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前列腺肿瘤过表达蛋白 1(prostate tumor overexpressed 1,PTOV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 1(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IGBP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7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 PTOV1,IGBP1蛋白表达,分析 PTOV1,IGB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 5年,比较不同 PTOV1,IGBP1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PTOV1,IGBP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2.86%,6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2.86%,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1.450,45.549,均 P< 0.05)。组织学低分化, TNM分期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PTOV1,IGBP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92.11%,86.84%及 87.50%,93.75%,显著高于组织学中高分化, TNM分期Ⅰ~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 50.00%,43.75%及 60.53%,44.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391~ 15.573,均 P< 0.05)。随访 5年,患者存活 36例,死亡 34例。PTOV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 5年生存率低于 PTOV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IGB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 5年生存率低于 IGBP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 Log-rankχ2=8.122,6.987,均 P< 0.05)。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低分化, TNM分期Ⅲ期, PTOV1蛋白阳性, IGBP1蛋白阳性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HR=2.853,2.026,1.829,1.563,均 P< 0.05)。结论 PTOV1,IGBP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 TNM分期及预后有一定关系,组织学分级、 TNM分期、 PTOV1蛋白阳性、 IGBP1蛋白阳性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LS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8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组织样本,包括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标本的谷氨酰胺酶1型(GLS1)、Raptor、Ricto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组织GLS1、Raptor、Rictor mRNA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GLS1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资料的关系;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GLS1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GL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7%(71/88),Raptor阳性表达率为73.9%(65/88),Rictor阳性表达率为88.6%(78/88),癌旁组织分别为38.6%(34/88)、23.9%(21/88)、46.6%(41/88),胃癌组织GLS1、Raptor、Ricto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GLS1、Raptor、Rictor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21)、(1.73±0.32)、(1.32±0.17),均高于癌旁组织(0.65±0.09)、(0.81±0.12)、(0.75±0.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肿瘤、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者GLS1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GLS1阴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78.1%)高于阳性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LS1表达、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LS1在胃癌组织表达显著升高,GLS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GLS1可作为胃癌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WWOX抑癌基因和Nrf2转录因子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WWOX和Nrf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4例、胆囊腺瘤标本2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WOX蛋白和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WWOX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 (26/54)、75.0% (15/20)和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WOX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P<0.01)、Nevin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2)Nrf2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 (36/54)、20.0% (4/20)及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r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病理学分级(P<0.05)、Nevin分期(P<0.01)、淋巴结 转移(P<0.01)有关.(3)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有结石无显著关系(P>0.05).(4) 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20,p<0.01).[结论]WWOX和Nrf2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WWOX和Nrf2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GGF1(angiogenic factor with G and FHA domains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AGG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AG GF1蛋白阳性45例(41%),AGGF1蛋白阴性65例(59%);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AGGF1蛋白阳性15例(13.6%),AGGF1蛋白阴性95例(86.4%);AGGF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F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AGGF1蛋白表达与ER,PR,HER-2,增殖指数(Ki-67)等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AGGF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 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明显差于AGGF1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AGGF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AGGF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也有可能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组织中PER1和CRY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将106份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106份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组织均行PER1和CRY1蛋白检测。比较两组PER1和CRY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患者间PER1和CRY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寻找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中PER1蛋白和CRY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的胃癌患者在PER1和CRY1蛋白表达阳性率方面存在差异(P 0. 05或P 0. 01)。PER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 00%和68.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264,P=0. 048);而CRY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 31%和5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84,P=0. 019)。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浆膜、低分化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PER1阳性及CRY1阳性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ER1和CRY1蛋白均呈过高表达,且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将PER1和CRY1蛋白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调节因子1(NHERF1)与神经纤维蛋白2基因(N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HERF1、NF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阳性表达率为74.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3.3%,NF2阳性表达率为28.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 cm、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NHERF1阳性、NF2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NHERF1表达阳性、NF2表达阴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NF2蛋白阳性表达降低;NHERF1阳性表达、NF2阴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yclin1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HCCs)及癌旁组织(PTLTs)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CyclinD1的表达,统计分析CyclinD1表达强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CycleD1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5l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3%(51/133),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4例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4/133),肝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肝癌组织中CyclinD1的高表达与AFP水平(P=0.006)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CyclinD1表达与性别(P=0.394)、年龄(P=0.232)、肿瘤大小(P=0.842)、肿瘤数目(P=0.479)、包膜(P=0.085)、脉管侵犯(P=0.331)、淋巴结转移(P=0.168)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P=0.521)不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yelinD1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脉管侵犯、CyclinD1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10和0.017).结论 CyclinD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且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叉头蛋白F1(FOXF1)表达,以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9对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FOXF1、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钙黏附蛋白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生物参数的乳腺癌组织中FOXF1的表达阳性率,以及FOXF1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FOXF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和33.8%,均低于癌旁组织的80.6%和79.1%,乳腺癌组织中的N-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31.6%,高于癌旁组织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乳腺癌组织中,FOXF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F1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72.73%)低于FOXF1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3,P=0.004)。FOXF1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63.64%)低于FOXF1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结论 FOXF1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其低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转移、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6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选择16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同时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5年生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趋化因子CCL26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1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0例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6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都无明显相关性(P0.05),趋化因子CCL26的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趋化因子CCL26阳性表达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趋化因子CCL26阴性表达的结肠癌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CL26阳性表达、临床分期、低分化为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趋化因子CCL26在结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况,其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明显相关性,且能明显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作为结肠癌患者临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ox Q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组织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9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Fox Q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Fox Q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57/91)和23.1%(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 Q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经Kaplan-Meier法生存比较,Fox Q1的阳性表达者比阴性表达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Fox Q1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Fox Q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转录因子叉盒蛋白C1(FOXC1)表达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并对FOXC1与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醛脱氢酶1(ALDH1)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C1、CD44、ALDH1在胃癌及癌旁中的表达,整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FOXC1、CD44及ALD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FOXC1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FOXC1阳性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为7.69%,明显低于FOXC1阴性表达患者(56.2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FOXC1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OXC1与CD44呈正相关(P0.05)。结论 FOXC1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FOXC1阳性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iR-155-5p和ELK3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的64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55-5p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LK3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分析miR-155-5p、ELK3表达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55-5p表达水平及ELK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5p低表达23例,高表达41例。胰腺癌组织中miR-155-5p高表达率与低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ELK3阴性表达率与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5p高表达胰腺癌患者1年总存活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ELK3阳性表达胰腺癌患者1年总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miR-155-5p、ELK3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155-5p、ELK3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成为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APK、MAPK磷酸化(pMAPK)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MAPK、pMAPK mRNA表达;以患者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月经、雌激素受体、MAPK、pMAPK表达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癌组织MAPK、pMAPK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83例乳腺癌患者CR 15例,占18.1%;PR 45例,占54.2%;SD 22例,占26.5%;PD 1例,占1.2%.临床有效共计60例占72.3%。单因素分析显示MAPK、pMAPK蛋白阳性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MAPK、pMAPK蛋白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APK、pMAPK表达是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MAPK阳性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41.8%,MAPK阴性患者为60.7%,MAPK阳性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MAPK阴性(χ~2=11.037,P0.001);pMAPK阳性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9.1%,pMAPK阴性患者为58.7%,pMAPK阳性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MAPK阴性(χ~2=4.103,P=0.041)。结论 MAPK、pMAPK可以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J1(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选取胃癌组织观察,同时选取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观察FOXJ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FOXJ1表达与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FOXJ1阳性表达率为47.3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FOXJ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90%、26.09%和23.33%,明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FOXJ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明显低于FOXJ1阳性表达患者的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FOXJ1表达、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25、2.779和2.259,P0.05)。结论 FOXJ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减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扭曲基因(TWIS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保存的89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同时选取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和ERα表达,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TWIST、ERα表达,分析乳腺癌中TWIST、ER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观察TWIST、ERα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TWIST、ERα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TWIST和ERα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78.6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ERα阳性表达率为30.3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WIS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4.74%,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P0.05),而ER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26%,明显低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WIST表达阳性患者MVD为(34.16±6.84),明显高于TWIST表达阴性者(P0.05);ERα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阴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2.81个月和66.73个月,明显长于TWIST阳性患者(P0.05);ERα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2.81个月和57.85个月,明显长于ERα阴性患者(P0.05);TWIST和ER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61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WIST呈高表达,而ERα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1(FOXP1)和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癌组织标本为前列腺癌组,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为癌旁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FOXQ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FOXP1和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OXP1和FOXQ1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癌组织标本中FOXP1阳性率(6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标本中FOXQ1阳性率(63.1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Gleason分级)评分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PSA水平均无关,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FOXP1、FOXQ1阴性表达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时间(OS)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FOXP1、FOXQ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1和FOXQ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卫东  毛锐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43-845,828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nail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率(71.9%)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5.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17.2%)显著低于甲状腺瘤组织(85.0%)(P<0.01);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nail蛋白表达增强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在晚期胆囊癌(Nevin III~V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早期(NevinⅠ,Ⅱ期)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76、5.11、6.13,P均<0.05)。 Cyclin E的表达与胆囊癌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0.04,P>0.05)。 p5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46、12.77,P均<0.05)。 p53的表达与胆囊癌Nevin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分别=0.09、0.18,P均>0.05)。Cyclin E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比表达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P<0.05)。p53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11,P>0.05)。结论结合分析Cyclin E和p53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12-4213
目的探讨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200例确诊为三阴性乳腺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WEE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WEE1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P53表达、Ki-67表达相关(P0.05);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Ki-67阳性表达(OR=1.978,95%CI:0.806~1.865)、WEE1阳性表达(OR=1.770,95%CI:1.435~2.183)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WEE1表达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WEE1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胃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2E-1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1.25%(57/8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75%(P<0.05);E2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2F-1阳性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为47.37%(27/57),低于阴性表达的73.91%(17/23)(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E2F-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2F-1是胃癌恶性行为的标志之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