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混杂因素,针对保健工作重点内容,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650例,根据诊断分为脑卒中组1381例,对照组269例。以1︰1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混杂因素,匹配后脑卒中组268例,对照组268例。匹配前后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将匹配后数据通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匹配前脑卒中组年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冠心病、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匹配后2组年龄、男性、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冠心病、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脑卒中组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C、LDL-C、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212,95%CI:1.076~1.364,P=0.001)、同型半胱氨酸(OR=1.036,95%CI:1.009~1.064,P=0.010)、收缩压(OR=1.012,95%CI:1.002~1.023,P=0.024)是影响老年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01~2009-06住院的103例青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高血脂、Lp(a)升高、心脏病为主,其他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酗酒、吸烟、脑卒中史等。青年人脑卒中以30~45岁者居多(84.6%),且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青年脑卒中病因复杂多样,对其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青年脑卒中的发生率、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短期呼吸道感染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抽取2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短期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行分组,将150例短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短期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调查统计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性,分析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家族脑卒中史、既往脑卒中史、糖尿病、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高脂血症、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计数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压、家族脑卒中史、既往脑卒中史、糖尿病、吸烟史、LDL-C增高、hs-CRP增高、tHCY增高、高脂血症、D-Dimer增高、FIB增高、WBC计数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短期呼吸道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家族脑卒中史、既往脑卒中史、糖尿病、吸烟史、LDL-C增高、hs-CRP增高、tHCY增高、高脂血症、D-Dimer增高、FIB增高、WBC计数增高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需加强预防危险因素,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3月长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77例,根据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出血性转化组51例和非出血性转化组226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梗死面积、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情况),分析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转化组患者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房颤动病史阳性率及大面积梗死者所占比例、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者所占比例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2.028,95%CI(1.193,2.208)]、糖尿病病史[OR=2.117,95%CI(1.033,3.287)]、高脂血症病史[OR=2.274,95%CI(1.085,4.033)]、心房颤动病史[OR=1.545,95%CI(1.974,2.296)]、大面积梗死[OR=2.479,95%CI(1.338,3.075)]、溶栓治疗[OR=3.103,95%CI(1.184,3.922)]、抗凝治疗[OR=1.348,95%CI(1.842,3.681)]是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大面积梗死、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年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分为青年早发冠心病组(199例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1737例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4例年龄≤40岁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对3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吸烟、家族史等基础情况,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 青年冠心病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发病较急是其冠脉病变特点。青年早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饮酒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青年早发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及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在健康对照组及缺血性脑卒中组中的分布特点及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比较两组受试者体质指数(BMI),分析肥胖(BMI≥28 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Fgβ-148C/T基因中,缺血性脑卒中组CT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BMI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gβ-148C/T基因中T基因出现频率、BMI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r=0.166,P0.001;r=0.620,P0.001);脑卒中家族史、肥胖、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gβ-148C/T基因中T基因出现频率、BMI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脑卒中家族史、肥胖、Fgβ-148C/T基因多态性、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是影响病人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袁昊  杜亚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2-2353
目的探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居民400例,所有受试者均为≥60岁的老年人群,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病史、教育程度(≥12年)、锻炼史、生活规律、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教育程度(≥12年)、锻炼史及生活规律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病史、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病史及吸烟史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病史及吸烟史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某医疗集团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列队中再发心肌梗死患者113例为病例组,以随访列队中未再发心肌梗死226例为对照组,应用心血管事件调查表收集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相关的因素是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心率快与患者心肌梗死再发密切相关。结论影响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及心率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患者的危险作用。方法选择69例AT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家族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vs 63.9%,P=0.56 4);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 Hp感染与AT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儿发生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孕期管理及产前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161例CPAM患儿作为病例组,191例年龄、出生时间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胎儿父母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父母一般情况,对有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儿发生CPA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studio绘制胎儿发生CPAM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孕期有毒物质接触史、孕早期服药史、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细菌和/或病毒感染及主动或被动吸烟史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有毒物质接触史、孕早期服药史及高血压家族史是胎儿发生CPA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胎儿发生CPAM的风险预测模型:logit(P)=(-0.749)+0.833×(孕期有毒物质接触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为防治青年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06名,采取调查问卷结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杓型组(27名)与非杓型组(79名),比较两组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情况。分析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是在校大学生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家族史是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更易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5,(4)
目的分析脑卒中低龄化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42例低龄化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炎等差异;对发病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卒中者进行治疗护理和问卷调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龄化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比例显著升高,差异统计学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炎是脑卒中低龄化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100.0%。结论加强脑卒中低龄化原因分析,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宣教及护理工作,才能有效阻断脑卒中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早发ACS的患者123例分为男性组66例(年龄〈55岁)和女性组57例(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在早发ACS患者中,女性组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19%比38.88%,68.42%1:L33.33%,P〈0.01,P〈0.01),而男性组吸烟率明显增加(P〈0.01)。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冠脉病变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间病变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发ACS患者中,患病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对住院的1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并记录入院时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卒中家族史与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P0.05),为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G肽(PIK3CG)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体内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患者180例为病例组,根据合并疾病情况进行4亚组分组: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31例)、单纯合并糖尿病组(31例)、单纯合并高血压组(33例)、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33例),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129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IK3CG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IK3CG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比较,单纯合并糖尿病组、单纯合并高血压组、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PIK3CG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OR:1.606;与之比较,单纯合并糖尿病组是其2.48倍,单纯合并高血压组是其1.44倍,单纯合并高脂血症组是其1.54倍。结论 PIK3CG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存在正相关性。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可增加正相关风险系数,尤以合并糖尿病风险系数较大。PIK3CG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的预警指标,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性疾病可能是降低PIK3CG表达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6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试验组,同期入院的76例前循环梗死病人为对照组。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史、高血压(收缩压)、高脂血症、糖尿病、C反应蛋白(CRP)、血沉、同型半胱氨酸、既往卒中史等基本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舒张压、血管发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一致;与前循环梗死组相比,舒张压过低、血管病变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CISS病因学分型构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院近两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资料,进行CISS分型构成统计,并对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进行统计,对不同病因分型及不同危险因素进行END发生率比较分析。结果 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62例(49.21%)、心源性脑卒中(CS)19例(15.08%)、穿支动脉疾病(PAD)31例(24.60%)、其他病因(OE)3例(2.38%)和病因不明(UE)11例(8.73%),其中END31例,发生率为24.60%。LAA组END21例,发生率为33.87%,非LAA组END10例,发生率为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酗酒、糖尿病组间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虽然暴露率较高,分别是77.78%、61.90%、54.76%,提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但组间EN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的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END的发生率不同,因此早期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及病因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治疗,对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和脑卒中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彭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7例(病例组),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69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171,95%CI(1.080,4.361)〕、糖尿病〔OR=3.842,95%CI(1.638,9.012)〕、心房纤颤〔OR=6.573,95%CI(1.073,40.286)〕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检查结果分为青年CHD组(年龄≤45岁,n=82)、老年CHD组(年龄≥60岁,n=80)、青年对照组(年龄≤45岁,n=60)三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青年CHD组与老年CH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男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青年CHD组与老年CHD组及青年对照组比较,部分基线数据及临床资料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男性CHD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多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青年CHD组Gensini积分在0~24分的比例明显多于老年CHD组(P0.05),而Gensini积分60分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CHD组(P0.05)。以青年对照组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为青年男性CHD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是青年男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男性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累及前降支,病变范围、程度较老年男性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45例(80.36%),病因不明者11例(19.64%),其中动脉粥样硬化28例(50.0%)、心源性脑栓塞8例(14.29%)、动脉炎或非特异性血管炎3例(5.36%)、血液系统疾病2例(3.57%)、偏头痛性2例(3.57%)、外伤性2例(3.57%)。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心脏病以及脑卒中家族史。临床特点为: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少,颅高压症状轻,以偏侧肢体无力为主,预后较好。经治疗本组基本治愈22例(39.29%),显著进步18例(32.14%),进步9例(16.07%),死亡1例(1.79%)。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其次是心源性脑栓塞。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酗酒及高脂血症。一般预后较好,治愈率高,死亡及致残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