿pH值、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 h,B、C组患儿pH值、PaO_2高于A组,PaCO_2低于A组(P0.05)。B、C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儿鼻部损伤和气漏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HHHFNC治疗新生儿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气促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不易导致鼻部损伤和气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 O_2、Pa CO_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氨溴索联合机械通气的多种通气模式的疗效区别。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就诊于本院的7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所有患儿均随机进入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组,其中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为36例、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为39例。两组患者自治疗开始均联合静脉氨溴索(剂量为30mg/kg)治疗。结果 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1、12、24h后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PaO_2/FiO_2)、氧和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比(a/APO_2)的改善均明显优于CMV组(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和肺呼吸功能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