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HP/CVVH)、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PE/CVVH)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治疗价值及效果评价。方法将68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HP+CVVH组和PE+CVVH组,均予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并分别予以单纯CVVH、HP+CVVH、PE+CVVH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三组患者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重要脏器功能指标变化值;CT检查评价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CT严重程度指数(CTSI)变化;记录治疗1周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各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好转(P0.05),治疗72 h后三组间APACHEⅡ评分、血和尿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PE+CVVH两组与CVVH组比较其余实验室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CT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HP+CVVH组和PE+CVVH组较CVVH组改善更明显(P0.05)。HP+CVVH组和PE+CVVH组较CVVH组临床情况更好,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 HP、PE联合CVVH治疗较单纯CVVH治疗能够更快降低患者血TG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可减少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P+HDF)和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PQ)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脏科的急性PQ中毒患者16例,分成HP+HDF组(7例)和HP+CVVH组(9例),观察两种透析模式对中毒患者血、尿PQ浓度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两种模式的透析器均可显著降低PQ浓度(P0.01);(2)HP+HDF组透析器对中毒患者血液PQ的摄取率、清除率均显著高于HP+CVVH组(P0.05);(3)HP+HDF组患者血液PQ浓度在透析开始2 h内逐渐降低,但2 h后3例患者PQ浓度再次升高,而HP+CVVH组患者在透析12 h内显著下降,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4)透析后HP+CVVH组血中PQ浓度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1),HP+HDF组则降低不明显(P0.05);两组透析后尿中PQ浓度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1);透析前后血液及尿液中PQ浓度下降百分率HP+CVVH模式均显著高于HP+HDF(P0.01);(5)HP+CVVH组患者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与第3天相比显著降低(P0.05),HP+HDF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两种透析模式均能有效清除中毒患者血、尿中的PQ,但HP+CVVH透析模式更加高效平稳,避免了透析中血液PQ浓度的再次增高。研究为HP+CVVH和HP+HDF技术应用于百草枯中毒抢救提供了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NICOM)在老年脓毒症休克病人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脓毒症休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及NICOM组(40例)。2组均按照脓毒症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NICOM组同时行NICOM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补液量及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治疗开始后6 h,NICOM组病人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治疗开始后24 h NICOM组病人中心静脉压(CVP)、Scv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明显高于常规组,HR、血乳酸(Lac)、脑钠肽(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较常规组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OM组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和入住ICU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并发症(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休克病人在NICOM监测下可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组织灌注目标,同时避免盲目补液,减少相关并发症,尽早脱机,缩短了住ICU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SIRS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芳 《山东医药》2009,49(34):95-96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2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CVVH联合HP,对照组单独予CVVH。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CVVH联合HP治疗SI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_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Scv O_2为目标)和治疗组[以Scv O_2+P(cv-a)CO_2为目标]各54例,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液体复苏,观察2组患者28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肺水肿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28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6 h平均入液量分别为27.8%、(35.6±10.9)d、(51.8±8.4)d、(2539±615)m L;治疗组分别为18.5%、(25.3±8.8)d、(42.0±11.3)d、(3140±701)m L。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MAP、CVP、Scv O_2、乳酸清除率、C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SCr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AP、CVP、Scv O_2、乳酸清除率、CI均较对照组高,而SCr较对照组低(均P0.05);对照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15.6±4.1)mg,多巴酚丁胺(110.4±40.9)mg;治疗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12.1±2.3)mg,多巴酚丁胺(90.3±38.2)mg;治疗组使用的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4%vs 24.1%,P0.05)。结论:Scv O_2联合P(cv-a)CO_2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较单纯使用Scv O_2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例H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0例采用HP+CVVH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存活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7 d后TG、TNF-α、IL-1、IL-6及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存活率7/10(70%)明显高于对照组5/9(55.6%)。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能迅速降低血脂,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HLP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过滤疗法(CVVH)对老年腹内高压(IAH)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老年IAH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IAH的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CVVH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VVH。对比两组患者治疗0、24、72 h、7 d时的腹内压、平均动脉压、腹腔灌注压,并统计序贯脏器衰竭评估(SOFA)评分胃肠道障碍数目;随访2个月,记录其生存率。结果经过CVVH治疗后7 d CVVH组在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腹内压显著下降(P0.01),腹腔灌注压明显升高(P0.05),SOFA评分显著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腹内压、腹腔灌注压与SOFA评分均得以显著改善。CVVH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肠鸣音消失、肠道扩张改善较显著。CVVH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0 d与6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VVH治疗老年IAH患者可以降低腹内压,提升腹腔灌注压,改善胃肠功能供血,预防胃肠功能障碍,但对预后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对组织氧供需平衡作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8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入监护室即刻,12小时和24小时检测动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cv-a 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动脉氧分压(Pa O2)相关性;比较术后并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者对Pcv-a CO2、Scv O2、Pa O2、Sa O2及乳酸(Lac)值的影响。结果:Pcv-a CO2与Scv O2呈负相关(P0.01),与Pa O2无相关性(P0.05);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Pcv-a CO2明显增高(P0.01),Scv O2降低(P0.05)。Pcv-a CO2平均值8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Scv O2平均值70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Pcv-a CO2和Scv O2较Pa O2,Sa O2和Lac能准确反映患者组织氧供需状态和组织损害程度,Pcv-a CO2较Scv O2敏感性更强,对判断组织缺氧损害程度具有较大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I)及乳酸(Lac)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脓毒症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ICU的48例病人资料。根据病人最终是否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分为严重脓毒症组(26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2例)。记录并比较所有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2 d、7 d的血清NT-proBNP和cTnI、Lac及白细胞计数,及治疗前后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NT-proBNP、cTnI及Lac对脓毒症及脓毒症并发休克病人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病人各时间点NT-proBNP(P0.01)、cTnI(P0.01)、Lac(P0.01)、WBC(P0.01)。NT-proBNP、WBC在治疗第2天呈升高趋势,后逐渐下降;cTnI和Lac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 d,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脓毒症病人NT-proBNP(P=0.004 3)、cTnI(P=0.040 7)、Lac(P=0.033 9)、WBC(P=0.026 3)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病人(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病人治疗后SOFA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脓毒症治疗前后SOFA评分低于休克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各时间点比较NT-proBNP(P0.01)、cTnI(P0.01)、Lac(P0.01)、WBC(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 d,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存活组病人NT-proBNP(P0.000 1)、cTnI(P=0.026 0)、Lac(P0.000 1)、WBC(P0.000 1)均低于死亡组病人(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治疗后SOFA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存活组治疗前后SOF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三者对脓毒症有预测价值,NT-proBNP预测脓毒性休克敏感度最高,Lac预测死亡敏感度最高。结论脓毒症病人血清NT-proBNP、cTnI、Lac浓度显著升高,提示脓毒性休克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脓毒性休克并发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并发肾损伤住院患者36例,随机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n=18)及PHVHF联合HP组(n=18)。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0h、2h、24h后血液及滤液白细胞介素(IL)-10,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记录两组病人28 d病死率及90 d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量下降优于CVVH组(P<0.05)。24 h后两组血液IL-10,IL-6以及TNF-α均有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HP治疗2h后即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滤过液中均检测到以上炎症因子。联合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7.7%,有7例患者90 d内肾功能恢复,CVVH组病死率为38.8%,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结论PHVHF联合HP可有效治疗脓毒性休克并发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0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指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值(LAC)、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中心静脉压(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液体量、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HR、RR和LAC均低于治疗前,Sp O2、CVP和Scv O2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 h和48 h内观察组液体输入量、输出量和正平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7 d死亡率及28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指导治疗可减少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液体量,缩短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对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120例脓毒症患者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有活动性出血者60例行无肝素治疗(无肝素组),有出血倾向者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g),并于治疗后3 d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估健康状况,依据APACHEⅢ预测死亡率并统计28 d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LT、PT、APTT、TT、INR和F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PACHEⅢ评分、死亡率和28 d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疗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重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SAVM)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重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BNP)等心肌损伤标识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部分患者行IABP,进行CVVH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动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压升高,心率降低,肾功能改善,心肌酶谱及NT-BNP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均P0.05);与非CVVH组比较,CVVH组前述指标同样得到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IABP+CVVH组较单纯IVBP、CVVH组各指标亦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应用IABP及CVVH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高PCT水平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早期CBP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0、24、48、96h血清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血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4,P0.01)。早期CBP组治疗后24 h和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早期CBP组ICU住院天数相对较短、28 d病死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PCT水平越高,病情越危重。对高PCT水平脓毒症患者,尽早给予CBP治疗,可以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灌流(HP)联合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I(cTnI)、血清淀粉酶(AMS)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给予洗胃、导泻、应用抗胆碱药物及复能剂、呼吸循环支持、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HP治疗3h和CVVH治疗24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ST、cTnI、AMS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AST、cTnI、AM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h,对照组AST、cTnI、AM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24h,与治疗12h比较,AST水平继续升高(P<0.05),cTnI、AMS水平升高不明显(P均>0.05).治疗12 h,治疗组AST、cTnI、AMS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24h,上述指标继续降低(P均<0.05).结论 HP联合CVVH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AST、cTnI、AMS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复苏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与Pcv-aCO_2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全麻剖腹探查+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在液体复苏开始时及液体复苏24 h后,均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计算ΔSOFA,并根据ΔSOFA评分分为ΔSOFA≤3分组与ΔSOFA3分组,比较2组患者中心静脉CO_2分压差(Pcv-aC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清除率等的统计学差异及与ΔSOFA的相关性。结果:乳酸清除率(P=0.001,R=0.927)、Pcv-aCO_2(P=0.03,R=0.811)与ΔSOFA显著相关(P0.05);MAP(P=0.580,R=0.236)、CVP(P=0.288,R=0.334)、ScvO_2(P=0.209,R=0.305)、CI(P=0.190,R=0.312)与ΔSOF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Pcv-aCO_2可指导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当ScvO_2达到70%时,其对氧供需关系的预测仍然敏感。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5,(10)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血浆置换(PE)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有效合理的人工肝组合方式。方法共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的HBV相关性慢加急性或者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PE治疗患者80例,PE联合CVVH治疗患者73例。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ALT、Alb、TBil、PT、电解质(钠、钾、氯、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PE治疗后,TBil、ALT均有明显降低、PT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钠浓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检测TBil、ALT、P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联合CVVH治疗后,TBil、ALT均有明显降低、PT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钠浓度明显升高(P0.05)。72 h后检测TBil、AL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钠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以开始治疗3个月为观察期,评价有效率,两组比较,PE+CVVH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PE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PE联合CVVH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PE治疗,特别是在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及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48 例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现尿量减少(<0.5 ml·kg-1·h-1)至开始CVVH 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 组<4 h(27 例),B 组>4 h(21 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以及CVVH 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CVVH 治疗后,BUN、Cr、Cysc 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CVVH 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住院时间较B 组患者短,死亡率亦较B 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VH 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时诊断,尽早(出现少尿4 h 内)行CVVH 治疗,可明显加快ARF 患者肾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左心衰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a O2)、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排量增加,血清BNP及CVP降低,P均〈0.0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左心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疗效。方法:32例H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采用CVVH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接收一般内科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肾功能、电解质、平均动脉压的改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V-VH是治疗肝硬化并发HR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