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4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进行常规鼻内镜检查,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良好,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应用药物为地塞米松和硫酸庆大霉素;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相比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黏膜恢复时间(5.14±1.96)d、鼻腔通气时间(2.43±0.67)d和数字疼痛评分(1.37±0.36)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黏膜恢复时间(7.81±2.87)d、鼻腔通气时间(6.45±1.78)d和数字疼痛评分(3.62±0.81)分,观察组疾病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有效率更高,疾病复发率低,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实施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鼻纤毛传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2%, 39/41)高于对照组(73.17%, 30/41), P<0.05。治疗后, 观察组VAS评分、SNOT-2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IL-8、IL-4、hs-CRP、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 2/41)低于对照组(21.95%, 9/41), P<0.05。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3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19例,霉菌性上颌窦炎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3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均成功切除,术后随访有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治愈率90.6%(29/32)。结论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确切,有视野清楚、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定期鼻腔换药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5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是关键,经临床实践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及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用激素及鼻腔冲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头痛、嗅觉减退、流涕、鼻塞、鼻窦Lund-Mackay评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及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嗅觉、流涕、鼻塞等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鼻出血患者,然后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55例,对照组(传统鼻腔填塞治疗)55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量,止血、鼻腔黏膜恢复与鼻腔通气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出血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低的出血量,较短的止血时间、鼻腔粘膜和通气恢复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治疗上颌窦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本术式对患者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8例上颌窦病患者共236侧,治愈179侧,好转40侧,无效17侧。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80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鼻窦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2.50%(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3个月功能评价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和CT Lund-Mack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SF-36)评分和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预后差异,为临床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微创组(60例)和常规组(54例)。微创组患者采取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白细胞含量及体温、术后胃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常规组为98.1%(53/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5/60),常规组为14.8%(8/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82,P=0.277)。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与常规手术无差异,但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耳内镜外科技术在当今耳科疾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耳内镜技术临床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分析耳内镜技术培训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及精细程序化手术教学法,循序渐进提高住院医师耳内镜外科技术操作能力;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以求促进住院医师主动学习,多渠道培养和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探索出一套具备耳内镜技术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为住院医师耳内镜技术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全程使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可行性,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择期心脏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未行自体血液回输,57例)和观察组(全程行自体血液回输,63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库存血输入量以及手术前后血浆补体终末复合物(sC_(5b-6))、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例患者回收浓缩红细胞937 ml。观察组患者库存血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sC_(5b-6)、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明显下降(P<0.05)。术后1小时,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12、24、48小时,两组患者Hb、HCT、PL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同时点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可全程使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并可减少库存血输入量,自体血液回输后可以降低部分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的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行PCNL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患者围术期采用ERAS处理模式,对照组50例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ERAS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模式比较,PCNL围术期应用ERAS模式可使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提前,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最高层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人民培养高素质开拓性医学人才的重任,关系到社会整体健康保障的质量,影响到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前景。医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点,加上心脏外科近年来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使得心外科临床人员需面对内容丰富的专业知识,涵盖面广的新业务、新技术。同时,心脏外科本身科研任务重,如何使博士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先进知识、提高临床及科研创新能力,了解更多相关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强化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意识并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指导教师与在读研究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巨大错构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7月至2016年11月16例肾脏巨大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43岁;右侧7例,左侧9例;肿瘤大小为(10 cm×7 cm)~(17 cm×14 cm),最大直径平均为12 cm。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为(74.2±7.2)分钟,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9.8±5.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5.3±18.2)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0±1.1)天。术后随访2~6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脏巨大错构瘤的选择性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RAS实施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ERAS组(35例)和非ERAS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6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非ERAS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非ERAS组(P<0.05)。两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7分患者均仅有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RAS理念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并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治疗方案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88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ERAS组患者(34例)围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对照组患者(54例)围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无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再手术及30天内再入院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和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患者(P<0.001),住院天数和无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ERAS组无死亡、再手术及30天内再入院患者。结论 ERAS模式的开展能够促进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早日康复,同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5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依次纳入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患者围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总住院天数和总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围术期传统处理方案相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应用ERAS处理方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经腹腔镜手术对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5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开腹手术组(P<0.001)、远切端长度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P<0.001)。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远切端长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