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底大动脉或载瘤动脉破裂时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深  Juha H  杨佳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10-22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对颅内大动脉意外损伤时尽量采用耗时短的处理方法明显优于耗时长者,即追求简便适效,而不是耗时完美。  相似文献   

2.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动脉瘤的过早破裂、出血不是罕见少有的.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发生率为15%~53%.致死率、致残率高达30%~35%.尤其对于已破裂的动脉瘤和大、巨大的动脉瘤发生过早破裂的机率更高。Kassell NF等在国际协作研究的3521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瘤不论早期或晚期手术,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出血率均为  相似文献   

3.
总结143例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术中配合体会.护理重点包括:严格全身肝素化和控制性降压;球囊闭塞实验时仔细评价有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应用Onyx胶栓塞时注意血管内皮细胞的不良反应;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高效率的手术配合,是颅内动脉瘤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多,其中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病残死亡的最危险因素;Fisher分级能很好地预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Hunt-Hess分级是预测预后的最好指标;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提高患者手术预后的关键所在;提高显微操作技能,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科手术治疗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手术。施行动脉瘤颈夹闭者28例,夹闭加包裹者3例。术后1~6个月行DSA造影复查无动脉瘤复发。GOS预后评分优良28例,中残3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明显提高MCA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被选对象均采取进行急性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80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9例重残,15例轻残,53例恢复良好;(6.4±1.9)小时为从发病到住院平均时间,(16.4±2.5)小时为从住院到行急诊手术治疗平均时间,(24.5±2.6)小时为从自发病到实施手术治疗平均时间;在本研究被选对象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现象,其中4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脑积水。结论:将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到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破裂出血导致患死亡或残疾。虽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但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仍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本院2005年手术治疗3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院时的GOS分级评估等资料,对可能影响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 (1)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后良好率为77.78%,死亡率为3.17%;(2)早期手术组在Hunt-HessⅠ~Ⅱ级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中期组与延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机对Hunt-HessⅢ、Ⅳ、Ⅴ级三组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3)术前不同Hunt-Hess、Fisher分级之间恢复良好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术前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及术前Fisher分级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85、1.596、1.674(P<0.05)。结论外科手术妥善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式;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动脉瘤手术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了131例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就护理对预防动脉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测效能及评估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情况将其分为破裂组(动脉瘤破裂出血,n=45)和未破裂组(动脉瘤未破裂,n=76)。比较两组MRA技术参数[剪切力震荡指数(OSI)、平均壁面剪切力(WSSA)、平均壁面剪切力梯度(WSSGA)、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NWSSM)、低剪切力面积比值(LSAR)、标准化收缩期动脉瘤的表面平均压力(NPA)、标准化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动脉瘤表面最大压力(NPM)],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MRA技术参数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并随访1年,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评价MRA技术对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WSSA、NPA、N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瘤体长度、宽度、动脉瘤体颈比值(AR)、高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OSI、WSSGA、LSAR高于未破裂组,NWSSM低于未破裂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I、WSSGA、LSAR、NWSSM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OSI、WSSGA、LSAR、NWSSM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敏感度为80.49%,特异度为84.21%,明显高于四者单独预测;Kappa一致性分析,MRA技术与DSA检查评估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MRA技术测定OSI、WSSGA、LSAR、NWSSM等参数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价值较高,且可较好评估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术中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群 《护理与康复》2003,2(2):102-103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发生率最高为前交通动脉瘤,其次为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水肿、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在手术治疗中动脉瘤易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动脉瘤显微手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前后患者脑细胞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变化规律,了解临时阻断前后脑血流的改变对脑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行术中临时阻断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中将微透析探针置入相应载瘤动脉供血的脑皮质中,Ringer’s液为灌流液,灌流速度2μL/min,分别于临时阻断开始前和阻断后每间隔10min采样1次,收集微透析液标本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10min内Glu、Asp的含量与阻断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临时阻断后10~20min时已明显升高(P〈0.05),20min后水平升高较阻断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微透析技术可以从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监测临时阻断对EAA水平的影响,随临时阻断时间的延长EAA显著升高,术中应尽量少用临时阻断并缩短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21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比较不同时期手术的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患者出院时GOS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13.0%,其在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的发生率是16.3%、8.7%和10.5%;GOS评估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的效果良好率是79.6%、60.9%和73.7%;在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是9.2%、17.4%和14.7%,而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是6.1%、8.7%和10.5%。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术中破裂、脑积水及手术疗效在3组不同时期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手术之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的近期总体预后好于晚期手术,而延期手术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生理指标、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生理指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7~ 2 0 0 0年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130例 ,手术过程中采用综合措施 ,效果甚好。全组无麻醉死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女 84例 ,男 46例 ;年龄 2 1~ 75岁 ,40岁以上 10 8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及其前、后交通支动脉的 118例 ,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等12例。 10 1例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史。 2 6例分别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或糖尿病。1 2 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 ,以硫贲妥钠 4~ 6mg/kg ,芬太尼 2~ 4μg/kg +氟哌啶 0 0 5~ 0 1mg/kg ,咪唑安定 0 1~0 2mg/kg,维库…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50%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于动脉瘤破裂所引起,且其病残率与病死率均很高。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手术(包括动脉瘤蒂夹闭术、孤立术、加固术等)。为保证手术成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8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及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默契配合。认为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手术物品的充分准备、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常华远  万学清 《华西医学》1995,10(3):365-366
本文报告了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30例临床资料,探讨了麻醉要点,降压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33-134
目的总结应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根据疾病和介入治疗特点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96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等。结果96例病人顺利通过介入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的外科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50%。目前,一致认为手术是对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不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术,恰当的手术时机,而且必须要有良好周到的手术前后护理。本文根据我科1977-1986年收治的49例颅内动脉瘤,其中手术治疗30例,无手术死亡;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手术前护理及病情观察一、未破裂的动脉瘤,一般没有症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